天馬行空浪漫魔幻的電腦書編輯。
閱讀&電影心得,心情雜記,小說創作,手作天然石飾品…。

黑心湖。the black lake 臉書專頁(Facebook Page)https://www.facebook.com/heixinhu
Ellen塔羅牌與仁倫動中禪:https://ellentarot.blogspot.tw/
顯示具有 閱讀類型:青少年文學或童話改寫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閱讀類型:青少年文學或童話改寫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0年9月13日 星期日

2020年書單:《鳴鳥與游蛇之歌(The Ballad of Songbirds and Snakes)》

 鳴鳥與游蛇之歌(飢餓遊戲前傳)》

The Ballad of Songbirds and Snakes)(The Hunger Games #0)

出版社:大塊文化

作者: 蘇珊.柯林斯(Suzanne Collins)

譯者:王心瑩

評分:85/100

Goodreads:3.83

Image via

花了四天終於讀完這本厚達688頁的小說。其實劇情不差,人物的思考行動也合邏輯,但看完之後卻覺得結尾有點虛,查了一下,發現極有可能拍成電影,不免要替編劇(以及演員)捏把冷汗,因為這本的影視化肯定不容易,光是要以「誰」為視角就是一大挑戰:雖然以「科利奧蘭納斯·史諾」(Coriolanus Snow)為主角很合理,但其實新的女主角「露西·葛雷·貝爾德」(Lucy Gray Baird)更神秘、也有更多未完待續的拼圖要補齊。

2016年12月20日 星期二

2016年書單:《背叛者(Graduation Day)》

Image via 


《背叛者(Graduation Day)》
出版社:高寶書版
作者:喬艾‧夏布諾( Joelle Charbonneau)
譯者:陳圓心
評分:80/100
Goodreads平均評分:3.81

追了這麼多三部曲的心得就是:最好能一氣呵成讀完整個系列,不然一本一本慢慢追,每一本都要間隔個半年到一年(甚至更久),這中間還會被其他單行本、三部曲、多部曲分心,等劇情幾乎都忘光光了,最初閱讀時的激動感動躁動也回不去惹,續集才姍姍而來,這時候再見主角群們,只有一種「你們是誰/之前發生什麼事了可以簡短前情提要一下嗎」的困惑啊啊啊……(遠目回想紅色覺醒/紅星革命三部曲。喔喔,還有提靈女王泡沫宇宙、一堆未完待續的三部曲…)

三部曲的模範生近期大概就是圓神出版的幻紙魔法師,再更早一點就是臉譜出版的松林異境,都是在三個月內陸續積極推出,由同一個譯者翻譯,還有附贈書殼/書袋呢~)

(以下微微劇透)

《試煉者》這系列的中譯讓我從2015年中追到2016年底。還記得初讀第一集《試煉者》時的震撼,那種『終於找到《飢餓遊戲》和《傳奇》的替代品了好開心!』的喜悅和意猶未盡。續集《潛伏者》整體的感覺就略遜一籌,但女主角身邊的人們各懷鬼胎,危機四伏的氛圍還是讓人對完結篇抱有期待。好不容易等到上禮拜剛出版的《背叛者》,一氣呵成在一天內讀完後,卻覺得滿失落的,但事隔一天後回想,作者這樣的安排其實對女主角西亞才是最合適的

經過大考和大學的試驗後,西亞變得更成熟、也更穩重了。尾聲,當她下定決心回到首都完成學業還有實習,從大學畢業(graduate)後,將會和她的夥伴們,一步一腳印,踏上成為領袖之路。她還年輕,還有很多要學習、要挑戰、要克服。從監督當權者開始,最終的某一天,故事裡的少年少女們都會成為國家的領袖群,各司其職,各盡其責,幫助國家走向更正面、更光明的道路,確保過往的悲劇和鬥爭不會再度重演。

雖然我心裡還是有點擔憂寇琳達總統會不信守承諾,說老實話,我覺得像《飢餓遊戲》那樣把當權者全部幹掉、換一批新的上台,大家重新開始,或許對主角們來說會比較安全?但西亞在結尾的語氣其實很正面,也許作者的用意是讓讀者們不要憂心,歷經「滄桑」的西亞已不是最初那個來自偏遠殖民地、迷惘惶惑的單純小女孩,她現在有了非常明確的目標,有動機,有勇氣,還有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且讓我們祝福她吧!


Dec 21, 2016


(為了讀這本完結篇我還暫時擱置看了三分之二的《安樂窩》。本來下定決心以後不隨便落入套書坑的我,又因為讀了網友推薦而買了《半王的復仇》和《渡鴉之城》,然後桌上還有翻沒幾頁的原文書Playing with Fire by Tess Gerritsen、Crimson Peak by Nancy Holder,和因為太喜歡電影一時衝動購買的<怪獸與牠們的產地>英文劇本書……好多書看不完還一直買,剁手指啊啊啊啊~~

喔,突然想到,再過三天就聖誕夜了,下次發文搞不好是明年了。提早祝各位,聖誕佳節愉快,新年新氣象,新年快樂!


Image via 




2016年9月4日 星期日

2016年書單:《幻紙魔法師3:與愛締約(The Master Magician)》、《潛沙記(Sand)》

近期讀完的兩本書,因無驚豔感(若是感到驚豔/驚嚇,我會長篇大論還放一堆影視截圖腦補…),既然無愛也無恨,決定放同一篇心得,簡單記錄就好。

(其實本來想等手中的另外兩本書讀完後再來一起寫,但我怕人一怠惰、時間一拖,就把劇情和感觸忘得一乾二淨~所以還是趁記憶猶新時記錄心得比較好。)

Image via goodreads


《幻紙魔法師3:與愛締約(The Master Magician)》
出版社:圓神
作者:  夏莉.荷伯格 (Charlie N. Holmberg )
譯者:林零
評分:75/100
Goodreads平均評分:3.80

【微雷短評】

這系列真的是奇幻皮愛情骨,但整體來說我覺得第二集第一集>第三集。就感情來說,第一、二集的曖昧不明實在美麗,尤其是讀完第二集,很難不愛上咱們的男主角-魔法師贊恩(眼冒愛心)。但第三集他的戲份有點點縮水,主要焦點依舊落在女主角席歐妮身上:她的資格考試、她的少女情懷、還有她的自找煩惱+自尋死路~

繼前集尾聲知曉魔法締結的秘密後,席歐妮練習不同魔法的篇幅變多了,尤其是操縱火的部分,很有《紅皇后》女主角操縱雷電的既視感(當然氣場還是差了一截)。但昔日仇敵的脫逃,牽動了席歐妮的心緒,她的輕率、焦躁和莽撞表露無遺,這些缺點在前兩集可以詮釋為勇敢,第三集就成了不必要的致命傷,身為讀者實在很難認同她的「以身試險」,雖明白她替家人還有愛人擔憂的心境,但她沒仔細斟酌自己草率行動會帶來什麼後遺症,尤其對手還是個殺人不眨眼的血術士!這點讓我在閱讀時,不時感覺惱怒(完全可以理解男主角的動怒和無奈)。

扣掉女主角性格的這個小缺陷,這系列還是不減其迷人之處,尤其是一個魔法與維多利亞時代共存的英國,可媲美哈利波特的架空世界,神秘、有趣、創意豐富(尤其是最後的考試驗收!),甚至會希望作者在同一個世界觀裡繼續書寫或創造其他新角色的故事(安排一個愛人給魔法師貝利,折磨折磨他吧拜託~)

好期待迪士尼的影視改編啊啊~

(又,提醒大家,隨書贈品魔法袋/魔法盒的摺法在第三集末尾,第284和285頁,別像我一樣自以為是紙魔法師,亂凹一通,讀完書才發現正確摺法,哈哈哈,要我去考魔法師資格考試,一定會被嚴格的魔法師貝利釘到天花板上…)


貝利那隻偷男女主角情書的紙鷹可以算是第三集最讓我驚喜的橋段了~
Image via 






《潛沙記(Sand)》
出版社:鸚鵡螺文化
作者:   休豪伊 (Hugh Howey )
譯者:穆卓芸
評分:65/100
Goodreads平均評分:3.96

中譯書封和這原文封面有不同意境~
Image via goodreads


【微雷短評】

(先聲明,我還沒看過讓休豪伊聲名大噪的《羊毛記(Wool)》系列,這本書是我首次閱讀休豪伊…)

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很微妙。我和幾篇Goodreads評論的想法一樣,感覺作者在寫這本書的時候應該有個很恢弘的構想,這本Stand-Alone應該只是大綱(或草稿),寫著寫著,大概是湊到字數了,或是遇到了瓶頸,就決定先發表交差,其他的日後再說,卻在讀者心中留下一個未完待續的漣漪。

前幾頁雖有讓人眼睛一亮的新鮮感,但從中段開始看到尾聲,只會有錯愕和困惑的感覺,這本書雖然是單行本,卻留了好多謎團沒有解開:為何舊世界的高樓和科技遺跡會埋沒在深厚的沙漠底下?無人荒原的反派(??)所擁有的「…將土碾到消失,從空中偷走我們的水,將山脈變成河川…(page 262)」,此等技術,又是怎麼一回事?為什麼要千方百計挖到原子彈,卻又決定拿來毀滅其他資源匱乏苟延殘喘的小城鎮?為什麼「鼓聲(page 360)」停了,雨水就會降臨?(化學/物理的原理是?)

讀者只能透過維琪、帕爾瑪、康諾這一家子的視角去看整個殘破不堪的新世界,然後莫名的開始,莫名的結束,劫後餘生的這家人,剩下來的人,後續該何去何從?(只能靠讀者自己想像?問題是線索太少,拼圖不夠啊!

我超不喜歡這種故弄玄虛、留白太多的小說,我比較偏好有解答/解釋/結果的故事,就算很瞎很不合邏輯我也可以接受,至少可以吐槽啊~像《潛沙記》這種沒頭沒尾虛晃幾招就揮手再見的,叫人如何入戲?

(上一本讓我有這種懊惱感覺的是《神秘森林》,剛好也是穆卓芸翻譯,整本書的文字優美到令人屏息,但沒有解答的結尾我是真的不喜歡啊…)

《潛沙記》唯一值得推薦的只有穆卓芸的翻譯,但若真要推譯筆/文筆,我會推薦同樣也是他翻譯的《我想念我自己》《愛情的謎底》,故事還比較深刻動人。

不過《潛沙記》讀來真有被沙掩埋的窒息感,本來我還在觀望同樣也是穆卓芸翻譯的末日小說《焚城記The Water Knife)》,但我決定暫時不往世界毀滅資源爭奪的方向走,我還想多看幾本YA羅曼史補補眼睛啊(什麼比喻啦~)

(又,《潛沙記》的末尾預告了鸚鵡螺文化即將出版《北與南(North and South)》,不曉得正式上市的日期是什麼時候呢~我超愛BBC 2004年的改編電視劇啊,百看不膩,中譯出版說不定會讓我有機會買到絕版已久的DVD/或是在公視看到播出呢!)


雖然跟沙沒有關係,但讀這本書的時候我一直想到電影The Book of Eli的氛圍,大概是因為兩者同樣都是末日題材,都想在落後殘破的新世界尋求生存意義以及堅定信仰吧~
Image via 



以上記錄。

September 5, 2016








2016年7月29日 星期五

2016年書單:《幻紙魔法師2:猜心謎鏡(The Glass Magician)》

《幻紙魔法師2:猜心謎鏡(The Glass Magician)》
出版社:圓神
作者:  夏莉.荷伯格 (Charlie N. Holmberg )
譯者:林零
評分:85/100
Goodreads平均評分:3.85

Image via 

第二集將這系列又提升到了另一個層次,無論是劇情走向或是魔法創意都比上一集來得精采(驚險),尤其是這一集讓讀者見識到不同魔法的施展,主要著眼在「玻璃/鏡子/光藝師」,但驚鴻一瞥的火魔法、橡膠魔法、甚至血魔法亦讓人印象深刻,紙藝雖然浪漫,但感覺還是稍顯弱勢和繁瑣。

(以下劇透)

因為故事視角是席歐妮(直到最後的最後才有短短篇幅的艾默瑞‧贊恩視角),作者將少女「不確定自己是否在單相思」的雀躍、惱羞、還有困惑寫得活靈活現,讀者和席歐妮一樣,很難臆測導師贊恩的思緒,直到席歐妮和同學們參觀造紙廠時遭遇恐怖攻擊,我們才終於見識到男主角難得失控、擔憂和憤怒的另一面,這才確定男女主角是互相喜歡的,只是礙於眼前的威脅,還有師生之間的禮節,不能在眾人面前有太明顯的踰矩。

席歐妮在好友狄萊拉(光藝師)的協助下,私自和黎拉的同夥蓋瑞斯會面,讓自己置身險地不談,也連累至親好友,雖然可以體會席歐妮的責任心,可讀到這一段不禁要替她捏把冷汗,也覺得女主角有點魯莽。但也正因為席歐妮的躁進,她才能因此發現打破締結/重新締結的秘密,以及給男主角表現情感的機會~(超夢幻的一吻,page 236-237。上一本讓我有類似感覺、覺得優美/憂傷的感情戲是《泡沫宇宙:霧與雪之歌》的俄羅斯片段~)

讀到尾聲我才發現原文書名安排的巧思。上一本是席歐妮成為紙魔法學徒的歷程(所以第一集書名是The Paper Magician ),第二集則是席歐妮為了對抗反派,而打破誓約、短暫成為光藝師(The Glass Magician)。雖然結尾她明確表示自己想跟紙藝重新締結,但她也發現了『不管她想成為哪一種魔法師,她都能做到。』(page 283)這也解釋了第三集書名是The Master Magician的原因:看來第三集能讀到席歐妮練習和施展各類魔法的橋段吧,敬待九月的中文版囉!

我還注意到一個小細節,不曉得是不是作者刻意安排的小隱喻?席歐妮暫住贊恩前學徒蘭斯頓家時,打發時間讀了《簡愛》(page 225&230),而《簡愛》的女主人翁和席歐妮其實有許多共通之處:出生簡單、長相平凡、年紀輕輕就來到大宅工作、然後無可救藥地愛上大自己許多歲的男主人,偏偏這男主人懷藏許多秘密,黑暗的過去、深藏在閣樓的恐怖前妻…(是不是有許多呼應的相似處!是不是!應該不是我想太多吧~不然怎麼不讀莎士比亞或是珍奧斯汀的作品而是《簡愛》呢~)


Jane Eyre (2011 film)
Image via cinemablend

她愛他的真誠,他的正直,他的聰明,還有他的幽默與孤僻。她愛他在施行摺藝時手指移動的模樣,還有他專注時微噘嘴唇的表情;她愛他的善解人意--至少他對她一直是那樣。她想,應該有很多人會覺得艾默瑞‧贊恩對他們不屑一顧--如果他們夠敏銳,在他語出譏諷時就會聽得出來他的不屑。說到侮辱人,這件事他還真是做得相當不著痕跡。

但她還是希望自己沒有那麼快就迷戀上他。』(page 49-50

是不是,贊恩連個性都跟《簡愛》的Mr. Rochester一樣傲嬌~(誤)


雖然我心目中的形象,
贊恩比較接近電影<純真年代>裡年輕的Daniel Day-Lewis
Image via theredlist

《幻紙魔法師》的電影版權已經被迪士尼買下,希望能拍成像哈利波特一樣有魅力的系列電影囉~

新聞報導:
‘Paper Magician’ Movie Adaptation in Works at Disney With ‘Rogue One’ Producer
http://variety.com/2016/film/news/paper-magician-movie-adaptation-disney-1201743228/

也希望不要拍成凱吉哥那樣就好~
(好吧其實凱吉哥在<魔法師的學徒>裡造型也不差,撇開劇情不說,整體形象其實挺適合演反派倒是真的~)

架勢十足!有沒有!
讓他演蓋瑞斯吧!(亂腦補)
Image via collider

July 30, 2016




2016年7月10日 星期日

2016年書單:《幻紙魔法師(The Paper Magician)》

《幻紙魔法師(The Paper Magician)》
出版社:圓神
作者:  夏莉.荷伯格 (Charlie N. Holmberg )
譯者:林零
評分:75/100
Goodreads平均評分:3.61

Image via 


【微雷感想】

最近非小說的閱讀佔去不少時間(在這邊偷渡一下推薦臉譜出版的地圖之外),而小說的部份,Red Rising系列的完結篇《銀色新生》又卡關近一個半月(這邊我要小小抱怨一下,《銀色新生》目前進度是書本厚度的一半,吸睛魅力真的輸《金色同盟》一大截,也許每一套三部曲最困難的挑戰就是收尾吧…)

上個週末尼伯特颱風襲台,凌晨網路就斷線了,颱風來襲哪裡都去不了還不能上網,簡直是酷刑!連續一整天,我就像毒癮發作一樣,一直開關數據機,還打了兩次客服,直到隔日中午網路才恢復訊號…

無法上網,只好隨便抽一本最近買的新書來讀(怎樣都不願意繼續面對《銀色新生》就是了~),《幻紙魔法師》就屬這類打發時間的輕鬆小品。設定頗有創意,可惜的是首集的格局有點小,前半段場景在老師的家、後半段場景在老師的心,對其他魔法還有整個世界觀的著墨甚少,書寫到了最後甚至有些雜亂,但瑕不掩瑜,且看第二集和第三集如何發展囉(書封內頁有寫,今年八月和九月會陸續上市)。

作者將背景設定在有魔法共存的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倫敦,小說前半段,女主角席歐妮(Ceony Twill )自魔法學院畢業後,被分配到紙魔法師贊恩(Emery Thane )的住所學習紙藝魔法,兩個怪胎同住一個屋簷下,從相互揶揄到相知相惜的師生曖昧於焉展開…

前二分之一很有哈利波特第一集的既視感,劇情直到贊恩的陰暗過往找上門來,卻開始變得混亂、枯燥、甚至有些老梗。席歐妮為了救贊恩而坐上紙飛機,帶著只有一發子彈的手槍(!)、紙鳥、紙狗、和一堆紙張就闖入敵人之境(讀到這邊我直搖頭,好弱啊,這要怎麼跟人家對決啦…)。可初生之犢面對血術士黎拉的黑暗魔法卻是毫無招架之力,席歐妮和黎拉在贊恩的心臟內展開妳追我跑的追獵,從心房逃到心室,同一時間,席歐妮卻也被迫受困和觀賞一段段贊恩的過往,最終理解這男人神秘而惆悵的外表底下,有著美麗的憂傷,熾熱的情感,和堅定的信念…

原來又是一部奇幻皮愛情骨的小說呀(蓋章認證)

July 11, 2016

來自作者官網的Fan Art
這張意境不錯~
Image via






2016年1月7日 星期四

2016年書單:《潛伏者(Independent Study)》




2016年首發~

《潛伏者(Independent Study)》
出版社:高寶書版
作者:喬艾‧夏布諾( Joelle Charbonneau)
譯者:陳圓心
評分:85/100
Goodreads平均評分:3.96

圖片來源:金石堂網路書店


【簡單無雷感想】

試煉者》續集《潛伏者》去年耶誕夜一上市,我馬上手刀飛奔到金石堂買書(奔奔奔~),但大概是期望過高,我總覺得第二集略遜第一集一點點。整體來說,第一集的主軸比較偏向生存遊戲/密室脫逃的大考試煉,為了成功過關不擇手段,無論是中文書名《試煉者》還是英文書名The Testing,皆呼應女主角西亞在書中的經歷。我本來還有點納悶第二集Independent Study怎麼會翻作《潛伏者》,以為又是模仿《分歧者》系列的噱頭。但讀完整本書才發現中譯書名的巧思:

第二集表面上是青年角色們通過大考後的「志願分發」、「課程選修」與「實習爭取」,實質上卻是大人們政客們在鋪陳鬥爭和醞釀反抗…表面上大家相安無事,私底下卻是暗潮洶湧,潛伏的,不僅是反抗份子,還有兩邊討好的「暗樁」,只能說圍繞在女主角身邊的(帥哥猛)男子們都是口蜜腹劍的狠角色,妳老爸都警告妳不要相信任何(男)人了啊!(妳好像有點曲解人家老爸的意思惹)

(2016總統大選快到了,《潛伏者》有陰謀、有惡鬥、有雙面間諜,還有抓耙仔,和台灣時局對照一下,難免會做聯想…)

簡單來說,《試煉者》比較接近《飢餓遊戲》第一、二集的感覺,緊張刺激的程度爆表,《潛伏者》前半段的「大學迎新」也是如此,後半段就…比較沉悶一點,大概是讀過《飢餓遊戲》、《闇黑之心》和《傳奇》等反烏托邦系列,博士的野心、總統的謀略、叛軍的分裂…其實都在意料之中,只希望第三集Graduation Day的收尾收得和《傳奇》系列一樣漂亮,若是像《飢餓遊戲》或《闇黑之心》的收線就比較可惜了。

但此類青少年談戀愛兼搞革命的反烏托邦系列大抵就是這樣的走向,唯一的可看性就在彼此不同的世界觀設定,至少《試煉者》的設定很合我胃口,所以我可以忽略女主角連續兩集皆太過「博愛/良善」的小缺點,而且這部貌似沒有男主角,就算托馬斯勉強算是男主角吧,戲份也未免太影薄,圍繞在女主角身邊的配角們(麥科、伊恩、威爾、安佐、甚至勞夫…)都還比他搶戲,男角們這麼多,改編成電影後,應該會是歐美末日革命版的<步步驚心>吧!(不要自己腦補)

(可女主角的大學生活真的是步步驚心啊~)

但第二集尾聲女主角西亞有稍微展現出fierce的那一面,期待她在第三集的蛻變啦。

國鳳      Jan 7, 2016

突然覺得Emma滿適合演西亞這個資優生角色的
Image via 

2015年11月18日 星期三

2015年書單:《泡沫宇宙:霧與雪之歌(A Thousand Pieces of You)》

Image via goodreads

《泡沫宇宙:霧與雪之歌(A Thousand Pieces of You)》
出版社:臉譜出版
作者:克蘿蒂亞‧格雷(Claudia Gray)
譯者:林欣璇
評分:85/100
Goodreads平均:3.94

最近是部落格讀書心得空窗期,主因大概是沒有讓我讀來特別驚艷(或特別想吐槽)的書,直到我這兩個星期開始讀《泡沫宇宙:霧與雪之歌》和《曼谷的發條女孩》。

《泡沫宇宙》講述的是一個對平行宇宙的想像,和「前世今生」與「過去未來」等題材有異曲同工之妙,但平行宇宙的概念更新穎一點:人的靈魂是一種能量,如果能讓靈魂自由地在各個不同的時空之間旅行,體驗數千個不同的「我」擁有的人生,感覺比穿越到古代或是移民外星球有趣。雖然乍看之下是科幻題材,但我也是讀完才發現原來《泡沫宇宙》又是一本YA三部曲!也就是說,這本書雖包著科幻外衣,但骨子卻是不折不扣的言情小說呢!(又要敲碗等續集啊…,這本書的原文於2014年出版,中譯則是2015年10月,目前原文的續集還在醞、釀、中……我的等待續集中譯list上除了《試煉者》、《提靈女王》、《瘋人之女》、《紅星革命/紅色覺醒》外,又得增加這本《泡沫宇宙了》,嗚,我討厭癡癡的等……)

劇情大概是這樣的(無劇透):女主角玫格莉(Marguerite)的父母成功發明在各平行宇宙之間旅行的裝置:『焰雛(Firebird)』,但父親卻在不久後失蹤,種種跡證都指向研究生保羅是兇嫌。因保羅已經逃往別的宇宙,於是玫格莉和另一位研究生席歐展開宇宙追尋之旅,誓言找到保羅復仇。玫格莉先是到了極具未來感的倫敦,接著又來到危機四伏的俄羅斯皇宮,個人覺得俄國皇室這一段寫得非常棒,我還重讀了三次!(直接透露頁數,就是第106到220頁),如果沒有俄國這段我大概只會給這本書50分,因為反派最後的現身有些倉促,動機也有點牽強,這大概要等到第二集和第三集才會給個完整的交代吧!

《泡沫宇宙》有復古風也有未來感,還有命運、緣分、宿命論等等我很喜歡的設定,臉譜出版雙面書衣的設計也很美,一面是高科技與摩天大樓林立的霧都倫敦,另一面則是白雪皚皚宏偉聳立的俄羅斯皇宮,呼應中文譯名裡的霧與雪。但我覺得英文原名也很有意境:A Thousand Pieces of You,一千個的宇宙,一千個不同卻又相同的你我定會相遇並深愛的每一個你…意境多美啊!不管哪個宇宙都只會跟同一批人相識相愛,比重生輪迴還可怕(不要亂畫重點)。

Nov. 18, 2015

查了作者網站才發現第二集原文已於2015年11月初出版,
中譯不曉得要等到何時,希望明年就會出版,下為第二集原文書封:



2015年8月17日 星期一

2015年書單:《瘋人之女(The Madman's Daughter)》

Image via goodreads

《瘋人之女(The Madman's Daughter)》
出版社:總是出版
作者:梅根.謝菲爾德(Megan Shepherd)
(國鳳8/18按:昨天打這篇心得時因複製貼上、沒注意到作者名字誤植,已更正)
譯者:徐凡、孫維琪
評分:85/100
Goodreads平均:3.7

《瘋人之女(The Madman's Daughter)》是總是出版於2013年8月出版的作品。發現這本書也算是偶然的驚喜,約莫是今年(2015)8月初的時候瀏覽博客來的近期新書,《孤注一擲》的書名引起我的注意,可點進去一看,書介卻引不起我的興趣,然後我發現這本書的出版社我連聽都沒聽過,我心想,看看他們還有出版哪些譯作好了,結果這間小出版社截至目前為止,只出版了兩本書!《瘋人之女》的封面和簡介引起我的注意,於是幾個點滑鼠搜尋的動作便將我推入瘋人之坑(誤)

Image via 博客來

《瘋人之女》的原文於2013年年初上市,是The Madman's Daughter這個青少年小說系列的首部曲(歸類居然是青少年小說!),去年和今年(2015)分別出版了第二集Her Dark Curiosity和第三集A Cold Legacy,目前台灣只有第一集的中譯。第一集的靈感源自The Island of Doctor Moreau這本科幻小說,我大略看了一下維基百科,劇情是講一個於海難倖存的男子Edward來到Doctor Moreau的小島,卻發現自以為是天才/上帝/造物者的瘋子醫生居然在島上進行恐怖駭人的實驗。

《瘋人之女》的根基(或靈感來源)和上述的科幻小說差不多,只是主角換成了Doctor Moreau的女兒,16歲的茱麗葉(Juliet)。醫生在一次駭人的醜聞後於倫敦醫學界銷聲匿跡,大家都以為他過世了,而醫生的太太為了生活,變賣衣服首飾,甚至無奈地成為他人的情婦。父親失蹤時茱麗葉年僅10歲。6年過去了,母親因肺病過世,茱麗葉在父親昔日同事的引介下加入醫學院的清潔婦團隊,從事陰暗、汙穢、刺鼻、甚至血腥的清洗工作,偶爾還要面對另一名老教授的性騷擾。

劇情發展至此,很有小說《骸骨花園》的氛圍,我還滿喜歡這種發生在維多利亞時代的故事(跟醫學或殺人魔有關就更刺激了)。因緣際會茱麗葉和昔日的僕人蒙哥馬利(Montgomery)重逢,也因此知道父親仍健在並遠在海洋另一端繼續從事研究的事實。而茱麗葉為了抵抗老教授的侵犯而發生流血衝突,別無選擇,她只能要求蒙哥馬利帶她遠走高飛,逃離倫敦,前往父親所在的小島。

航行的途中茱麗葉和蒙哥馬利逐漸找回昔日青梅竹馬的默契和情愫。在接近小島時他們的船救援了一名奄奄一息的海難者愛德華(和莎士比亞作品裡的主角、以及The Island of Doctor Moreau的主角同名,都叫Edward。巧合嗎?自己翻書就知道此人究竟是白馬王子還是暗樁囉…科科科科…)。

神秘而風度翩翩的愛德華對茱麗葉一見鍾情,堅持和他們一起前往小島。茱麗葉夾在新歡和舊愛之間,情竇初開,搞不清楚自己究竟想要魚肉還是想要熊掌,此刻又急欲討好久違的父親,卻不禁要埋怨他的狠心,千頭萬緒,這時,茱麗葉發現父親和蒙哥馬利駭人且殘忍的秘密,而小島上,有一不知名的「怪物」,於風雨交加的夜,展開嗜血報復……

鬼月不想(或不敢)讀傳統的飄飄鬼故事,想來點不一樣的驚喜和刺激嗎?不妨換口味,給《瘋人之女》一個機會,看女主角如何周旋在禽獸與禽獸不如的男人之間(無誤卻也大誤),看造物者如何泯滅人性,不擇手段,人類在走向極端走向毀滅的同時,又是如何的懦弱無助,而動物的心靈卻是單純柔軟,無論是和藹是仇恨,都是發自本能,直接而且無畏,如書封上紐約時報的評論所言:恐怖、神秘、超自然、厄運、死亡、頹廢、癲狂、詛咒等元素一樣不少!,期待第二集(女主角逃回倫敦後的故事)和第三集的中譯上市!

作者Megan Shepherd於pinterest上分享靈感素材圖片,讀完書後來看,有些真的滿有意境的,無論是優美、溫馨、還是毛骨悚然~
https://www.pinterest.com/meganhshepherd/madmans-daughter-series-inspirations/

作者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meganshepherdauthor/timeline

-國鳳 August 17, 2015


The Island of Dr. Moreau
by H.G. Wells
Image via goodreads

2015年7月20日 星期一

2015年書單:喚魔者三部曲(Demon’s Lexicon Trilogy)

Image via goodreads
這系列有三本,中文翻譯和原文書名分別是:
《喚魔者 1 黑曜石的印記(The Demon's Lexicon)》(皇冠出版)
《喚魔者 2 焚屋巷的魔法(The Demon's Covenant)》(皇冠出版)
《喚魔者 3 灼燒的願望(The Demon's Surrender )》(皇冠出版)
不是很喜歡台灣版的夢幻封面,就放原文版書封吧(書中主角尼克拿劍應該就像這樣?)

Image via axn-taiwan
不過,因為劇情說到斬妖除魔兄弟檔,
閱讀時忍不住一直聯想到美劇《超自然檔案(Supernatural)》中的這一對~

Image via eonline
偶爾也會聯想到只演兩季就被腰斬的美劇Witches of East End
劇情也是走兄弟倆同時和女主角糾葛不清這個路線~

(好了不廢話了~~)

有陣子沒更新讀書心得了,主要是二度感冒,導致多數時候都是意興闌珊的(買樂透和摸彩都沒有這樣的運氣),其次就是一時心血來潮從圖書館借來的《喚魔者三部曲》耗了我不少時間。花了近三個禮拜,好不容易讀完三本書後,我還是無法確定自己是喜歡還是不喜歡這套書。

喚魔者系列,Demon’s Lexicon Trilogy,講述的是一個都會奇幻的故事。倫敦都會與魔法共存,這系列有很多新穎迷人的特色:魔法師的對決、跳舞召喚惡魔、哥布林市集的傳承…還有撲朔迷離的曖昧情愫,不看到最後還真無法確定誰會跟誰在一起(這真的是優點)。唯一的缺憾大概就是作者埋梗和鋪排劇情的方式有點隨心所欲,這邊丟一點資訊、那邊扔一點線索,很多時候我都是不耐煩的,霧裡看花的感覺在第一集尤其明顯,要不是第一集的結尾來個劇情大逆轉,我應該不會有興趣繼續讀第二集。第一集根本是災難啊,薄薄一本竟折磨我近一個禮拜(嘆氣)。

第二集和第三集雖漸入佳境,但真要評比,我認為僅有第二集是這系列表現較好的一本。第二集的尼克表現非常「黑暗」,亦非常「迷人」,這應該得歸功於譯者楊佳蓉的譯筆。我特別喜歡她翻譯「感情戲」和「情慾戲」的部份,尼克每次和還有蓮楠互動,欲拒還迎,挑逗魅惑,文字彷彿躍然紙上,而尼克艾倫之間像兄弟又像「主僕」(有時又像「父子」和「仇敵」)的矛盾關係,亦讓人心糾。這樣的譯筆來翻譯限制級的西洋羅曼史一定很精彩(不要自己腦補)。我就是讀了楊佳蓉翻譯的《獵狼之歌》,才想說找她的其他翻譯作品來讀,豈料會踩到這麼一套讓人左右為難的書~(棄之可惜!於是只好強迫自己拿出啃教科書的精神苦讀!)

第三集嘛,勉強及格,敘事人稱換成的確有加分效果,所有的角色我最喜歡的就是她,可惜她在前兩集的戲份有點薄弱(我反而覺得詹米這對姊弟檔滿囉嗦的哈哈哈)。上一次讓我有這種落差感的書是《松林異境三部曲》,在我心中同樣也是第二集>>第三集>>>>>>>第一集。只是《松》的作者比較高竿,有讓人廢寢忘食不知道謎底死不瞑目的本事,《喚》就敗在太瑣碎,也許有人會喜歡這種日常生活處處有魔法和威脅的設定吧,但不是我的菜啊…

國鳳   July 21, 2015

作者Sarah Rees Brennan在官網分享的粉絲創作圖好可愛啊~
從左到右是艾倫,梅,詹米,和尼克!


2015年6月29日 星期一

2015年書單:《星塵(Stardust )》

Image via 

《星塵(Stardust )》
出版社:繆思
作者: 尼爾.蓋曼(Neil Gaiman)
譯者: 蘇韻筑
評分:65/100
Goodreads平均:4.04

【短評】

電影星塵傳奇Stardust )>是我跟老公的定情物之一(我送他DVD的時候我們還沒在一起呢),去年他在偏鄉小學的替代役即將期滿,他告訴我,學校的圖書館整理淘汰了一批要拿去回收的書,說來也是緣份,讓他注意到《星塵(Stardust )》這本書。因此書已絕版,我表示非常有興趣,託他詢問學校老師,看能否轉讓給我,也算是他利用職務之便「搶救」下來,這本舊書於是輾轉到我手裡。我手中的《星塵》是2008年初版5刷的版本,表面看似發黃,但內頁其實很乾淨,看來是沒人翻閱過,就這麼擺在老舊圖書館的角落長灰塵,直到有緣人的出現。

Image via dailymail


因為很喜歡<星塵傳奇>,讀完《星塵》不免要覺得失望,人物和世界架構是一樣的,但敘述的卻是兩個氛圍截然不同的故事,根本是平行宇宙呀!<星塵傳奇>講述的是一個男孩長成男人的歷程,還有他的冒險,每個配角都有血有肉,甚至比男女主角還吸睛,但原著《星塵》卻像是一首冗長的,詞藻浪漫唯美,角色的情感卻很平淡,要說是童書嘛,偶爾還是會出現一些兒童不宜的床戲描寫,只能說,要是能搭配插畫,會是不錯的成人童話/青少年繪本吧!但對總是喜歡閱讀重口味的我來說,感覺還是太清淡了,結尾甚至是帶有感傷和遺憾的,沒有電影那樣的happy ending,反而有點失落,若是能早幾年邂逅這本書就好了~(掩面表示:大嬸只要陽光帥哥或暗黑猛男,這本書沒有Charlie Cox或Mark Strong的身影,連Robert De Niro的搞笑戲份都沒有,還是電影改編比較歡樂,也比較合我胃口~)

國鳳  June 30, 2015

Charlie Cox as Tristan and Mark Strong as Septimus
Image via thehunchblog

Image via goodreads

2015年6月9日 星期二

2015年書單:完美世界三部曲-《配對》、《交錯》和《終點》


終於完食完美世界三部曲:《配對》、《交錯》和《終點》(尖端出版)。整體來說是及格邊緣。(以下有些微劇透。


第一集《配對》有不少讓人眼睛一亮的世界設定,兩位男主角乍看之下也是「勢均力敵」,(雖然我個人比較偏好薩德這種既聰穎又貼心的類型),我可以理解女主角的兩難,哪個人初墜愛河時不被「神秘寡言還帶點憂鬱」的男孩吸引?可要認真選擇,妳會選擇如摯友般貼心舒適的那一位,還是讓妳心跳加速、五臟六腑全攪成一團的那一位?(大嬸已經到了不想挑戰雲霄飛車的年紀,我選前者,這也就是我無法體會凱伊究竟有何吸引力的原因吧?)「配對宴會」和「最後宴會」的概念是第一集的亮點,一個人從居所、配偶、職業、乃至死亡年紀、作夢與否,都能被「監視」、「記錄」、「設定」以及「操控」,多駭人卻新穎的設定啊。

但故事來到第二集就開始迅速走下坡,在我看來主要是三個原因:一,男女主角遠離社會國,展開「大峽谷N日遊」,所以第一集的「有趣設定」在第二集全不見蹤影;二,寫作手法從單一視角變成雙視角(和《傳奇》三部曲一樣,但技巧差遠了),很多時候我都得翻到章節開頭確認現在到底是卡希雅還是凱伊在說故事;最後就是一連串「逃亡」、「猜忌」與「任何時候都要吟詩(!)」的劇情頗為枯燥,簡直歹戲拖棚,直到書本最後三分之一,女配角擺出亦正亦邪的面貌,順便將故事從三角戀拉成四角戀,才稍微變得精彩一些。



我認真的覺得第三集應該改名為<愛在瘟疫蔓延時>(被作者踢飛)。《終點》的表現則介於《配對》和《交錯》之間,社會國、革命軍、農夫組織與檔案管理員…這些人們其實是一丘之貉,一體兩面,推翻了一個政權就能保證下一個掌權的完美無缺?別鬧了,只要有人群的地方就會有內鬥和派系,這個概念在《飢餓遊戲》和《傳奇》系列都有出現過,我想在其他反烏托邦的小說裡應該都會提到類似的觀點。第三集作者更大膽嘗試「三視角」寫法,薩德、卡希雅還有凱伊輪番上陣,用「我」的角度跟讀者說話,簡直一團混亂,但薩德這條線比較有看頭,所以我很偷懶地只專注閱讀他的篇章,卡希雅和凱伊的部份則是快速瞄過即可(偏心無誤),我很開心薩德最後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務,也有一個屬於他的、適合他的歸宿(好險沒跟女主角在一起,我放心了)(喂!)

我本來只想在臉書專頁發表簡短感想的,但近千字的感想還是貼到部落格比較適合吧。整體來說我是很喜歡第一集的,所以我會推薦第一集給想讀青少年反烏托邦小說的讀者,至於該不該(或想不想)讀第二和第三集,就見仁見智了。我第一、二集是在二手書店買的,第三集是在圖書館借的。給這系列(的第一集)一個機會吧,如果有機會到圖書館走一遭的話。

-國鳳 June 10, 2015

Matched series by Ally Condie (goodreads)
第一集平均有3.7,第二和三就降到了3.5…
https://www.goodreads.com/series/52928-matched

Matched Trilogy by Ally Condie (Facebook page)
https://www.facebook.com/matchedbooks



2015年5月7日 星期四

2015年書單:《試煉者(The Testing)》

Image via


《試煉者(The Testing)》
出版社:高寶書版
作者:喬艾‧夏布諾( Joelle Charbonneau)
譯者:陳圓心
評分:90/100
Goodreads平均評分:3.99

《試煉者》和《提靈女王》是我近日一同購入的話題大書,基於好奇我先讀了《提靈女王》(心得在此),今天才讀完《試煉者》。不得不說相見恨晚(原文2013年就出版了,電影版權也賣出了)。到不是說誰優誰劣,兩本書本來就是風格不同的作品,就文學性來說,《提靈女王》的寫作手法更勝一籌,但就故事架構和人物設定而言,我個人的偏好比較接近《試煉者》一些。

《試煉者》是The Testing trilogy的第一本,短短三百多頁,節奏流暢迅速,峰迴路轉,該有的城府、血腥、掙扎、驚慌、憐憫,全部到位,兩天我就讀完了。雖說當今的歐美和台灣市場充斥著各式各樣的「青少年反烏托邦三部曲」,但截至目前為止,我也只讀過《飢餓遊戲》傳奇這兩個系列。《試煉者》是系列的第一本,讀來很像這兩者的合體。是說我沒讀過《分歧者》和《移動迷宮》這兩個系列(或電影),也許看過上述兩者的讀者會發現更多此類反烏托邦小說的共通點?

Image via 

由於是第一本,還沒讀到續集和完結篇,不敢貿然下定論,但就首集的鋪陳和轉折來說,我個人感覺啦,略遜於《飢餓遊戲》,卻勝過《傳奇》,以下是心得和比較(嚴格來說是有一點點點劇透):


2014年12月15日 星期一

2014年書單:《舞夜魔境(Entwined)》

“You cannot dance up there," he said, quietly. "I can see you are in mourning.
But you are welcome to dance here, among the magic. Please.
 Come and mend your broken hearts here. Come back, every night.”
― Heather Dixon, Entwined

Image via goodreads


《舞夜魔境(Entwined)》
出版社:尖端出版社
作者: 海瑟‧迪可森(Heather Dixon
譯者:陳圓心
評分:70/100

很久沒接觸這麼…夢幻的劇情了~(我明明就才脫離少女的時代不久啊!好吧我承認我的心境至少比實際年齡老上十歲哈哈~~)

《舞夜魔境(Entwined)》是作者Heather Dixon 的第一本著作,goodreads上的評價是3.8amazon的評價不多,但綜合起來也近四顆星。英文原文於2011年面市,中譯本今年(201410月由尖端出版。中譯本使用和原文一樣唯美的封面。說老實話,我是被封面拐騙吸引才一時失心瘋買下這本書的,加上YA小說部落格<紫憶的異想世界>的詳細推薦,讓人想一探究竟。

這本書雖然一出版我就買了,卻在書架上擺了兩個多月,直到昨天晚上我才一口氣看完。沒辦法,過去的兩個月我太過沉浸在懸疑謀殺等題材當中,直到開始作惡夢才想說必須換口味了,還有什麼比童話改寫+浪漫魔幻更適合轉移注意力?

《舞夜魔境》裡的魔法、舞會,還有角色們情竇初開的歡欣困惑,頗有電影《哈利波特》和動畫《美女與野獸》的既視感。迪士尼若考慮翻拍童話故事<十二個愛跳舞的公主>,《舞夜魔境》已提供了最佳的劇本。

論色調,我比較喜歡義大利版本的封面。
幽暗,詭譎,還有種禁忌感~
Italian Cover
Image via Amaz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