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馬行空浪漫魔幻的電腦書編輯。
閱讀&電影心得,心情雜記,小說創作,手作天然石飾品…。

黑心湖。the black lake 臉書專頁(Facebook Page)https://www.facebook.com/heixinhu
Ellen塔羅牌與仁倫動中禪:https://ellentarot.blogspot.tw/

2017年12月15日 星期五

2017電影:Star Wars: The Last Jedi

Star Wars: The Last Jedi (最後的絕地武士)
IMDb:http://www.imdb.com/title/tt2527336/

(以下雜感有雷)
(是說英文版的wiki頁面都已經有完整劇透了…:https://en.wikipedia.org/wiki/Star_Wars:_The_Last_Jedi

電影海報
Image via

前天台灣首映時我就手刀飛奔去見情夫,然後今天又忍不住帶著晚餐去看第二遍。是說第一次看的時候情緒比較激動,覺得星戰八真是太棒了!回家後不停地讀著網路上的電影感想~一整個回味無窮~~(陷入迷妹狀態不可自拔~)

於是乎,雖然片長有兩個半小時那麼久,還是再度手刀飛奔看了第二次~(目前表情:心花怒放!

看第二遍的時候就有注意到一些劇情和節奏的小缺憾,但瑕不掩瑜,等DVD和明年三月novelization出來的時候我也要來收藏!(握拳)(望向書架上的第七集的DVD和精裝原文電影小說~~無限愛心~

女主角Daisy Ridley的長相是我的菜,很多人說她有Keira Knightley的影子,但我總覺得她的臉型比較圓潤甜美,相較之下,Keira Knightley比較骨感,氣質比較冷豔一些。在星戰八的造型,無論是在小島受訓時的裝扮,還是跑去見網友說服凱羅忍時的公主頭,都比第七集初登場時的木乃伊裝好看。雖然武打動作還是有些生澀,但如果畫面切換到她的臉部特寫,就會不自覺的被她吸引。(話說公主頭有當年連恩尼遜 魁剛金 的既視感,哈哈~)

雜誌封面,
話說Adam Driver動態真的比靜態好看,
照片顯示不出他的魅力啊~
Image via

我也很喜歡Daisy在東方快車謀殺案裡的古典美,不過還是星戰比較符合她的實際年齡,青春洋溢~當鏡頭正對她淚汪汪的大眼睛時,我的心都要融化了,你也難怪凱羅忍要動搖是吧,有正妹可以選,誰要選脾氣壞的糟老頭~


Image via 


話說她跟Adam Driver兩人的化學反應真的很強,明明沒有感情元素卻還是拍得像是「跟我走吧,我會讓妳幸福」那樣糾纏!!(大嬸愛腦補~) 這部電影我最喜歡的片段除了最後路克和凱羅忍的對決,就是芮和凱羅忍在「視訊聊天」「心電感應」的幾個段落,從憤恨不解,迷惘探索,到相知相惜,合作無間(雙人舞劍超精彩!),再到分道揚鑣,我承認我就是為了這幾個小片段才進戲院再看第二遍der~

Adam Driver不算是帥哥類型,但氣質和長相很有個人特色。自從看了星戰七莫名被他煞到,我還掙扎了許久才願意承認這件事。嚴格來說他的型太有個性,不算是我的type,但重低音的嗓音是我的菜啊啊啊~(萬箭穿心!!)(而且星戰八他有裸上身!雖然比不上雷神索爾但大嬸我還是很買單~!電影沉默裡的他簡直皮包骨~演員為戲健身瘦身,真的很敬業!)

陸陸續續看過他參演的This Is Where I Leave You(愛在頭七天)、While We're Young(青春倒退嚕)還有Silence(沉默),演得非常棒,和凱羅忍陰鬱暴躁又有點青澀的形象差很大。但說老實話他還是留鬍子比較好看。

這兩位演員應該認真考慮另外合作驚悚愛情片或特務愛情片,相愛相殺的那種,我覺得非常適合!

Adam 眼神一直都很有戲,
一直對人家放電你也難怪芮要自動送上門來(誤)
Image via 

路克和尤達最後的談話、還有最後路克與兩個夕陽的畫面,也頗有 道家/道教 的意味。以前在大學的時候,拿過幾堂道家文學課和中國歷史課,兩位教授不約而同都將老子道德經裡面的「道(the Way)」比喻作「原力(the Force)」,借此來幫助老美同學們理解。同樣的比喻若放在這部電影的路克身上就很貼切,『道者萬物之奧』,沒有誰該是原力的擁有者,原力就存在於自然萬物之中,如同路克隱居的那座小島:花草、雨水、閃電、陰暗潮濕的洞穴、陽光普照的山巔…各種生物和原住民…與世無爭,樸實寧靜。

Image via

第一次接觸星戰是國中時進電影院看星戰一(有連恩尼遜的那部)。星戰一二三我都很喜歡,四五六則是到幾年前才有機會看完,算是比較晚才認識莉亞公主、路克和韓索羅這組鐵三角。很難想像戲裡領便當的還在現實世界裡呼吸,戲裡還活著的在戲外卻已經離開人世了(莉亞將軍在這部電影登場時我還默默感嘆了一下)。

至於星戰八的芬恩、還有許多新角色則比較沒有發揮的機會,幾乎都是跑跑殺殺搭配激昂配樂的戲份,心境成長點到為止,不像路克、忍、芮還有「靜態醞釀」的表演機會。BB-8還是穩坐吉祥物寶座,新來的「像麻雀又像企鵝」的鳥類(英文名稱是Porgs)根本不是對手!(好想要一台!)

而且我看第二遍才發現丘巴卡準備烤來吃的就是porgs,其它的porgs的表情不是『我們也想吃』而是『你怎麼捨得吃我們的同伴!!!!』啊啊啊!!(這誤會可大了~)


Image via 


整體來說,第八集比第七集好看,但結尾缺乏弔人胃口的神祕感:大壞蛋史諾克便當領得突兀,背景由來完全沒有交代;紅衣護衛們在首領死後還堅持奮戰到最後,忠心值得讚賞!而赫斯將軍最後質疑的神情會是背叛忍的鋪陳嗎?感覺他也不是那種甘願坐以待斃任凱羅忍呼來喚去的類型。如果他不叛變,第九集就沒有主要反派啦,難不成真要演成芮跟忍相愛相殺同歸於盡?芮的身世算是真相大白,但父母真的是為了酒錢就賣女兒的貧苦人那麼簡單嗎?接下來她和忍的命運將如何交錯?第九集還要再等兩年,等不及了啦啊啊啊啊~~~~

以上感想記錄。

國鳳
Dec. 15, 2017





2017年11月28日 星期二

2017年書單:《死者No.19(Rubbernecker)》

Image via goodreads


《死者No.19(Rubbernecker)》
出版社:春天出版社
作者:貝琳達‧鮑兒 (Belinda Bauer )
譯者:尤傳莉
評分:90/100
Goodreads平均:4.06

春天出版社有許多書籍都會在小七和全家販售,都是訂價79折,偶爾我若是為了集點就會買,而會買下這本書則是為了星際大戰集點(明明家裡已經一堆馬克杯了~~)

看中文書名、封面設計還有封底文案,我還以為這會是另一本類似啼死鳥的懸疑推理,結果不是,這本簡單輕鬆得多(但探討的都是嚴肅的議題),第一次讀到解剖場面這麼「歡樂」~正如譯者 尤傳莉在書腰推薦所言:

《死者No.19》各方面都非常成熟,而且篇幅也抓得很恰到好處,一點都不會太拖。看著一個作家這樣的成長,很開心,也覺得很榮幸能譯到她的書。我非常、非常喜歡《死者No.19》,讀的中間一直覺得有一種寧靜的愉悅感。這樣講可能很奇怪,可能因為這本其實不像傳統的驚悚小說有很多可怕的場面,但佈局就是會一直讓你知道「接下來怎麼樣」,不是那種充滿焦慮的,而是很享受其中的過程。這個「接下來怎麼樣」真是讓人完全拜服,轉折翻了好幾次──事前真的是完全沒想到!——尤傳莉

這本的確毫無冷場,有「僅花一天就能迅速啃完」的實力,要我說,這本書就算不是我的2017年前五本閱讀推薦,也會是前十名。搜尋一下,發現沒什麼書評和心得,希望這篇推薦能讓大家到圖書館或是書店給這本書一個機會,好作品不該被埋沒在書海裡~

本書原文是2013年出版,中譯則是去年年底上市。英文書名Rubbernecker是個很有意思的詞,如果曾在美國開車上過高速公路就會知道,只要前方路段不幸發生車禍,車速一定會慢下來,然後就會演變成大塞車,因為人類與生俱來的「好奇心」,經過車禍現場總會探頭看一下事故現場,每個人每台車都要看個幾秒鐘,怎麼可能不塞車?rubbernecker就是形容這樣的行為、這樣的人:a driver who drives more slowly to look at an accident, or a person who looks at something in a stupid wayCambridge Dictionary

巧妙的是咱們男主角派屈克登場時就是在做這樣的事,更離譜的是他還開車門下去看車禍現場。讀者後來還會發現派屈克的好奇心其實是一種偏執,我一度擔心作者這樣描寫是想鋪陳派屈克是兇手的心境,好險本書不是這種老梗偏見

(以下心得有劇透)

有亞斯伯格症的派屈克在社交上雖有瓶頸,但有條不紊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特質還是讓他贏得解剖課的入場券,本書寫得最精彩有趣的就屬解剖課的章節。除了派屈克視角,本書還有另外兩個pov:一個是不怎麼討喜的護士崔西,若我是躺在病床上的植物人,最驚悚的大概就是遇到崔西這樣無心工作的照顧者了!另一個則是第一人稱的山姆(後來讀者才會發現,他就是派屈克他們那組解剖台上的死者No.19!)

因為派屈克凡事都要追根究柢的精神,山姆真正的死因才有曝光改寫的機會,派屈克也因此得到「治癒」,算是無心插柳?但看著派屈克找到人生的歸處,放下過往對「死亡瞬間」的執念,也算是替他感到欣慰,好險他沒有走入歧路,不像《啼死鳥》裡的兇嫌。

而兇手的動機其實並不是邪惡的(兇手的名字就不爆雷了),讀到中間大概就會猜到塞花生到山姆喉嚨裡的是哪個醫生,但不影響解謎的驚喜,作者埋太多轉折了,簡直像是在拆耶誕驚喜包~讀到兇手自白的部份,也不免讓人思考現今熱門討論的安樂死議題。我本來還覺得兇手也未免太快就招認,但仔細一想,他本來就不是壞人,他的出發點真的只是想「幫助」病人家屬和自己的護士女友,甚至也有點想讓病人解脫的意味。只是這樣的幫助,這樣的解脫,法律的責任和道德的界線,該由誰說了算?

本書唯一沒有解答的大概就是崔西的下場,我看goodreads上的Q&A也有讀者詢問,合理推斷,既然迪爾先生推了老婆,再多推個崔西應該不是難事(這想像空間令人毛骨悚然~)但一想到就是因為崔西翹班才導致兇手有「謀害」山姆的機會,還有崔西對病患的粗魯、漫不經心,不得不說崔西是罪有應得…

如果喜歡不要太血腥、有點黑色幽默(但又不要太黑色),然後happy ending的讀者,可以考慮讀這本。非常推薦!

國鳳 Nov. 28, 2017

比起原文書的封面,我比較喜歡春天出版的設計。
圖片來源:金石堂網路書店

閱讀時我想像的派屈克是Penny Dreadful裡面的Dr.Frankenstein
(雖然年代不對~~)
但其實派屈克的個性塑造應該比較接近電影<會計師>裡的Christian Wolff
(但年紀不對~~~~):
Image via 

Image via



2017年11月13日 星期一

2017電影:The Limehouse Golem

Image via IMDb

2017電影:The Limehouse Golem(譯:英倫謎殺,萊姆豪斯的殺人魔)
IMDb:http://www.imdb.com/title/tt4733640/

(以下有劇情雷)

搜尋這部電影的中譯可以找到許多寫得很棒的評論,我就不獻醜了。寫這篇記錄純粹只是想推薦這部似乎有點冷門的懸疑小品。我連續兩天,看了兩遍,第一次看完還覺得有點困惑,但演員之間的化學反應不錯,所以隔日又再配飯看了一次。這回的感受就截然不同了,注意到許多第一次沒留心的小細節,尤其是影片開始不久,警官走入起居室,女主角Elizabeth/Lizzie站在壁爐前背對觀眾,冷卻的燃木旁有著一條不顯眼的染血圍巾,這畫面一閃即逝,卻和結尾的真兇揭曉相互呼應,最後Inspector John Kildare恍然大悟的瞬間,真讓觀眾倒抽一口氣。

擔綱女主大樑的Lizzie是年僅23歲的Olivia Cooke,我對她的印象還停留在2013年美劇Bates Motel 裡可愛的Emma,那時候就覺得這小女生很漂亮,有楚楚可憐的氣質,也有內斂固執的韻味,這樣的特質讓她在The Limehouse Golem演技大爆發(選角選得很棒,有Christina Ricci 年輕時的影子),和眾男星們對戲都很有火花,期待她將來還有更多大螢幕作品。

忍不住想放Douglas Booth這張劇照,這造型毫無違和感啊!
Image via IMDb

男角們之於我就有點陌生。我對飾演Dan Leno的Douglas Booth的印象只有Jupiter Ascending裡的壞弟弟 ,但他在這部的表現很出色,尤其是music hall舞台上和舞台下的表情對比。感性、詼諧、嚴肅、無奈,像是變換一張又一張的面具。肢體語言也有觀看舞台劇的臨場感,演員肯定下了不少功夫。

對Bill Nighy則是喜劇片的印象居多,一直想到神鬼奇航裡的 章魚哥 Davy Jones ~太經典了!還有愛是您愛是我。所以他這次的深情(?)演出讓我超驚艷!根據IMDb的Trivia,本來他的角色是想給Alan Rickman的,但史內卜教授當時因健康因素不得不推辭(還記得他過世的新聞,超傷心),但我覺得Bill Nighy有把角色的精髓演出來,雖然也很想看看Alan Rickman的版本,但不同演員的表現有不同風味,至少Bill Nighy的演出我很喜歡:

不受長官同事歡迎的委屈;被迫接下燙手山芋的了然;想要抓到真兇、又想替自己爭一口氣的決心同情Lizzie、關懷Lizzie、甚至將對嫌疑人John Cree(也就是Lizzie的丈夫)的不滿遷怒到另一個嫌疑人George Gissing身上(笑),到最後發現真相時的恐懼,還有失落…這情緒轉折太豐富了,底子不夠硬很難詮釋。而且68歲的Bill Nighy和Olivia Cooke的年齡差高達45歲!對戲時居然還有隱約的情感流動,兩人抱在一起時我都忍不住要替阿北鼓掌了,只是辛苦的奔波最後換來的是情感的操弄利用!(其實影片看到一半我就隱約猜到了)


Image via


女主角這樣玩弄一個老人的感情妳的良心不會痛嗎不會痛嗎(脆皮炸雞鸚鵡上身)(聯想到另一部臨老入花叢的電影:寂寞拍賣師,對比之下,Inspector John Kildare的處理算是勉強及格了)

Image via 

(再次提醒,以下有劇情雷)

但這部片若是只看劇情是有點單薄的,真正的血肉是在人物底層小丑的血淚豐富了一直線發展的劇情,要不然就只是另一部模仿開膛手傑克的作品了。在兇殺過程的影像呈現,讓四個男性嫌疑犯分別敘述和實際演出虐殺畫面,算是很有創意,但相同手法用到最後只會覺得兇手不會是這些人,用刪去法,最有可能的人選根本呼之欲出。最後真兇揭曉,再來代換,一想到這麼慘絕人寰的虐殺居然出自柔弱女子之手,不難想像Inspector John Kildare的震撼(阿娘唯~鬼遮眼喔~拎北差點中了殺人犯的美人計!)(爆雷了)(被雷到不要打我,我有放警告標語了~)

Image via


另外推薦幾篇我覺得寫得很棒的影評(也有涉及劇情討論,建議觀影後來閱讀會更有共鳴

批踢踢電影版mysmalllamb (小羊)的影評:
[好雷] 英倫謎殺 The Limehouse Golem
https://www.ptt.cc/bbs/movie/M.1507584798.A.ABB.html

批踢踢電影版smalldanny (光吉)的影評:
[好雷]《英倫謎殺》以苦痛為核心的三重套盒
https://www.ptt.cc/bbs/movie/M.1492997766.A.D10.html

讓我們從結局說起:《英倫謎殺》(The Limehouse Golem)
https://www.mplus.com.tw/article/1613

是說wiki也直接爆雷結局了,但還是推薦大家有機會找這部電影來看啦,喜歡維多利亞時代英國戲劇的更不要錯過:https://en.wikipedia.org/wiki/The_Limehouse_Golem


預告Official Trailer:




國鳳
Nov. 14, 2017




2017年9月29日 星期五

2017年書單:傾世皇妃:上、中、下

傾世皇妃(上):一寸情思千萬縷
傾世皇妃(中):誰道無情帝王家
傾世皇妃(下):人生若只如初見
作者: 慕容湮兒 
出版社:好讀

圖片來源:

好久沒讀華文文學和古裝言情小說了(中國作家的好像稱原創,台灣作家的則是言情),在茉莉二手書店看到這套書,以2011年出版的書來說,書況保持的還不錯,三本的厚度也適中,就當作是一次久違的嘗試、從一片獵奇謀殺的書海中分分心吧~

結果我上冊看不到一半就睡著了(窘)(本來是想睡前看些浪漫的來補補眼睛)(說這什麼話!真不害臊~)

這還是我第一次看言情小說看到睡著。中冊還有下冊的感覺好一些,上冊我拖了三天,中和下冊則是一日內看完。這本給我的感覺滿複雜的,女主角馥雅和男主角祈佑都不討喜,男主角尤其「勢利」,甚至讓人覺得恐懼(這跟言情小說專有名詞「邪佞」是不一樣的層次,這男人的心眼是另一個境界了!),雖然最尾聲祈佑才稍微洗白一些,但我還是對他沒有好感。偏偏,這本書是第一人稱敘述,馥雅的痴情和痛苦讀來有些歹戲拖棚(快點放下他去愛別人啦,不要再回到壞男人身邊被他利用了!!搖肩膀!!)雖有幾頁是從男主角還有男配角的角度發聲,但僅是驚鴻一瞥,很快又被咱們「第一帶屎」的女主角蓋過鋒芒…

查了一下批踢踢陸劇版改編電視劇的評論,發現電視劇劇情和小說劇情是平行世界,所以以下劇透心得僅對小說做記錄。(但插圖還是拿劇照來用用~)


(有雷,慎踩)


整本書裡面最深得我心的角色就是韓冥雲珠,這兩個人的便當是我覺得發得最冤的。題外話,第一次讀到韓冥這角色時我還笑了出來,作者不懂台語,韓冥的諧音不就是「喊暝」嗎(說夢話的台語),結果這人武功高強、沉穩內斂,樣樣都好,就是遇到愛情瞬間「喊暝」~(醒醒啊,馥雅不值得你愛!!!)他在本書的表現讓我一度想跟他私奔,馥雅你為什麼就不跟了韓冥,這樣祈佑不會失去國家,連城也不會死翹翹呀!!

說到眾網友都喜歡的連城,這人什麼都好,台詞和心聲也是本書少數讓人眼睛一亮的,尤其和馥雅一起放孔明燈,在燈上許下的願望:『馥雅幸福』,真是愛到卡慘死…這位仁兄人生唯一的失誤就是愛上女主角馥雅唉。

這就要提到本書的優點/缺點:只要是男的似乎沒有一個不傾心馥雅。男配角們也未免太、多、人、了!(我對浪漫愛情戲的極限是三搶一,太多男人我會分心,而且會變得忌妒女主角,無法享受澎湃的感情戲~)

配上第一人稱,不免讓人覺得女主角的口吻有些自戀(廢話,人家可是亡國公主耶~),女配們儘管用盡心機、手段盡出,換來的只是絕望、傷心、和眾男角們的鄙視。馥雅傾國傾城開外掛沒話說,但總覺得這些在深宮生活的女子們也滿可憐的,沒有地位連奴才都敢爬到頭上來冷嘲熱諷,好不容易在帝王心中有一席之地,卻得戰戰兢兢警惕避免失寵,能有選擇,誰想一輩子被囚禁在多女服侍一夫的牢籠裡?

接下連城戲份成為一國之君的連曦本來是我很看好的「反派」角色,醫術武術戰術皆高強!(能幫馥雅變臉簡直是科幻片等級…是說瑯琊榜也有一樣的梗,也不算稀奇~)但是最後連他也愛上馥雅就真的有些牽強了(我不會承認我也喜歡連曦,所以我忌妒!)連曦!你放話『我會讓你後悔』的氣勢去哪裡了!!!(中冊,第231頁)

連曦也要馥雅,感覺就是作者在為祈佑立死旗~,結果這套書的結局還真的是 一個都不留 ! 

作者殺紅了眼,角色通通領便當,連曦最後也被最疼愛的姪女「背叛」,這……真令人傻眼~難怪電視劇會演成同名的平行世界,這種劇情演出來一定會被罵慘的!(說好的有情人終成眷屬呢~~~~敲桌子~~~)(我要來重讀席娟,補償我受虐的心靈~

(這套書是我第一次讀原創,激動之情難免,以前讀瓊瑤都沒這麼激動,請大家見諒…)

這張劇照意境真的滿美的,
小說裡馥雅和連城互動時的章節也是最好看的(作者一定有偏心~)
只是林心如不太適合這樣的髮型,感覺有點「沉重」
圖片來源:不負責任推薦區


~國鳳
2017年9月30日




2017年9月27日 星期三

【不專業食記】高雄KIWI Street~推薦墨西哥風味炸雞~

【國鳳2018年3月24日更新】
以上是最新菜單,圖片來源:
KIWI Street 奇異街 搬家囉,從吉林街搬到裕誠路上,
阿母是忠實顧客,有跟他們訂餐,這張新菜單是她用LINE傳給我的~
上面有地址(阿母說是騎樓攤位)、電話、營業時間和LINE QR Code給大家參考囉~

X X X X X X

KIWI Street的臉書專頁:

我不是寫食記路線的(那是什麼路線呢?假文青真大嬸?),但搜尋了一下,發現沒有部落客介紹這間小攤子,因為我很喜歡他們的炸雞,所以來寫篇簡短的推薦(沒有拍攝食物的習慣,食物的圖片/照片就借用KIWI Street自己的臉書專頁。)

這間小攤不久前開幕,就在我高雄老家附近,我對紐西蘭料理很陌生,吉拿棒和三明治等小吃也非我愛好,所以我一直沒有買來嚐試,但我看過有客人會買吉拿棒三明治炸雞還有飲料一整組,非常「青操」(豐盛的台語)…雖然我也想買買看,但每次光顧我都一心只想著吃炸雞,胃也就沒有空間給其它小吃了(吃貨的專情

是的,我要推薦的,是這攤子的 墨西哥風味炸雞 !

炸雞辣度適中,雞肉有入味,配上酸酸辣辣的特製沾醬,忍不住一口接一口,這口味是我自美國返台後,吃過最最最~接近Wingstop辣雞翅的味道。雖然距離滿嘴滿手紅通通還有一大段距離,但沒魚蝦也好,足以滿足思念之情,我一次一個人就可以吃掉兩份!對喜歡的食物有莫名的執著~難怪體重減到56公斤就再也低不下去了~(吃貨的無奈

不過,小攤子的地點畢竟在吉林街尾巴,靠近同盟路,距離高醫學生員工的活動範圍、便當街、飲料街、夜市等等地段有一點距離,附近幾乎都是純住家,目前看似也沒有找專寫食記的部落客來宣傳,低調好吃的美食不該被埋沒,為了讓我日後持續有辣炸雞可以吃,我要推薦給有在高雄後驛這附近活動的朋友們。老闆是個年輕人,年輕人創業不容易,有用心就應該給予支持和推薦,菜單、食物照片、詳細的資訊還有營業時間,可參考店家臉書專頁:

KIWI Street的臉書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KIWISTREETFOODSTALL/

墨西哥風味炸雞的照片:

圖片來源:
KIWI Street的臉書專頁:


~國鳳  9/28/2017

2017年7月27日 星期四

2017觀影:The Love Letter (TV Movie 1998)

最近看完House of Cards 第五季,莫名迷上新角色Mark Usher的演員Campbell Scott(大叔控表示:新歡名單上又增加一人~),由於我這個人呢,一旦喜歡一個演員,就要把他演出的電影通通都找來看個過癮犯花癡時簡直強迫症發作),在YouTube找到一些有他參演的影片,看來看去都不合胃口,唯獨想推薦這部1998年Hallmark出品的TV Movie:The Love Letter(中譯:情書)。YouTube上有完整電影(無字幕,可自行搜尋)。IMDb的評分有7.4呢!以愛情電影來說算高分了~

Jennifer Jason Leigh之於我有點陌生。
我對她的印象只有她演出的The Hateful Eight,該片中的瘋狂女角和這部浪漫愛情片的反差很大,但她二十年前(!)的古裝打扮真的很有氣質:

Image via 
連爛番茄都有77%
這部真的好看!

The Love Letter講述的是一個跨越時空的愛情故事,和基努李維的跳越時空的情書(The Lake House)有八分相似,但過程更曲折離奇一些。影片一開始,男主角Scott和未婚妻Debra走進一間古董商店,Debra在看古董婚紗,Scott則對一張古董書桌一見鍾情,不顧未婚妻反對,就花了800美金扛回家~

(以下心得有完整劇透)

接著,Scott在清理書桌的時候意外發現一個秘密抽屜,裡面藏有一封來自1863年的情書,他受母親慫恿,基於一種好玩的心態,將回信透過郵筒寄出,豈料這封「來自現代的回信」真的寄到女主角Elizabeth Whitcomb的手裡,又驚又怕的她馬上寫了回信,然後Scott再透過秘密抽屜收信,就這樣開啟魚雁往返的「精神外遇」…(要不是因為喜歡演員Campbell Scott,我會覺得這樣背著女友偷偷摸摸和古代人寫情書的行為很不可取!!搖手指!)

當然整部戲不可能都在寫信,就在影片進行到一半(而我開始覺得無聊的時候),劇情來了個驚喜的轉折!咱們Scott出了車禍昏迷暫時無法寫信了,Elizabeth去了一趟波士頓,然後邂逅一名軍官Colonel Caleb Denby,而這名軍官長得和Scott一模一樣(只是多了鬍子,但帥度不減),喔喔喔!這不是命中注定是什麼!!

Elizabeth和Colonel Denby很快就陷入熱戀,軍官划船美女讀詩的畫面太美,超浪漫(看得我少女心噴發!!),就當觀眾以為Elizabeth終於要獲得幸福時,Colonel Denby卻要出發上戰場了。Colonel Denby承諾Elizabeth他一回來就馬上娶她,觀眾卻看得冷汗直流,此時是南北戰爭時期,離別後恐怕凶多吉少,果然。Colonel Denby臨死前還一直惦記著自己對Elizabeth的諾言,Elizabeth絕望之際還要假裝鎮定和堅強,看的我都流眼淚了。

和上個世紀的的劇情比起來,現代部分的劇情反而有點乏味(我還真沒料到這部的亮點是古裝的戲份,Campbell Scott穿古早軍裝也別有韻味~)。來到尾聲,Scott最後和Debra坦白,並說出You deserved to be loved...completely時,我覺得這樣的處理算中規中矩了。Scott一開始的躲躲藏藏確實有道德瑕疵,但至少是在結婚前認清自己,和平分手,而不是婚後再來大打出手鬧離婚。Elizabeth也沒有為了迎合父母期望,委屈自己嫁給不喜歡的人,反而成為學生喜愛的女教師,只是終身未婚。

影片最後,Scott在墓園巧遇長得像Elizabeth的一名遛狗女子,Scott把握機會鼓起勇氣邀約女子喝咖啡,呼應Colonel Denby和Elizabeth初次一起喝茶的約會。結尾最後還有Elizabeth的詩集出版。以愛情小品來說,這部的起承轉合很成功,節奏拿捏的很棒,情感的處理皆點到為止,保留一點浪漫迷離的想像空間,還有遺憾,非常喜歡這部片,推薦給各位。

國鳳 
July 28, 2017


DVD封面
Image via 


 紙牌屋第五季第八集劇照,Frank Underwood和Mark Usher,白頭髮也有白頭髮的帥呀~
Image via theatlantic

2017年6月19日 星期一

2017年書單:《該隱與亞伯(Kane & Abel)》

中譯本書封還有內頁第一頁的英文synopsis,完美簡述了這本小說的精髓

William Lowell Kane and Abel Rosnovski, one the son of a Boston millionaire, the other a penniless Polish immigrant. Two men, born on the same day, on opposite sides of the world, their paths destined to cross in the ruthless struggle to build a fortune.  An unputdownable story, spanning sixty years, of two powerful men linked by an all-consuming hatred, brought together by fate to save -- and finally destroy -- each other.

圖片來源:春天出版部落格
春天封面設計很有巧思,
兩枚美國和波蘭的硬幣圖案都是老鷹~


《該隱與亞伯(Kane & Abel)》
出版社:春天出版社
作者:傑佛瑞.亞契(Jeffrey Archer)
譯者:宋瑛堂
評分:85/100
goodreads平均:4.26
相關訊息:春天出版的書訊

《該隱與亞伯(Kane & Abel)》是春天2016年初的文學主打之一,goodreads上的評價一片好,好的讓人心動,但頁數高達544頁,以文學作品的厚度來說,是「巨作」的等級,有點讓人卻步,我雖然有高度興趣,卻一直遲遲沒有買來閱讀。直到最近幾日梅雨滂沱,雨天困守,此時不挑戰磚頭書,更待何時?

結果短短兩天就看完了,比我想像中的還更容易進入情境。這本的劇情安排流暢無比,轉折不斷,驚喜(驚愕)一波接著一波,跟政治歷史或商業金融有關的小細節都有留心鋪陳,就連尾聲都要讓讀者喟嘆中帶著讚嘆闔上書頁。

兩位男主角縱然有其道德瑕疵手段陰狠之過,卻不得不讓人欽佩、懾服,尤其是一路從波蘭私生子貧民爬升至全球連鎖飯店富豪的亞伯,他是舊時代偉大美國夢的完美代表,他相信「在美國有志者事竟成(page 417)」,他對祖國的熱愛,對美國的崇敬,對女兒的包容,以及最後誠心的懊悔,多項特質,在當今的美國甚至人類社會已不多見。而威廉雖然出生金融豪門,在人生的起跑點上比亞伯快好多步,但他也沒有鬆懈心防或坐享其成,反而不斷運用自己的聰明才能和個人魅力,智取想要的寶座,縱然重重摔落,也要保持鬥志和風度到最後一刻。

兩人的一生簡直像商戰電視影集一樣,讓人目不轉睛,忍不住一直翻閱,google了一下,這本1979年出版的小說還真的有改編成電視影集呢,Kane & Abel (TV Mini-Series 1985),主演之一是 Sam Neill,劇照的氣質和造型還真的有像威廉呢。話說亞伯的演員也太高了吧,在小說裡面一直強調他是胖胖的矮個子啊…(搔頭)

要說這部小說的缺點,大概就是對第三代(威廉與子女的相處,還有亞伯的女兒)的描述不夠詳盡,感覺安排威廉兒子理察和亞伯女兒芙倫婷娜談戀愛這個橋段有點突兀,最後的和解也有點倉促,不過話說回來,作者讓亞伯憎恨威廉、讓威廉討厭亞伯,也是始於一連串巧合到有點刻意的誤會啊!誤會!真的是西方鄉土劇,老梗齊發,卻還能讓讀者牽腸掛肚,非常高竿~(稱讚語氣)

作者還有寫續集The Prodigal Daughter,應該就是理察和芙倫婷娜和他們下一代的故事吧,不曉得春天會不會出中譯就是了。

June 20, 2017

Image via panmacmillan

Image via panmacmillan



2017年6月6日 星期二

掰掰,PAUL & JOE

圖片來源:蘋果日報


今天新聞說Paul & Joe即將要撤出台灣了(蘋果新聞稿自由新聞稿)。Paul & Joe是Facebook開始推出「對粉絲專頁按讚」這項服務時,我第一個按like的粉絲專頁。很久很久以前,在我還是個屁孩高中生的時候,我曾經短暫地在南台灣某私立高中讀過約莫十天的恍惚歲月。那時候有個單純善良的富二代女孩,特別照顧我,帶著我參觀學校、觀摩社團、課後時間還會約我出來吃飯聊天。後來我去了美國唸高中和大學,每年暑假回台灣,她都還是很積極的找我出來,讓我陪著她逛百貨專櫃、吃下午茶、買日本雜誌,像小貴婦和她的小玩伴、小隨從。

我隱約猜想,她大概是因為懷抱著「對國外世界的美好想像和期待」,才持續跟我來往吧。不然我倆財力懸殊,她一出門就是萬把塊萬把塊的在花,而我對她喜歡的東西完全沒有興趣,也不懂那些東西的價值,加上美國的高中生活逐漸把我折磨成一個陰沉自私的潔癖鬼,我亦從來不是主動聯繫或關懷的那一方,我實在想不透她想跟我做朋友的理由,大概我真有什麼讓人喜歡接近的特質,只是我不知道罷(有嗎?)(聳肩~)

她就像是我十四歲之前的縮影。每次看到她,我就要想像,若我的父親還在人世,我就會是(也還會是、持續是)這樣的一位富家女。可惜父親過世的太早。也許是有點嫉妒和比較的心理,每次和她相約我都有點不情不願,但我在台灣的朋友越來越少,於是我的心情是有點尷尬的,既感恩有她的邀約,又苦於自卑,甚至對彼此沒有共鳴感到困窘。她的神經大條相較於我的神經質,怎麼看都是我的問題比較大。

她第一個帶我去體驗和購買的化妝保養品專櫃,就是Paul & Joe。我還記得當天我有點腸胃發炎,兩位櫃姊當中有一位提議幫我按摩手指,說能舒緩,不知道是她的美麗溫柔感化了我的腸胃,還是按摩手指和手掌真的有效果,腸胃不適還真的緩解咧。可是一、兩千塊的商品對富家女來說稀鬆平常,對當時的我來說簡直是不可理喻。我是藥妝店平價保養品那個路線的,美妝保養超過五百塊簡直是搶錢啊!加上那時候只是學生,十幾歲的女孩皮膚一個比一個還天生麗質,是需要保養化妝什麼啦~哪像現在,即將跨越三十歲,往後還有好幾十年需要妝點修飾歲月的痕跡啊~錢要存起來花在後面的歐巴桑歲月不是前面的一枝花歲月啊啊啊…

印象中應該是2007到2009這段時間的故事(我記得是2007、但網路上查到的歷史活動又好像是2009,說真的我也不記得了),反正就是那時候有個兩人同行購買某某金額還是某某商品,可以免費拿資料夾還是化妝包的活動。她大概是為了找人一起達成任務而找上我。於是我花了一千二還是一千四買了一條效果跟肥皂水差不多的洗面乳。然後拿了一個小小的資料夾回家。

至今,這個資料夾的紋路有點剝落,但還是安穩地放在我的書桌抽屜內,收藏著我的電影票根、捐款收據等等,品質非常耐操。

就是這個圖案的小資料夾(網路找到的圖片):
圖片來源

後來。很久很久以後。我從美國回到台灣,她從台灣去了英國。然後我們的聯繫就漸漸變少了。我的感覺是,她來往的對象一直都是那些往返海外與國內的女孩們,也許沒有了「在美國留學、在矽谷工作」這個標籤,我就不再是優先選擇了吧。當然這也可能只是我單方面的臆測啦,生活圈不同,還有時差,本來就很容易漸行漸遠。

巧合的是她前幾天有留言問候我,我也簡短客套回覆了一些話,然後就沒有後續了。我想大概是夏天了,她即將回來台灣放暑假吧。我真的不討厭她,我其實是感謝她的,她是一個沒有心機的好女孩,在那間私立高中的十天也只有她願意對我伸出友誼之手,無論如何我都希望她一切順利、平安。但不知道為什麼最近就是沒有想約會的興致,說我依舊自卑也好、說我們沒有話題也罷,也許我就是忍不住會羨慕她,忍不住比較我們的家境,忍不住悄悄感嘆,忍不住要難過我曾經擁有卻一無所有的一切一切,父親、金錢、還有純真的年代……也許,我這個人就是特別難搞…(茶)

相關心情日記:黑色夾克的回憶
這篇寫的是不久前美國bebe要結束所有實體店面,也勾起類似的心情,感覺少女時期的店都要走入歷史(或轉型、或消失,總之就不再是我記憶中的樣子),好感嘆歲月的流逝啊…

June 6, 2017



2017年6月3日 星期六

2017年書單: 《清掃魔歸來 (Joe Victim)》

《清掃魔歸來(Joe Victim)》
出版社:春天出版社
作者:保羅.克里夫(Paul Cleave)
譯者:嚴麗娟
評分:75/100
goodreads平均:3.91
相關訊息:春天出版的書訊

下一本看到一半,洗澡時間到了。三十個人分成不同的社會階級,按著犯下的罪刑。有些罪刑比其他的好。我猜他們覺得比較健康吧。他們就這樣算是比較好的人。我不知道。這世界很奇怪,但我活在奇怪的時代,有人燒毀了裡面有十二個人的養老院,過得跟國王一樣,相較之下,強姦了三個小孩,在強姦第四個小孩的時候遭到逮捕的聖誕肯尼就頗受歧視。在這個世界上,到處都畫下不合理的界線。我不知道要站在哪一條線後面,又有哪些可以跨越。只有我屬於連續殺人犯這一幫,不過連續殺人犯又不只我一個。還有艾德華‧杭特,他也獨自站著。他殺了不少人,都是壞人,所以他是大英雄,可是不能出獄。迦勒‧寇爾也獨自站著。我們應該結會集社,訂做團體T恤。
-摘自《清掃魔歸來》第99、100頁


五月的某一天,我在金石堂閒逛,在書架上看到厚厚的《清掃魔歸來》的時候,還驚呼了一聲。(猶豫了一下,還是抵擋不了好奇心,馬上掏錢買回家~)(這本書有479頁~是真的滿厚的~)

讀《清掃魔》時是2015年1月的事了(遠目),那時候寫的讀書心得滿滿都是吐槽(這本的黑色幽默令人難忘),印象中2015年作者本人還有來台北國際書展。睽違多年,春天在今年四月悄悄地出版《清掃魔歸來》,臉書頁上沒什麼大規模宣傳(這種以殺人犯視角書寫的小說很挑戰讀者三觀,算小眾市場吧?)

《清掃魔》的劇情我都忘得一乾二淨了,只記得男主角被鉗子夾掉一顆蛋蛋(窘~)。然後作者另一本書《父仇者》裡的迦勒‧寇爾也有客串監獄戲份。我沒看過《父仇者》,不過沒看過也不會影響閱讀,作者很貼心的有簡單補充一下迦勒‧寇爾和「離職」警探施羅德的糾葛。反正《清掃魔歸來》一開場,已經被關進監獄了,裝瘋賣傻也說服不了任何人,一場死刑與反死刑的辯論和公投也因他而起。監獄外,他的「女友」梅莉莎想方設法不擇手段要把他救出來,監獄內,迦勒‧寇爾看他不順眼,一心想幹掉他。然後監獄警衛亞當還逼喬吃屎味三明治(我的老天鵝,這段我看得都要吐了…超有臨場感…!!!)


Image via 
因為《清掃魔》的讀書心得我放的是Tom Hardy的照片,形象代入也是他,所以這篇心得我還是要放他的照片~~能被夾掉一顆蛋蛋還能硬吞下屎味三明治然後拼命烙賽嘔吐,也只有Tom Hardy能辦到了,其他男神做不到~!(被Hardy粉絲圍毆)


藉由美女心理醫師和喬談話的過程,讀者終於理解喬何以成為連續殺人犯的起源。這段我覺得寫得很好,作者用黑色幽默包裝整個故事,包裝喬這個人,包裝他少年時期的恐懼、無奈、心碎乃至羞愧好氣又好笑的同時又有讓人省思的用意在。在《清掃魔》,喬的性格扭曲、偏差又不可理喻,但讀者不了解為什麼喬會變成這樣的一個人,在《清掃魔歸來》,喬的背景故事讓他變得立體許多,讀者在討厭他的同時也不免同情他,覺得好笑的同時又會覺得不妥,當然,他的母親還是一貫的豬隊友(這回連新男友也一起加入一搭一唱幫倒忙,完全可以理解喬為何會大吼大叫,有這樣的活寶阿母任誰都會崩潰…!)

《清掃魔歸來》就是這麼奇妙、歡樂、如此五味雜陳的一本書!果然不負四百多元的期待,這本續集比前作好看~

June 3, 2017

Image via 

國鳳的投稿<九>我們的徨恐

Image via 


這篇的原稿其實是2011年中旬(還是下旬?)的日記拿來稍微修改投稿的。無名小站一去不復返後,我本來就打算慢慢讓寫過的舊文重見天日,當然,要經過篩選,有些現在看來太尷尬幼稚的言論和牢騷就……隨風而逝吧~乘著風~乘著風~(攤手)

而除了重新整理發表在部落格這個選擇,有時候我也會嘗試先投稿看看,看看能不能賺點成就感和外快。畢竟無名小站熄燈後,我寫過的這些舊文字在網路上等於銷聲匿跡,等同未曾發表過,就這樣掩埋實在可惜。而網路的生態和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現在這個部落格平台也不曉得能持續多久,能有剪報作紀念也算是一種老派的踏實吧(我2004年第一次投稿的剪報到現在都還留著呢!)。

2011年寫這篇日記的時候,我剛從大學畢業。夏末,秋天的傷感隨侍在側,脫離了「學生」這個標籤和保護網,我錯愕的發現自己什麼都不是、什麼都不會、什麼都做不了。處於求職撞牆期,只有躲進書本或影集裡的時光是鬆懈平靜的,習慣黑暗和孤獨,討厭白晝與問候。許多時候都是在自我懷疑和滿腹憂鬱。這篇日記的心境和現下的我有幾處相似,也算是無奈的巧合吧。

June 3, 2017


xxxxxxxx

自由時報花編副刊
2017年6月3日週末生活版第E27版
【真言社】我們的徨恐
◎國鳳
自由時報電子報網址連結:
http://m.ltn.com.tw/news/supplement/paper/1107526
報紙照片:黑心湖臉書

昨天晚上,我正在看影集放空的時候,突然接到珍妮佛的電話。因為她已經從臉書上消失整整三個月,我一直以為她大概是找到工作,太忙碌了,才會把臉書關掉,或者因為其他私人理由而不想跟昔日的同學聯絡。直到此刻她才跟我說,因為一直被公司拒絕,她感到很沮喪、很自卑,也就不敢上臉書面對親朋好友的寒暄。

我完全可以體會她的心情。畢業後,女生朋友之間也沒什麼話題可聊,不是聊男人就是聊工作,如果有一個感情穩定的伴侶但是卻待業中,走到哪都會有跟妳不太熟的阿貓阿狗問妳找到工作沒有。於是,潛意識那個苦無機會一展長才的脆弱女孩就決定縮在角落,一直躲在家裡,寧可每天在家上網點看政局有多混亂、低薪有多嚴重的新聞來自我安慰,或是在各國影集中逃避現實,就是不敢去想,當所有同屆的人都有個辦公桌可以窩,所有人都在發光發熱,就只有我沒有,大概就是這樣的愁雲慘霧吧。

只是珍妮佛的運氣比我還差。她面試的每一間公司,都有走到最後一個流程,但結局都是一封封的婉拒信。她問我,我的狀況如何,我跟她說,我是沒有那麼糟糕啦,大部分都是履歷寄出後石沉大海,或是面試過後,我覺得我對這份工作不感興趣了,好像還沒遇過「我非常想要,但是被拒絕」的例子。

也許是一種初生之犢的理想和執著,如魚刺卡在咽喉吧?導致我無法輕易地說出OK然後遷就(甚至是屈就)我不是很有興趣和熱忱的工作。

我和珍妮佛兩位待業人士相互慰問,在電話的兩端彼此打氣,心情舒坦的同時,卻免不了有種比較心態。同屆的人還有多少跟我一樣正漂流在汪洋中找不到浮木呢?比上不足,比下有餘,鼓勵別人「慢慢來,不要急」,比對自己寬容或給自己肯定來得容易太多了。畢竟每個人遇到的狀況不同,她的失落,不等同於我的沮喪,但我還是很開心能夠接到珍妮佛久違的電話,得知原來還有人正默默承受跟我一樣的害怕、一樣的掙扎。

xxxxxxxx

2017年5月3日 星期三

2017原文書閱讀筆記:It Ends with Us by Colleen Hoover

Image via goodreads

會買下這本原文書單純只是為了湊免運費(誤)結果卻誤打誤撞邂逅這麼一本高潮迭起深刻動人的故事。我花了兩天,是的,才兩個晚上,就讀完這本376頁的英文書。所以說制訂什麼原文讀書計畫根本沒用,我讀書是很偏食的,遇到合胃口的就會睜大眼睛熬夜看完擋我者死~!!!),若是覺得還好就會一拖再拖,一天讀個十來頁這樣(慢慢來,反正是一年的讀書計畫咩~)。

上次這麼拼命地讀原文書是什麼時候呢?啊,是六~七年前的時候,那時我還在讀大學,一堆文學、歷史、還有語言的報告要趕,所以不得不。但It Ends with Us不是教授規定的閱讀,它是我自己想閱讀的故事,非常引人入勝的敘事,尤其是角色們的童年往事,讓人忍不住一頁接著一頁翻閱拼了老命也要知道接下來又會發生什麼事!然後呢?然後呢!

跟著女主角Lily雀躍、懊惱、憤恨、悲傷,從十五歲走到二十五歲,女孩子最精華最純真也最澎湃的歲月,最後再搭配作者的話一起咀嚼,真的會逼出淚來,尤其我是這麼容易入戲、容易跟著劇情起伏的人。

會注意到這本書是因為它出現在博客來外文書的羅曼史區,有著非常吸引人的封面設計。但它不僅僅是則現代愛情故事,作者額外花了很多心思在琢磨友誼家庭,尤其是親情的桎梏還有承擔,還有生而為人,當成為父親/母親/兒子/女兒/兄弟姊妹/朋友…的那一刻,必須面對以及接納喜樂…還有關卡

是的,關卡(以下微劇透)Lily生長在一個父親會對母親家暴的家庭裡,雖然父親對她不差,但因為父親對母親的「」,導致Lily無法看見或接受父親「」的那一面。她的初戀Atlas面臨的狀況比她更糟,一滿十八歲就被繼父還有親生母親趕出家門,成為廢棄小屋裡的「流浪漢」,Lily則是他的「救命恩人」。兩個快要溺死的人相互依偎,不斷鼓勵彼此往前游、繼續游…Just Keep Swimming!

這部動畫在這本書裡面是個很重要的隱喻
還有前後呼應~
Image via

透過閱讀Lily寫的日記,我像是一路參與他們兩個人「偷偷摸摸」發展的革命情感,羨慕著那樣的互信互愛,而這樣的兩小無猜太過動人,以至於我一直無法接受Lily愛上Ryle並和他結婚。無論Ryle有多麼優秀,Ryle和Lily相處的章節就是無法像Atlas和Lily那樣的打動我。

於是Ryle第一次情緒失控動粗的時候,我馬上就決定,如果讀到最後Lily不離開這個自以為是的混帳東西,我絕對要寫信去跟作者抗議。管他是醫生還是有錢人,還是他有怎麼樣的童年創傷甚至心理疾病,這些都不能給予他權利(權力)藉口(理由)去傷害任何人,更何況傷害的對象還是自己口口聲聲承諾要互信互愛的伴侶。

Lily最後和母親敞開心房討論的章節是我覺得最動人的頁數:

She grabs my hands and hold them while I cry. "Don't be like me. Lily. I know that you believe he loves you, and I'm sure he does. But he's not loving you the right way. He doesn't love you the way you deserve to be loved.  If Ryle truly loves you, he wouldn't allow you to take him back.  He would make the decision to leave you himself so that he knows for a fact he can never hurt you again. That's the kind of love a woman deserves, Lily. " (page 335~336)

讀這章節的時候我忍不住熱淚盈眶,到了30歲這個年紀,純粹的愛情故事已經不那麼吸引人了,有時候令人揪心和鼻酸的往往是親人之間與長輩之間難得的坦誠,信任,還有敬愛

我雖然不喜歡Ryle(就是要強調這麼多次),但不得不說作者有花心思把他刻畫的有血有肉,於是Lily的掙扎和難捨就變得可信多了,要不是我先入為主地不信任Ryle,我相信還是會有讀者想原諒他的。但我潛意識就是希望Lily和Atlas在一起啊!撇開我總是美化童年舊愛不談,這種默默守護守候的溫暖大男孩已經快要在世界上絕跡了啊啊啊!(只能存在於小說裡供人意淫~嘆~)

最後Lily會如何抉擇?我已經劇透這麼多了,就保留結局讓大家自己去感受一下這本書的威力吧。這本書的英文其實不會很難,我貼標籤標出不懂單字的頁數不到20頁,加上劇情鋪陳引人入勝,又是第一人稱口吻,有興趣讀外文書練習英文的可以挑戰一下。

It Ends with Us,這書名和Lily最終的決定相呼應,我覺得書名取的很棒,不曉得會不會有中譯本,中譯的書名又會是什麼。總之推薦給各位。

Goodreads - It Ends with Us by Colleen Hoover
http://www.goodreads.com/book/show/27362503-it-ends-with-us

博客來-It Ends With Us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F013717526

It Ends With Us - 阿芳來說書 - 無雷推薦
(我要認真推薦一下這位小妹妹的部落格和臉書專頁。潛水追蹤她好一陣子了,對YA原文小說有興趣的讀者應該要follow她,她的閱讀量和英文程度,還有認真寫心得和推薦的精神,可謂好榜樣~如果我還是學生時有她這麼愛英文書就好了~歲月一去不復返啊~

臉書-阿芳來說書:
https://www.facebook.com/biblionatic/
部落格-biblionatic:
http://tiff880515.pixnet.net/blog

It Ends With Us (GIRL IN THE PAGES)
https://girlinthepages.com/2016/08/08/it-ends-with-us/
(google時發現這篇英文心得,覺得寫得不錯,該書的重點都有提到,分享給大家參考。)



2017年5月2日 星期二

2017年書單: 《啼死鳥(Birdman)》

圖片來源:讀冊


《啼死鳥(Birdman)》
出版社:春天出版社
作者:莫.海德(Mo Hayder)
譯者:尤傳莉
評分:75/100
Goodreads平均:3.87

春天於今年4月悄悄地出版了莫‧海德(Mo Hayder)Jack Caffery系列的第一本:《啼死鳥(Birdman)》。我還有點驚訝春天真的出版了這系列的第一本,畢竟第一本的原文出版於1999年!而距離《失蹤(Gone)》中譯本的出版已經快兩年了(《失蹤》是這系列的第五本)。

讀了自己兩年前寫的心得,只能勉強回憶起一點點大綱,書則是早就賣給二手書店了。不過《失蹤》和《啼死鳥》其實都可當作stand-alone來閱讀,除了主角都是警探凱佛瑞外,並沒有太多共通點,兩本書無論是犯罪手法、動機、查案過程、甚至男主角與其他角色的互動,都可看作兩本完全無關的獨立作品來讀,所以不用擔心銜接不上的問題。當然若能先讀《啼死鳥》再讀《失蹤》的話,會對凱佛瑞有更深一層的了解,尤其《啼死鳥》對他的童年回憶還有弟弟失蹤後的心路歷程有諸多鋪陳,凱佛瑞這個角色在《啼死鳥》裡的描寫非常立體,他的正義、善良、掙扎、矛盾、委屈還有忿恨,乃至黑色幽默甚至黑暗深沉的那一面,比他在《失蹤》裡的表現突出很多。

2015年寫的《失蹤》心得在此:
https://heixinhu.blogspot.tw/2015/06/gonebymohayderbookreview.html

上回的角色代入是Karl Urban,所以這次我還是要放他的帥氣照片,哈哈~:

Image via 


(以下微劇透)
印象中《失蹤》並不是一本重口味的書。我的重口味指的是案情本身:兇手動機或犯案手法。但《啼死鳥》就不是那麼一回事了。《啼死鳥》走的是完全相反的路線:殘暴、冷酷、甚至讓人覺得噁心。若《失蹤》是飯後甜點鮮奶酪,那《啼死鳥》就是碗泰式酸辣海鮮湯,紅的艷麗,紅的嗆辣,越接近結尾越是駭人。

作者很早就告訴我們兇手的姓名和背景,我不以為意,以為作者單純想拿兇手來當主角的對照組?也許作者想藉著描述兇手童年來塑造「可恨之人亦有可憐之處」的反差?於是我早早就卸下心防,讀啊讀著,心情毫無起伏,感覺就是本一般般的犯罪小說咩~沒想到,直到兇手畏罪自殺的那一頁,整本書居然還剩四分之一的頁數!故事還沒完!

那時候我就覺得不妙,天哪,故事居然還沒完!作者還藏了什麼梗沒讓我發現!?

豈料,兇手是兇手沒錯,動機也是凱佛瑞推論的方向,沒錯~但誰能想到,這樣孤僻的兇手居然會有幫兇,而這位幫兇比兇手可怕太多太多了,簡直是魔鬼等級!而這樣喪心病狂的魔鬼,卻是一位最無存在感的跑龍套配角,從頭到尾我跟凱佛瑞一樣都沒把他放在眼裡或記在心上,揭曉第二位兇手身份的那一刻,我還特地翻回去找他跟凱佛瑞初次對話的那一個章節重讀,原來那時候就有蛛絲馬跡了,作者真的太高招了!

另外剛開始讀這本書的時候有發現三處typo,錯別字或者缺字,後來投入劇情就沒特別留意有沒有其他缺字,僅分享我發現的這三頁,也許再版時會有修正~

page 16 ...開始對他認真起來...
page 55 ...搭車下班回家途中,可以看到們的臉孔。
page 56 ...後來最他母親觸景傷情的...





MAY 3, 2017




2017年4月24日 星期一

黑色夾克的回憶

Image via 
http://hillsdale.com/

日前bebe(http://www.bebe.com/)宣布關閉所有實體門市據點的新聞意外引起了我的「鄉愁」。

2005年初,我在北加州的灣區(Bay Area)展開高中十年級的生活。那時候我們這群亞裔高中生閒來無事就是去shopping mall閒逛,或在商場美食街或珍珠奶茶店閒聊。那時候,第一代iPhone還未面世,Facebook滲透生活的程度也不是如今這樣的規模。那時候的我,2005年到2007年的我,一心只想快點離開青澀的十多歲,想要快點長大,快點離開學生生活的桎梏。

脫離了,能去哪裡呢?該去哪裡?要去哪裡呢?我沒有多想,我只知道我多麼厭惡那尷尬的十六、十七歲。

誰能料到,人生就是一段又一段的桎梏,隱形的無形的封閉的牢籠一個換過一個,人類生來就是要面對考驗、要不斷的抉擇、要愛別離苦。如今,我常常想起的歲月(不是最想念,卻是最常想起的),就是這三年的高中時光。若要時光倒流讓我回到過去改變某一個決定、拔除某一根深蒂固的想法、或是和過去的自己說上一些話,我會選這三年。

三年的高中生活徹頭徹尾改變了我的性格。在異鄉生活的一開始,總是會有一段不長不短的撞牆期,我該慶幸也該惋惜的是,這段撞牆期發生在我最渴望友誼和陪伴的年紀。我變得孤僻,自卑,認清自己並不是自己想得那樣堅強,那樣聰慧。然後,我終於學會了躲避,也習慣了逃避。

可凡事都有一體兩面,時間拉長了,漸漸地,被動的我學會接受現狀,一開始的不怎麼融入,也漸漸變得融入了。在學生群體裡,我雖再也不是領導者,再也不是班上前五名,我卻可以是一位稱職的好幫手,一個認真的好夥伴。就算和高中同學們幾乎都失聯,或僅剩點頭之交,我還是很感謝那段時間能有同堂的相遇,同桌的機緣:一起做物理實驗,在微積分課上聽老師講笑話,在經濟學課上不正經的辯論,排演英文話劇然後吐槽彼此,在觀賞教學電影的漆黑教室裡共享一盆爆米花。

國小國中時候的我好在乎好計較成績和頭銜,一心直想衝在最前面,享受著眾星拱月,從沒想過當自己從月亮變成眾多星星的其中一顆時,該如何轉換心境。現在看來,真心覺得莞爾,但小孩子嘛,誰沒有過好勝心?尤其台灣人從小時候開始的教育,就只有排行榜和標準答案,十個到英美澳留學,十個不適應。

結果是什麼,不是重點,盡人事聽天命就對了。但過程,凡事的過程就那麼一回,錯過了體會,就再也不會有第二次相同的機會、經歷、甚至感觸了。

會從bebe關閉實體店面扯這麼遠,主要是因為我高中的時候常逛的那幾家服飾店,bebe就屬其中一間,知道它以後只剩虛擬世界的網購,多少有點感傷。好像跟一位老朋友說farewell一樣。價位中間,印象中有20美金以下的,也有近40到50美金的,range很廣,其style是我嚮往卻總是撐不起來的性感和都會風格(換言之,風格不是很有特色和記憶點,也難怪實體店面一直收攤)。

剛跟小我一歲的香港男友交往時,我就砸錢買了一件bebe的黑色刷毛夾克,我如果沒有記錯應該有50到60塊美金起跳。這件jacket成了我的約會戰服,但高中少年少女的感情維持不過衣服的蜜月期,分手後,這件衣服被我塵封好一陣子,因為太貴了捨不得丟/捐(再怎麼感情用事情緒化,還是不要跟金錢過不去~)

一直留到我上大學,才會偶爾拿出來穿。(但我大學時期的最愛是A&F和Gap等風格,所以穿的次數其實也不多。)然後…然後時間來到2012年,在職場走跳的某一日,我發現自己胖到塞不進這件M號裡,發現自己再也不是少女了,發現自己已經有好一陣子未曾想起那位出生台灣來自香港的英俊小矮子了(喂!),發現自己真的能一笑置之,發現自己有更重要、更嚴苛、更無奈的人事物要處理要面對……

然後,然後我就把那件乘載一段感情與回憶的黑色外衣,送給同事正在念高中的女兒了。她喜歡得不得了。那一刻,我和我的青春也跟著歡喜,默默感傷。

國鳳  April 24, 2017

Fashion retailer Bebe shutters stores nationwide, three in Sacramento area
http://www.sacbee.com/news/business/article146085644.html

〈國際現場〉流行女裝連鎖店Bebe將關門
http://news.ltn.com.tw/news/business/paper/1096674

Bebe will close 21 stores as it works to overhaul its business
http://www.cnbc.com/2017/04/05/bebe-will-close-21-stores-as-it-works-to-overhaul-its-business.html

同場加映/本文可搭配的背景音樂:
Jay Chou 周杰倫【黑色毛衣 Black Sweater】-Official Music Video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X33UI9ZPLk

周董早期的情歌真的好聽~

2017年2月4日 星期六

~2017英文閱讀書單記錄處~

Image via 

從無名搬到blogger也已經三年了,自2014年開始記錄閱讀心得,一直都是讀完了就寫的模式,讀完了不寫還會覺得怪怪的,好像不留下痕跡就無法證明自己讀過一樣。後來發現這樣的思緒會在閱讀的過程中帶來些許壓力。能挑選到頻率與自己契合的書是很難得的。多數時候,讀完一本書,卻發現沒有餘韻,沒有什麼特別感想要寫,或是讀到一半就想放棄,或者,讀完後,有事耽擱,等回過頭想寫點心得的時候,又找不回想寫的感覺了…像許許多多這樣的情況產生時,我都會覺得很懊惱…

上個月讀完的《安樂窩》就是一例,這本書前半段很不錯,有許多讓人印象深刻的對話,可後半段(尤其是接近尾聲)就有點虎頭蛇尾的感覺。於是讀完後我就一直擱著。聖誕節過去了,跨年過去了,農曆年過去了,一直惦記著要寫篇心得記錄,但拖著拖著就…突然不想寫了。不是說我不會推薦這本書給其他人,只是想寫的衝動和衝勁已經離得太遠了,也就決定不勉強自己吧。

(By the way 對《安樂窩》有興趣的、或是讀完後想找同好的讀者,我會推薦這一篇書評,寫得很棒,精髓都有描述到,人家寫的這才是專業評論啊!:http://vickyeditstranslatesandreads.blogspot.tw/2017/01/blog-post.html

我對這種「不寫心得就好像沒讀過似的」感覺其實滿困擾的。當寫心得成了主體,當寫記錄成了出發點,讀書就無法隨心所欲。我想從今年開始嘗試將閱讀的初衷拉回,不再用「study」的心態,就只是「read」。享受閱讀本身,想寫的話,就只寫印象深刻的書(非常喜歡的、超想吐槽的、寒毛豎立的、拍手叫好的…),其它的,頂多記錄書名、給個評分、加上一兩句短評,到年尾時,再來統計一下自己總共讀了幾本書,中文書的部份,大概就是想改成這樣的模式。

英文書的部份呢,今年則想制定個比較嚴謹(?)、或者該說比較有個timeline可以follow的讀書計畫,那就是希望能在今年至少讀完三到四本原文書(三到四個月完成一本,時間應該很充裕)。這個部分比較像是想練習找回英文閱讀的語感、找回英文閱讀的熟稔、還有不要過度依賴中文,免得把過去十年好不容易習得的英文技能通通都還給家教、老師和教授們。

所以英文閱讀的部份,希望能模仿前年閱讀Ender’s Game的模式,用「study」的方式,標出不懂的單字、摘錄佳句、跟著劇情發展發表心得感言…等等,學海無涯,不要用年紀約束自己,而是要用一顆年輕的學習的渴望的心,來完成一本本英文小說。

哩哩啦啦說了一堆,基本上就是想把study模式轉移到英文書上面,中文書中譯書日後就是單純消遣,就跟看電影一樣,不勉強自己本本都要寫心得,大致就是這樣。而這篇文章日後就是我的2017閱讀書單記錄處,將持續更新~(國鳳3月更新:這篇改成只放2017英文閱讀計畫,中文書單記錄另外挪一篇:~2017中文閱讀書單記錄處~,不然這整篇文章看起來太雜亂太冗長了…)

February 4,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