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馬行空浪漫魔幻的電腦書編輯。
閱讀&電影心得,心情雜記,小說創作,手作天然石飾品…。

黑心湖。the black lake 臉書專頁(Facebook Page)https://www.facebook.com/heixinhu
Ellen塔羅牌與仁倫動中禪:https://ellentarot.blogspot.tw/
顯示具有 日記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日記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3年7月15日 星期六

編編,引以為鑑

以下這些文字原本是寫在臉書上的,起因是近日看到下面這幾篇連結,有感而發。後來想了一下,不知未來的某天回顧這些想法時,我會有何感觸?是不以為然呢,還是依然堅持所見?所以決定整理後,也放在部落格這裡留存。



Image via Memedroid

2023年2月25日 星期六

2020年12月18日 星期五

回顧與期許...it's a merry, merry christmas wish...

 一年來到了尾聲,距離2021年只剩下不到兩週的時間。老大本週五在編輯會議上表示,希望大家提供『一份簡單的文件』,說明『個人明年在工作表現上的期許』。雖然知道自己最終只會繳交簡化的、修飾過的「官腔答案」(如這篇「工作負能量日記」所言),但轉念一想,這其實也是一個反省(甚至是整理自身優缺點)的好機會。於是我將自己的職責(職務)範圍大致分成三大項目:編務版權譯者,再逐一二分為「今年完成」以及「明年期許」。之後或許可以利用這篇反思,將之精煉為簡單一句。

備註:本文標題源自安室奈美惠的聖誕歌曲「Christmas Wish」。

Image via 
@itsdougthepug

2020年8月13日 星期四

曾經的面試奇幻之旅

最近某老字號出版社毀譽參半的套書「風波」,讓我想起了五年多前的面試經歷(天哪,不回顧臉書貼文的話,還沒感覺這已經是五年前的往事了!)

剛回台灣的時候,我心心念念想進出版社當編輯。但事實上我對編輯這份工作只有「懵懂」又「朦朧」的幻想,大抵覺得可以整天對照閱讀中、英文小說是一件很浪漫的事,當然現在上了賊船才知道,編輯跟奴隸其實沒什麼兩樣,從書本的出生伺候到死亡,甚至可以說是產業鏈中位階最低、雜事也最多的職位,每天都是在「笑中帶淚、白眼翻到眼球抽筋」中度過。😂

不過當時才2字頭的我並沒有任何編譯的實戰經驗,唯一比較接近的,大概就是在移民律師事務所協助撰寫中、英文信函的經歷,但在有樣板可參考、有老闆當靠山😁的情況下,其實並不敢說是自己獨力完成的「作品」,角色充其量是產出非常大、效率非常高的小助理,距離獨當一面還差得遠哩。在從未有機會見識或體會編輯台辛酸血淚的情況下,投了許多履歷,石沉大海居多,唯二的面試機會,其中之一就是從小就「膜拜」到大的某老字號出版社。老家的書架上滿滿都是該社出版品,從華文散文到翻譯小說都有,人生的終極夢想就是能夠親自編譯一本「傑佛瑞·迪佛」或「史蒂芬·金」(都講出來了還某老字號什麼啦XD)

總之,回顧個人臉書日記,在投了履歷之後的某個星期四或五的傍晚,我接到了某老字號出版社的面試邀約電話,看來附上部落格那幾則「不正經的閱讀心得」果然有效,是吧?(但也許對方只是看中我的國外學歷?)這點不得而知,反正不是重點。對方跟我約了下星期一的下午面試,她說,第一關性向測驗符合要求的話,才會給予後續的考題。(回台灣後我只遇過一次「性向測驗」,就是這一次。)

編編,牢騷

 

🌏圖片來源:DQ 地球圖輯隊
你認識這個人嗎?編輯字典先驅塞繆爾·詹森


【編編,牢騷🍀】

有此一說,編輯一本書的過程,就如同「孕育」自己的書寶寶。

看著一本書,從只有word文字的初稿,到初排成PDF,再到校樣,最後印刷成書、裝訂成冊,從無到有,然後送它入庫、上架。送它展翅遠颺。看著它,在市場上接受嚴苛的試煉,在排行榜上,或者腹背受敵,或者氣勢如虹,或在茫茫書海中,從未上榜便歸於沉寂。

2018年12月3日 星期一

Let it snow, let it snow, let it snow...

Image
via
Keep Calm and Let it Snow
https://www.pinterest.com/pin/205054589257535146/


下標一直是我的罩門。標題就用今天吃晚餐時聽見的聖誕洗腦歌吧:Let It Snow!

只要你很愛我~讓天下雪吧~下雪吧~下雪吧~

一年又到了尾聲。每逢這個處處可見聖誕裝飾的時刻,除了回顧、反省和展望,或多或少還有點惆悵和遺憾的失落感,感覺自己似乎什麼都沒做,一眨眼又失去了一整年的歲月,距離死亡又更近了一咪咪。(此咪咪非彼咪咪,不要想歪)(妳不提醒就不會有人亂想)(那就不要寫一咪咪,寫一點點嘛~)

若說去年(2017年)是我最依賴佛道教指引、以及對人生感悟特別深刻的一年,今年(2018年)就算是驚喜/驚嚇/動盪不斷的一年吧。先是另一半貸款買了屬於我們自己的小窩,再來就是我終於重新回歸睽違已久的職場,誤打誤撞找到一份算是70%接近理想規劃的正職工作(剩下的30%就是每天早起都好痛苦,鬧鐘響起的瞬間只覺得厭!世!!

因為忙碌和疲憊,還要分心家事與其他雜務,也因此犧牲了不少閱讀和看劇的時間。以前當自由業米蟲的時候愛看多晚就看多晚,現在能利用中午吃飯休息時間翻個十頁就偷笑了。或多或少可以理解台灣閱讀人口/購書金額逐年變少的原因,中壯年有太多的精氣神都花費在職場上啦,下班就只想放空腦袋而已~而青少年的課業壓力也不比我們的工作壓力小,鼓勵課外閱讀的同時也得考慮孩子們的負荷量呢~

總之,十月找到工作後,我就只看完了兩本書:《緘默的女孩》《尼羅河謀殺案》,目前正在讀的是睽違已久/期待已久的《提靈女王3:王國的命運》。但我自己估計應該要到明年初才能讀完它吧,每天的進度大概就是五到八頁而已。手邊還有一堆待看的書籍,舊的還沒看卻不斷地買新題材,反正我的心態就是慢慢地用自己的步調消化它們,只是這樣一來寫心得的間隔就會跟著拉長,所以我想明年的讀書心得分享應該也是維持跟這兩年一樣的模式:

開一篇2019年專屬的『紀錄處』,然後所有的心得感想就通通都記錄在同一篇裡面。唯一的小變動大概就是,如果不是印象很深刻的故事,或是看完沒有亟欲分享/吐槽的書籍,我大概就只會紀錄自己『閱畢/放棄』,最多再加上『評分』,而不會再寫簡短心得。也就是說,『簡短紀錄的心得』跟『獨立一篇的心得』以後將只屬於深得我心/非拉人入坑不可/我究竟看了什麼鬼我一定要警告大家』的作品~

奇妙的是,自己也算是誤打誤撞投身了一直都很想進的出版業,只是書種不是自己熟悉的文類(又或者該說,是未曾想過會踏入的領域,真的是從未接觸過的類型,我都覺得這份工作是我矇到的~)。但一直以來我對推廣閱讀的熱情從未冷卻,持續分享心得的初衷就只是不希望好書被埋沒,或是抱持著拯救他人別踩地雷的使命,況且吐槽也是一種歡樂的自娛呀~不敢說自己心得寫得好,但絕對忠實呈現自己的心情和感覺。在沒有買廣告的情況下臉書專頁的粉絲人數也有八十多位,謝謝這些默默關注的人們,相信各位都是一樣低調地在閱讀的世界裡悠遊。應該也有人是因為影劇電影心得來追蹤的,影視心得我更外行了,寫感想同樣只是希望用心製作的故事能被更多人看見罷了。

題外話:

話說應該有人關心《緘默的女孩》好不好看,十一月中旬寫的心得請點此:
https://heixinhu.blogspot.com/2018/11/2018the-silent-girl.html

至於《尼羅河謀殺案》嘛,我是想在改編電影上映前看完原著才買來收藏的。我買的是遠流的克莉絲蒂120誕辰紀念版,接在《緘默的女孩》後面開始閱讀,大約是在十一月底看完。不過和同為交通工具謀殺經典的《東方快車謀殺案》比起來,我覺得還是《東方》略勝一籌,《尼羅河》大概只贏在特殊的異國氛圍吧,但兇手和動機實在太好猜了,而且白羅這次比較不像在《東方》時那樣左右為難。因為白羅在《尼羅河》有一句話提到了《東方》的關鍵劇情,所以兩本都沒看過的讀者建議先讀《東方》,再讀《尼羅河》會比較有意思。

打個廣告

如果有人好奇我在哪當新手編輯,只能透露是某間專精電腦書籍的出版社,以防萬一哪天被炒魷魚或轉換跑道就尷尬啦~畢竟現在的心情就是盡人事聽天命,做一天的和尚敲一天的鐘,還在努力適應中…

但最近博客來和讀冊網路書店都有資訊月的活動(博客來到2019年的1月3日,讀冊到2019年1月15日),眾多電腦科技的出版社都有參加這些折扣活動,如果有人剛好想買相關書籍,不妨參考看看。

下一次寫心得可能是讀完《提靈女王3:王國的命運》的那一天吧,在此先預祝各位有個愉快順心的12月,無論今年是歡樂居多還是悲傷居多,總是捱到了最後一個月啦~Let it snow, let it snow, let it snow......

國鳳
2018年12月3日
心情紀錄

Image 
via 
Will it be a white Christmas and what are the odds of snow?
https://www.telegraph.co.uk/christmas/0/will-white-christmas-odds-snow/


2017年9月27日 星期三

【不專業食記】高雄KIWI Street~推薦墨西哥風味炸雞~

【國鳳2018年3月24日更新】
以上是最新菜單,圖片來源:
KIWI Street 奇異街 搬家囉,從吉林街搬到裕誠路上,
阿母是忠實顧客,有跟他們訂餐,這張新菜單是她用LINE傳給我的~
上面有地址(阿母說是騎樓攤位)、電話、營業時間和LINE QR Code給大家參考囉~

X X X X X X

KIWI Street的臉書專頁:

我不是寫食記路線的(那是什麼路線呢?假文青真大嬸?),但搜尋了一下,發現沒有部落客介紹這間小攤子,因為我很喜歡他們的炸雞,所以來寫篇簡短的推薦(沒有拍攝食物的習慣,食物的圖片/照片就借用KIWI Street自己的臉書專頁。)

這間小攤不久前開幕,就在我高雄老家附近,我對紐西蘭料理很陌生,吉拿棒和三明治等小吃也非我愛好,所以我一直沒有買來嚐試,但我看過有客人會買吉拿棒三明治炸雞還有飲料一整組,非常「青操」(豐盛的台語)…雖然我也想買買看,但每次光顧我都一心只想著吃炸雞,胃也就沒有空間給其它小吃了(吃貨的專情

是的,我要推薦的,是這攤子的 墨西哥風味炸雞 !

炸雞辣度適中,雞肉有入味,配上酸酸辣辣的特製沾醬,忍不住一口接一口,這口味是我自美國返台後,吃過最最最~接近Wingstop辣雞翅的味道。雖然距離滿嘴滿手紅通通還有一大段距離,但沒魚蝦也好,足以滿足思念之情,我一次一個人就可以吃掉兩份!對喜歡的食物有莫名的執著~難怪體重減到56公斤就再也低不下去了~(吃貨的無奈

不過,小攤子的地點畢竟在吉林街尾巴,靠近同盟路,距離高醫學生員工的活動範圍、便當街、飲料街、夜市等等地段有一點距離,附近幾乎都是純住家,目前看似也沒有找專寫食記的部落客來宣傳,低調好吃的美食不該被埋沒,為了讓我日後持續有辣炸雞可以吃,我要推薦給有在高雄後驛這附近活動的朋友們。老闆是個年輕人,年輕人創業不容易,有用心就應該給予支持和推薦,菜單、食物照片、詳細的資訊還有營業時間,可參考店家臉書專頁:

KIWI Street的臉書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KIWISTREETFOODSTALL/

墨西哥風味炸雞的照片:

圖片來源:
KIWI Street的臉書專頁:


~國鳳  9/28/2017

2017年6月6日 星期二

掰掰,PAUL & JOE

圖片來源:蘋果日報


今天新聞說Paul & Joe即將要撤出台灣了(蘋果新聞稿自由新聞稿)。Paul & Joe是Facebook開始推出「對粉絲專頁按讚」這項服務時,我第一個按like的粉絲專頁。很久很久以前,在我還是個屁孩高中生的時候,我曾經短暫地在南台灣某私立高中讀過約莫十天的恍惚歲月。那時候有個單純善良的富二代女孩,特別照顧我,帶著我參觀學校、觀摩社團、課後時間還會約我出來吃飯聊天。後來我去了美國唸高中和大學,每年暑假回台灣,她都還是很積極的找我出來,讓我陪著她逛百貨專櫃、吃下午茶、買日本雜誌,像小貴婦和她的小玩伴、小隨從。

我隱約猜想,她大概是因為懷抱著「對國外世界的美好想像和期待」,才持續跟我來往吧。不然我倆財力懸殊,她一出門就是萬把塊萬把塊的在花,而我對她喜歡的東西完全沒有興趣,也不懂那些東西的價值,加上美國的高中生活逐漸把我折磨成一個陰沉自私的潔癖鬼,我亦從來不是主動聯繫或關懷的那一方,我實在想不透她想跟我做朋友的理由,大概我真有什麼讓人喜歡接近的特質,只是我不知道罷(有嗎?)(聳肩~)

她就像是我十四歲之前的縮影。每次看到她,我就要想像,若我的父親還在人世,我就會是(也還會是、持續是)這樣的一位富家女。可惜父親過世的太早。也許是有點嫉妒和比較的心理,每次和她相約我都有點不情不願,但我在台灣的朋友越來越少,於是我的心情是有點尷尬的,既感恩有她的邀約,又苦於自卑,甚至對彼此沒有共鳴感到困窘。她的神經大條相較於我的神經質,怎麼看都是我的問題比較大。

她第一個帶我去體驗和購買的化妝保養品專櫃,就是Paul & Joe。我還記得當天我有點腸胃發炎,兩位櫃姊當中有一位提議幫我按摩手指,說能舒緩,不知道是她的美麗溫柔感化了我的腸胃,還是按摩手指和手掌真的有效果,腸胃不適還真的緩解咧。可是一、兩千塊的商品對富家女來說稀鬆平常,對當時的我來說簡直是不可理喻。我是藥妝店平價保養品那個路線的,美妝保養超過五百塊簡直是搶錢啊!加上那時候只是學生,十幾歲的女孩皮膚一個比一個還天生麗質,是需要保養化妝什麼啦~哪像現在,即將跨越三十歲,往後還有好幾十年需要妝點修飾歲月的痕跡啊~錢要存起來花在後面的歐巴桑歲月不是前面的一枝花歲月啊啊啊…

印象中應該是2007到2009這段時間的故事(我記得是2007、但網路上查到的歷史活動又好像是2009,說真的我也不記得了),反正就是那時候有個兩人同行購買某某金額還是某某商品,可以免費拿資料夾還是化妝包的活動。她大概是為了找人一起達成任務而找上我。於是我花了一千二還是一千四買了一條效果跟肥皂水差不多的洗面乳。然後拿了一個小小的資料夾回家。

至今,這個資料夾的紋路有點剝落,但還是安穩地放在我的書桌抽屜內,收藏著我的電影票根、捐款收據等等,品質非常耐操。

就是這個圖案的小資料夾(網路找到的圖片):
圖片來源

後來。很久很久以後。我從美國回到台灣,她從台灣去了英國。然後我們的聯繫就漸漸變少了。我的感覺是,她來往的對象一直都是那些往返海外與國內的女孩們,也許沒有了「在美國留學、在矽谷工作」這個標籤,我就不再是優先選擇了吧。當然這也可能只是我單方面的臆測啦,生活圈不同,還有時差,本來就很容易漸行漸遠。

巧合的是她前幾天有留言問候我,我也簡短客套回覆了一些話,然後就沒有後續了。我想大概是夏天了,她即將回來台灣放暑假吧。我真的不討厭她,我其實是感謝她的,她是一個沒有心機的好女孩,在那間私立高中的十天也只有她願意對我伸出友誼之手,無論如何我都希望她一切順利、平安。但不知道為什麼最近就是沒有想約會的興致,說我依舊自卑也好、說我們沒有話題也罷,也許我就是忍不住會羨慕她,忍不住比較我們的家境,忍不住悄悄感嘆,忍不住要難過我曾經擁有卻一無所有的一切一切,父親、金錢、還有純真的年代……也許,我這個人就是特別難搞…(茶)

相關心情日記:黑色夾克的回憶
這篇寫的是不久前美國bebe要結束所有實體店面,也勾起類似的心情,感覺少女時期的店都要走入歷史(或轉型、或消失,總之就不再是我記憶中的樣子),好感嘆歲月的流逝啊…

June 6, 2017



2017年4月24日 星期一

黑色夾克的回憶

Image via 
http://hillsdale.com/

日前bebe(http://www.bebe.com/)宣布關閉所有實體門市據點的新聞意外引起了我的「鄉愁」。

2005年初,我在北加州的灣區(Bay Area)展開高中十年級的生活。那時候我們這群亞裔高中生閒來無事就是去shopping mall閒逛,或在商場美食街或珍珠奶茶店閒聊。那時候,第一代iPhone還未面世,Facebook滲透生活的程度也不是如今這樣的規模。那時候的我,2005年到2007年的我,一心只想快點離開青澀的十多歲,想要快點長大,快點離開學生生活的桎梏。

脫離了,能去哪裡呢?該去哪裡?要去哪裡呢?我沒有多想,我只知道我多麼厭惡那尷尬的十六、十七歲。

誰能料到,人生就是一段又一段的桎梏,隱形的無形的封閉的牢籠一個換過一個,人類生來就是要面對考驗、要不斷的抉擇、要愛別離苦。如今,我常常想起的歲月(不是最想念,卻是最常想起的),就是這三年的高中時光。若要時光倒流讓我回到過去改變某一個決定、拔除某一根深蒂固的想法、或是和過去的自己說上一些話,我會選這三年。

三年的高中生活徹頭徹尾改變了我的性格。在異鄉生活的一開始,總是會有一段不長不短的撞牆期,我該慶幸也該惋惜的是,這段撞牆期發生在我最渴望友誼和陪伴的年紀。我變得孤僻,自卑,認清自己並不是自己想得那樣堅強,那樣聰慧。然後,我終於學會了躲避,也習慣了逃避。

可凡事都有一體兩面,時間拉長了,漸漸地,被動的我學會接受現狀,一開始的不怎麼融入,也漸漸變得融入了。在學生群體裡,我雖再也不是領導者,再也不是班上前五名,我卻可以是一位稱職的好幫手,一個認真的好夥伴。就算和高中同學們幾乎都失聯,或僅剩點頭之交,我還是很感謝那段時間能有同堂的相遇,同桌的機緣:一起做物理實驗,在微積分課上聽老師講笑話,在經濟學課上不正經的辯論,排演英文話劇然後吐槽彼此,在觀賞教學電影的漆黑教室裡共享一盆爆米花。

國小國中時候的我好在乎好計較成績和頭銜,一心直想衝在最前面,享受著眾星拱月,從沒想過當自己從月亮變成眾多星星的其中一顆時,該如何轉換心境。現在看來,真心覺得莞爾,但小孩子嘛,誰沒有過好勝心?尤其台灣人從小時候開始的教育,就只有排行榜和標準答案,十個到英美澳留學,十個不適應。

結果是什麼,不是重點,盡人事聽天命就對了。但過程,凡事的過程就那麼一回,錯過了體會,就再也不會有第二次相同的機會、經歷、甚至感觸了。

會從bebe關閉實體店面扯這麼遠,主要是因為我高中的時候常逛的那幾家服飾店,bebe就屬其中一間,知道它以後只剩虛擬世界的網購,多少有點感傷。好像跟一位老朋友說farewell一樣。價位中間,印象中有20美金以下的,也有近40到50美金的,range很廣,其style是我嚮往卻總是撐不起來的性感和都會風格(換言之,風格不是很有特色和記憶點,也難怪實體店面一直收攤)。

剛跟小我一歲的香港男友交往時,我就砸錢買了一件bebe的黑色刷毛夾克,我如果沒有記錯應該有50到60塊美金起跳。這件jacket成了我的約會戰服,但高中少年少女的感情維持不過衣服的蜜月期,分手後,這件衣服被我塵封好一陣子,因為太貴了捨不得丟/捐(再怎麼感情用事情緒化,還是不要跟金錢過不去~)

一直留到我上大學,才會偶爾拿出來穿。(但我大學時期的最愛是A&F和Gap等風格,所以穿的次數其實也不多。)然後…然後時間來到2012年,在職場走跳的某一日,我發現自己胖到塞不進這件M號裡,發現自己再也不是少女了,發現自己已經有好一陣子未曾想起那位出生台灣來自香港的英俊小矮子了(喂!),發現自己真的能一笑置之,發現自己有更重要、更嚴苛、更無奈的人事物要處理要面對……

然後,然後我就把那件乘載一段感情與回憶的黑色外衣,送給同事正在念高中的女兒了。她喜歡得不得了。那一刻,我和我的青春也跟著歡喜,默默感傷。

國鳳  April 24, 2017

Fashion retailer Bebe shutters stores nationwide, three in Sacramento area
http://www.sacbee.com/news/business/article146085644.html

〈國際現場〉流行女裝連鎖店Bebe將關門
http://news.ltn.com.tw/news/business/paper/1096674

Bebe will close 21 stores as it works to overhaul its business
http://www.cnbc.com/2017/04/05/bebe-will-close-21-stores-as-it-works-to-overhaul-its-business.html

同場加映/本文可搭配的背景音樂:
Jay Chou 周杰倫【黑色毛衣 Black Sweater】-Official Music Video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X33UI9ZPLk

周董早期的情歌真的好聽~

2015年7月8日 星期三

【夢境日記】:地下街市的詭異廁所

Image via 


【夢境日記】

夢境裡,我身處陰暗、詭異、卻熱鬧無比的地下街市,本來跟著一群人站在一間人聲鼎沸的拉麵店外,飢腸轆轆地等著,接著突然想起我還有約,匆忙地走至一十字路口,那熟悉又陌生的男孩就在那等著。

我還記得,我和他都穿著黑色厚重的長大衣,我腳上是一雙黑色厚重的長靴(現實生活中我的小腿肚根本不可能有適穿的馬靴⋯),他說,吃泰國菜喔,我說好,然後他突然牽起我的手,觸感冰涼(非常逼真!),兩個人突然跑了起來,跑向一條死巷,面對一扇必須按開關才會開啟的門。

他說他要上廁所,我說我也順便,兩個人牽著手,我按下開關,裡頭卻是另一扇電動門,我再按開關,還是又一扇電動門,就這麼經過五道電動門後,我們來到像是沙發酒吧那樣的場所,而座位就是馬桶(呃⋯⋯⋯⋯)

我們分頭去尋找空座位,但沒有女生願意理我,大家都在專心聊天,後來男孩過來問我,我說我要去外面上廁所然後吃火腿吐司了,接著我又重複開啟好幾扇電動門的動作,抵達戶外時我就醒了,這才真正的拜訪了一下馬桶。

這是一個本來有機會發展成良緣,卻因為肚子餓和尿遁而破局的詭異夢境。

國鳳 July 8, 2015

2015年6月27日 星期六

【照片日記】潘朵拉的回憶。

攝影:國鳳

阿母下達聖旨,表示我的書房空間有限,角落有三大箱國小和國中的雜物,要我有空清理一下,(好有空間擺放/藏匿新的雜物?科科~)

日前整理了一箱,全都是水彩、粉彩還有書法用品,僅留下三盒還算七成新的彩色鉛筆,兩個陶瓷調色盤,還有一個紙鎮,其他就扔的扔,回收的回收。

最近因為藥效,時常都是睡睡醒醒的狀態,今日七點就自動起床了。醒著閒來無事,不如來整理第二箱吧,結果驚訝地發現第二箱居然都是國中和國小時收到的紙條和卡片!數量驚人,我一直以為我已經全部都清理過了(忘記是什麼時候的事,總之那時候丟了不少,只留下幾張我認為比較有「紀念價值」的~)

沒想到還有這麼多啊啊啊(

一想到自己以前人緣這麼好,逢生日過聖誕節就像皇帝要接見文武百官和藩屬朝貢似的,對照現在的孤僻和潔癖,不免覺得莞爾。時間真的會改變一個人待人處事的風格,環境也是。

總之我又整理了一大袋準備明天拿去丟。已失去聯絡的無須回味,還保有聯絡的將持續創造新的回憶,基於環境衛生和空間收納,就只好跟這些發黃長霉(卻滿載情感重量)的紙張說掰掰囉。但我還是又過濾保留了一些:前男友(們)的書信,朋友寫來決交的信,朋友寫來重逢的信,瑋珊搞笑逗我開心的信,等等等等…

還有書籤,意外地在許多信封內發現大大小小狀況良好的書籤,例如彼時有位好友知道我喜歡夢幻遊戲,畢業時把我當時心儀的星宿小卡割愛給我,就全部留下囉(如照片所示。而最底下那張藍色的紙是在美國讀高中時,加入合唱團那一年的練習樂譜,僅留下狀況最好的這一張留念)。

本來還想繼續整理第三箱的,打開一看,不得了,全部都是以前的創作:國中的週記,寫在測驗紙上的隨筆,一大疊稿紙創作(完成與未完成的小說共六部,沒記錯的話),非常驚人的寶藏,我青春時期的喜怒哀樂愛恨情仇有很大一部份都被遺忘在這潘朵拉的盒子裡,我打算再找一日空檔,細心地閱讀整理過後,再決定哪些該留哪些要丟。

國鳳 June 28, 2015

Pandora (detail) by John William Waterhouse


2015年3月8日 星期日

舊文回顧:每一次的過境居留。

近來有些忙碌,無法心無旁鶩地徜徉在書本的世界裡。暫緩書評路線,重新分享舊文,這篇寫於2013年春天的文章,描述的是當時再次面臨遷徙的心境,和現今的感受非常類似,只是少了雀躍,卻多了惶惑。明年此時,回顧這個當下,不知道會不會還是一樣的惆悵?

國鳳
March 9, 2015

XXXXXXXXXX



2015年1月20日 星期二

造訪過的後驛素食餐館

RinRin

Tomorrow will be my last day on the vegetarian diet.  愛犬Rin病危當天我曾向佛祖請願,若是Rin能熬過這關,我將吃素一個月,而若這是牠與我們相伴的終點,我也會履行承諾,將吃素的功德回向給牠(還有給今年夏天過世的親親),幫助牠們下一世的修行。很難想像無肉不歡的我真能堅持一個月。以下羅列造訪過的素食餐館(well,其實是這一個月的飲食list啦,呵呵),給活動範圍同樣也是高雄後驛的人參考:

2014年10月30日 星期四

那些年的生日雜感。

回顧舊網誌,讀了幾篇這幾年生日時寫的文章,回憶一時湧上心頭,甜甜澀澀的。

分享兩篇舊時拙作:2010年和2011年的生日感言?…其實比較偏向日記和雜感啦~大三和大四的時候,最容易感覺困惑,徘徊在就業還有攻讀研究所之間,在台灣和美國兩地游移,結婚,還是不結婚?…這些困擾和心結如今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新的困擾和心結…(人類就是這麼有完沒完的生物…)

沒什麼日子是比生日更適合緬懷青春的。

-國鳳 Oct 30, 2014


XXXXX
XXXXX



2014年10月4日 星期六

行至岔路



十幾歲的時候,年少不懂事,凡事喜歡靠想像,卻對付諸行動保持抗性(這個缺點到現在依然存在)。因為數個如今已不復記憶的原因,少女時期的我特別嚮往台北,幾乎到了一種「迷信」和「迷戀」的程度。時時刻刻幻想著,那二十出頭的自己,以文青之姿在台北唸書、工作、生活、玩樂…(大概就是肥妹版的程又青哈哈)

一邊做白日夢,然後一邊厭惡當下這個被困在美國高中教室裡當自閉兒的自己:這腳歪一邊的書桌!這貼滿鬼畫符海報的教室!一群像獼猴狒狒一樣聒噪的幼稚同學!這題目有讀沒有懂的美蘇冷戰申論題!這彆腳得不知如何下筆的英文!

無聲的幻想,是彼時心懷憤怒與自卑的少女唯一的避風港。

這種無時無刻在腦海裡上演的「台北版慾望城市劇碼」在高中時期尤其嚴重,在升上大二後,心態才逐漸改變:我有幸能在Davis這超適合養老的小鎮度過四年的悠閒歲月,在自己有興趣的主修科目打滾整整三年(第一年的通識課雖然痛苦,成績也慘不忍睹,但也不是毫無收穫),亦結識許許多多志同道合的同儕和師長…

接著在Cupertino工作一年多,對我或多或少也有影響,培養專業與語言能力上的自信,亦加深我對suburban生活的嚮往。情感轉移、目標改變後,對類似台北這樣的大都會卻日漸排斥。我將這種轉變解釋為「見笑轉生氣」,大概就是鄙視小時候那充滿虛榮心的自己,類似這種感覺吧。或許該說,我已經不需要「到台北唸書工作」這個夢想來支撐自己了(利用完了就始亂終棄,這樣對嗎?!)。

偶爾,我還是會感受到不由自主的憤怒,以及隨之而來的無力感,但至少已經不再自卑了。

回到台灣後,一心就想留在高雄提早過養老生活,也確實過了近一年半的米蟲生活…到底是真心不喜歡緊湊的都市節奏呢,還是又落入自命清高的圈套,想要特立獨行,不願順應潮流?君不見有多少高雄人離鄉背井討生活?台北到底哪裡好,這麼多人前仆後繼要擠進去?始終站在城牆外頭冷嘲熱諷,說真的,我也沒認真釐清過自己的心態,搞不好一直是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也說不定啊!(仔細檢視,這也是一種變質的虛榮心作祟…)

有好長一段時間了,台北之於我,已演化成一個吃喝玩樂兼探望公婆的觀光地點,久久造訪一次,來匆匆去也匆匆,凡事僅接觸到表面,也不打算費心了解…

每一次走出台北車站,都像是走進移動迷宮裡。

每一次進城,都要假裝自己是初次蒞臨。

在台北的每一天,我就是異鄉人。

台北啊台北,只是遠古時代一個少女過度美化的夢罷了。

(在高雄好快樂啊~)

What goes around comes around.

Be careful what you wish for.

命運之神如今來個回馬槍。一切看似將成定局,其實充滿變數。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yellow wood
And sorry I could not travel both”(註)

總之,我滿二十七歲的那一天,十月的尾聲,群魔亂舞的萬聖夜,我應該就會知道答案了。

-國鳳  October 4, 2014


註:
The Road Not Taken by Robert Frosthttp://www.poetryfoundation.org/poem/173536

2007年選擇大學的時候,2011年申請研究所的時候,都想到了這首詩。這真是一首每逢岔路口都要想起的詩。






2014年9月19日 星期五

青澀



HBO正在重播<駭客任務>,讓我突然想到2009年的冬天(大二)拿的英文寫作課UWP1。該堂課的老師如今已從UC Davis英文系博士班畢業,遠赴東岸某所大學任教。大學時期,共拿過四堂寫作課,只有他的教學和評語仍讓我保有印象。他永遠都是長袖襯衫搭配貌似從未進過洗衣機的深藍色牛仔褲,絡腮鬍黑而濃密,站在白板前的身影修長纖細,說話有些急促,是個集斯文、狂野和躁鬱於一身的矛盾個體。批改paper時也很聒噪,穿插在字裡行間的評論一句比一句還要兇狠。估計他是女孩子寫情書給他,他會批個滿江紅送回來請妳elaborate more的那種人。

猶記得他開的書單都是與哲學或社會學有關:馬丁路德金、馬基維利、柏拉圖、尼采(我居然不記得自己讀過尼采還寫過報告!天哪我書都讀到哪裡去了?)…也是因為這堂課我才第一次完整地看完電影<駭客任務>和<楚門的世界>,甚至因此愛上Flatland這本圖文並茂的小書。

莞爾的是,那一年我有讀沒有懂的選文,那一年,我看懂了卻只能用有限的英文詞彙描寫的書籍和電影,那一年,我只能採取「只要盯著它、看久了就一定會懂」的消極抵抗……這些當初直逼瘋狂、恐慌與煩躁的一切,對現在的我而言,已是小菜一碟。

彼時的報告我都還留著,重讀當時的文字,還有老師的評語,我有自信,現在的自己可以改寫得更好…

我終於懂了。我終於能在中文與英文的世界裡來去自如,我終於能不查閱字典、不仰賴中文翻譯…

可是畢竟是回不去了。大學只有一次。青澀也是。


國鳳
Sep 20, 2014


XXXXXXXX

2014年9月17日 星期三

A Plain Compliment

大三大四時的選修課幾乎都是在Olson Hall上課的。
這裡堪稱大學時期的「造咖」(台語:廚房),從二樓到地下室,每間教室都待過,呵呵。


今天回顧舊網誌的時候,讀到這篇2011年2月時寫的日記。讀後的心情既是覺得有趣,又是感覺惆悵。

在我畢業後沒多久,才得知白帥帥休學一年,還決定出櫃,不知是否還有其他因素(猶記得他提過父母決定離婚之事),總之,白帥鐵了心,和大學時期的所有同學切斷往來,和大家僅維持著臉書的客套情誼。我和他的互動,僅剩每一年的生日祝賀:那短短一句Happy Birthday加驚嘆號或笑臉,然後按Like表示「收到」。

至於尼克,呃,我只記得他高壯的背影,還有他好心分享(i.e.借我抄)的筆記。他的長相和聲音,我是真的完全沒有印象了。

啊,好懷念大學生活啊~

國鳳
Sep. 17, 2014


這插畫畫的真好。
我所有的地質學通識課都是在Giedt Hall上課的喔
(火山、恐龍、地震等課程,遙想當年我也有想要成為地質學家的夢啊……)


XXXXXX

A Plain Compliment
FEB 17 THU 2011

2014年6月10日 星期二

孤獨

Image via A View From The Cottage


我常覺得部落格其實就像個人的電子報,自己寫自己登(更厲害的格主們還會搭上自己的攝影作品或是插畫)。

我已經很久沒有投稿自由時報的花編副刊了。5月21號的時候心血來潮寫了一篇兩百多字的超短篇,照以前的經驗是七天內就會通知留用或退稿。一直沒有回函,加上我忙著編故事,也就淡忘了這件事。結果6月8號收信的時候,才看到花編6月7號寄出的三審退稿函。我還是第一次遇到三審定江山耶…(茶)

只好放在這杳無人跡的格子自嗨了~(還是自哀呢?)

國鳳
June 10, 2014

X X X

孤獨
撰文:國鳳

謊言是一塊又一塊的紅磚,一層又一層的堆積,無數個日夜顛倒足不出戶的日子在眨眼之間飛逝,不知不覺,沒有水泥做為連接的磚牆於四面八方高高聳立。蜷曲其中,只要稍微鬆懈,稍做移動,甚至試圖伸展四肢,磚牆就要倒塌。

躺在幽暗的底端,仰望,白晝如同黃昏。牆外偶爾有人走過,他們隨口問候。可是他們不明白,怎能明白?僅是出自好心的拍打,或一疑惑的手指,就能推垮這層層處心積慮的謊。

謊言之中,有一怪物。蒼白,任性,身心扭曲,而語無倫次。牆倒了,牠就要哭,抓著你掐著你哭,哭天搶地,咆哮再咆哮,迫使你將磚牆層層堆回,回到孤獨。

(May 21, 2014投稿花編副刊,June 7, 2014三審退稿)

2014年3月31日 星期一

Another blue Monday

面試的時候常常會被問到:妳認為自己的缺點是什麼?

除了制式的說法,其實我還真有個守不住荷包的壞習慣。從以前到現在,每逢下課或下班,甚至只要是當天心情有點低落,我就忍不住要買點小東西來鬆懈一下:

一條膩死人不償命的巧克力棒、一瓶包裝典雅的日式無糖綠茶、幾包海苔洋芋片魷魚絲和五香小丁、抹茶蛋糕叉燒包太陽餅、20隻以上的辣雞翅、大包薯條、兩份大張墨西哥起司雞肉餅、喔,還有珍珠奶茶(而且還要是菁菁那種特大號size的!即下圖右邊那一種~)

Image via Yelp


反正就是花錢買小零食來發洩,然後體重無限上升。目前是我有呼吸以來最胖的時刻,而我還在挑戰自己軀殼的彈性!(誤)

本來就矮了、還加個肥字,無論是就業或待業,有壓力或沒壓力,肥胖將是我一輩子也甩不開的世仇,亦是我找工作時容易被雇主開玩笑的缺點(真的,每個都要調侃我,屢試不爽)。無論是餐飲服務業,教育輔導,甚至業務、總機和秘書,都是瘦子年輕美眉的天下,這叫有能力卻怎樣都瘦不下來的胖子(而且還很容易就被激怒),情何以堪情何以堪哪~~(抱頭打滾)

我的缺點,亦是對自己的外表沒有自信。這源自於小時候多次向不同對象告白,卻被「妳太胖了」這句話給打槍所留下的心理trauma從此我詛咒這些外貌協會的屁孩們只能跟平胸紙片女孩在一起,夠狠吧姆哈哈哈哈哈哈~

是說多年後我卻成功地把自己給嫁出去了(聳肩)
(不要問我是如何在我老公的眼角膜上抹螺仔肉,至其識人不清套上婚戒,很可怕der~)

-April 1st, 2014

底下又是舊文回顧。最近好愛緬懷過去是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