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馬行空浪漫魔幻的電腦書編輯。
閱讀&電影心得,心情雜記,小說創作,手作天然石飾品…。

黑心湖。the black lake 臉書專頁(Facebook Page)https://www.facebook.com/heixinhu
Ellen塔羅牌與仁倫動中禪:https://ellentarot.blogspot.tw/

2015年1月22日 星期四

2015年書單:《藍色駭客(The Blue Nowhere)》


《藍色駭客(The Blue Nowhere)》
出版社:皇冠
作者:傑佛瑞.迪佛( Jeffery Deaver
譯者:宋瑛堂
評分:85/100

能有機會閱讀這本書,還真的是緣份。若非如此,只讀過《險局Edge)》的我是不會有興趣更進一步「涉獵」傑佛瑞.迪佛其它作品的。

閱讀IMDb的討論區一向是我的興趣。日前有國外網友在電影討論區提到Chris Hemsworth的新電影<黑帽駭客(Blackhat)>貌似有小說The Blue Nowhere的既視感(而這篇post底下居然沒有任何回覆,我該註冊一個帳號留言感謝他/她讓我有機會閱讀這麼精彩的一本好書嗎?

基於好奇心,我上網搜尋,發現The Blue Nowhere是《人骨拼圖》和《險局》的作者Jeffery Deaver2001年出版的作品,goodreads上的評價有3.9中譯《藍色駭客》於2005年由皇冠出版,講述的是警方要一名入獄服刑的天才駭客協助辦案緝凶的故事,兇手也是駭客,總而言之大概就是「諜對諜」的故事。而故事的發生地就在加州矽谷,是我待過近十年的故鄉/異鄉。《藍色駭客》今已絕版,實體書店的庫存不詳,我帶著懷念和好奇將此書默默列進「待買待讀的二手書清單」,說巧不巧,上禮拜和好友去鹽埕區的Booking租書咖啡店偷閒,恰巧在書架上發現這本書(這不是緣份是什麼?),書況近九成新,可當天待的時間不長,所以只讀了五十頁。今天下午再次造訪,花了三小時,把整本書速讀完畢!本來是打算慢慢讀的,但我錯以為該店營業時間只到晚上七點,結果我記錯了,是到八點,我六點四十分讀完的時候還有些緊張,但證明我是多慮了。下回造訪我要再提早一些。但無妨,該有的樂趣不減,夜深了,鹽埕區的某些巷弄形同鬼域,早點回家比較安全(搭捷運轉車加步行回家也要半小時,是有段距離),還能順道去買素食便當~

回到主題。我在搜尋網路書評的時候,意外發現博客來網路書店底下一片批評翻譯的罵聲,我有數本宋瑛堂翻譯的書,我從不覺得他的譯筆有何缺失,還很欣賞他的用詞,今天讀了《藍色駭客》才知道怎麼一回事:對有電腦/電機/理工背景的讀者來說,可能會覺得有些地方翻得不是盡善盡美吧。我非理科生,是個半桶水的假文青,速讀時很不敬業地皆採「偷吃步」,亦即有專業術語的地方我幾乎都是快速掃過,只專注在辦案和緝凶的過程,還有角色之間的對話。嘿,我是個連上印表機官網下載驅動程式都要耗費數小時尋找的愚婦,最終大動肝火,還會遷怒到遠在天邊辛苦賺錢的理工腦公身上啊。駭客之於我就如同外星生物,充滿詭譎、神秘和浪漫的傳奇色彩,但在小說裡翻翻就好,我真心希望不要在現實生活裡遇見任何一方。

寫這篇心得的時候,由於手邊沒有實體書,我也只有針對幾頁有關鍵劇情的頁面拍照留念(又不敢拍得太勤,怕店家不高興,心裡也怪怪的),以下分享幾張頁面(沒有劇透),推薦大家去二手書店或租書店尋寶,這本書真的值得一讀,讓我還想回到Booking繼續讀完所有迪佛的作品(是的,迪佛在我心中又洗白了~完全忘記讀完《險局》後的失落感!我在書架上有看到一整排,雖然不確定是不是全部作品都在架上,但要依序讀完大概要好一段時間,假設每本書耗時三到五小時,低消約莫在一百五到兩百塊台幣之間,我口袋應該沒有深到天天造訪,但一個月訪一次應該會是不錯的消遣~)


國鳳 Jan. 22, 2015

2015年1月20日 星期二

造訪過的後驛素食餐館

RinRin

Tomorrow will be my last day on the vegetarian diet.  愛犬Rin病危當天我曾向佛祖請願,若是Rin能熬過這關,我將吃素一個月,而若這是牠與我們相伴的終點,我也會履行承諾,將吃素的功德回向給牠(還有給今年夏天過世的親親),幫助牠們下一世的修行。很難想像無肉不歡的我真能堅持一個月。以下羅列造訪過的素食餐館(well,其實是這一個月的飲食list啦,呵呵),給活動範圍同樣也是高雄後驛的人參考:

2015年1月19日 星期一

2015年書單:《骸骨花園(The Bone Garden)》


《骸骨花園(The Bone Garden)》
出版社:春天出版社
作者: 泰絲.格里森(Tess Gerritsen
譯者:尤傳莉
評分:85/100

「你總是能一眼認出你所愛的人。」
-《骸骨花園》397

這是我的第五本泰絲.格里森。我的閱讀順序如下:《喀邁拉空間》(1999/2014)、《貝納德的墮落》(1996/2009),《祭念品》(2008/2012),《梅菲斯特俱樂部》(2006/2011),再來就是這本《骸骨花園》(2007/2012)。括弧內的年份為英文原文書的出版年份/中文的出版年份。題外話,我認真覺得格里森作品在台灣的封面設計,比歐美版的書封來得更有寓意(甚至可以說更有質感):舉《骸骨花園》為例子吧,goodreads網站擺的封面就是個金髮女子趴在石棺(?)上,一臉剛失戀或者剛失去愛人的沮喪表情(好吧書中的兩位女主角也都遇上了類似的困境),作者官網上的封面更無言了,暗紅色的落葉,遠方還有個小女孩的黑影,這是鬼片的電影海報吧?咱們台版的就有萎靡的血紅色花朵,還有一具貌似沉思的人頭骨骸,這意境才符合原文書名呀~

一樣,這本書出版也好一陣子了,網路上已有不少閱讀心得,多數是好評,goodreadsAmazon上的評價分別是3.994顆半星星呢!連作者自己也說過,在她所有以波士頓為背景的創作當中,她最喜歡的就是這本《骸骨花園》(詳情見此英文訪談:https://jsydneyjones.wordpress.com/2011/04/17/a-dark-side-of-boston-tess-gerritsens-rizzoli-isles-series/)。

以下無雷心得:
(之於我,格里森的作品有個特點:一旦劇透、一旦知道大魔王(們)是誰,就沒意思了,這就是為什麼她的書我多半都已賣給二手書店。截至今日,我只保留有科幻色彩的《喀邁拉空間》,而這本《骸骨花園》應該也會納入收藏。當書架的空間有限,有時候就不得不作出取捨。不過,換個角度想,將短期內不會再次翻閱的書賣給二手書店,然後買回他人捨棄的書籍,其實也頗有「交換寶物」的樂趣。)

《骸骨花園》有迷人獨特的時代感,在作者的帶領下,讀者彷彿回到1830年:彼時的歐美國度,醫學研究正在起飛。可在美國,遺體捐贈並不普及,醫學院想要研讀解剖,只能在暗地裡雇用「盜屍賊resurrectionist(第173頁)。大體捐贈,無論今昔,都是個具爭議性的話題。百年前不普及,當今的推行也有不少挫折,無論原因是宗教信仰,隱私顧慮,或是各種千奇百怪的理由,大體捐贈/器官捐贈或多或少還是令人顧忌。而許多現今公認再簡單不過的醫療常識(比如說,醫生應當洗手),在一百八十年前,根本無人留意。在那個無論是治療疾病還是辦案緝凶都只能土法煉鋼的年代,「西城死神」的真面目究竟是何許人?他/她的動機和目的是什麼?奪走多條人命、令眾多名醫束手無策的「產褥熱」Puerperal fever or childbed fever),,它的緣由又是什麼?該怎麼預防和治療?

那具在百年古宅的花園裡出土的無名女屍,她究竟是誰?

和格里森的其它驚悚著作不同,《骸骨花園》有難得一見的溫暖和勇氣,推薦給各位。

Image via 

2015年1月13日 星期二

2015年書單:《清掃魔(The Cleaner)》

國鳳2017年6月3日補充:
清掃魔的續集Joe Victim在2017年4月出中譯本囉:
《清掃魔歸來 (Joe Victim)》的心得請點這篇

Image via goodreads

《清掃魔(The Cleaner)》
出版社:春天出版社
作者:保羅.克里夫(Paul Cleave
譯者:戚建邦、侯嘉玨
評分:60/100

基督城。不是什麼天使之城。紐西蘭是以寧靜、綿羊以及哈比人聞名於世的。基督城最著名的則是花園和暴行。往天上丟一袋強力膠,立刻就有上百個人爭先恐後地衝上去吸。這裡沒有什麼值得一看的東西。很多建築物,不過全部灰濛濛、陰森森。很多條路,一樣都是灰色的──就像大部份日子的天空。
-摘自《清掃魔》第34

好吧,說老實話,我不是很喜歡這本書,但要說討厭,本書也並非沒有可看之處。總之就是本「一次書」,日後應該不會想再回味,但是會推薦大家去圖書館/二手書店找來翻翻,畢竟以殺人魔視角書寫而成的作品不多,要寫得「有趣」更是困難,而這本書之所以吸引人一頁接著一頁翻閱,就是因為它獨特的「惡趣味」。

本書為紐西蘭作家Paul Cleave2006年出版的出道作,繁體中文譯本於20123月面世,我之所以買下這本書,純粹是為了要湊免運費,加上本書的書名、文案、甚至封面都頗為驚悚,我什麼不愛,最愛連續殺人魔/冷血智慧犯這類的題材(but在我心中誰都無法超越人魔Hannibal~搖手指~),查了goodreads,綜合評價有3.7,作者甚至將在今年(2015)出席台北國際書展,why not give it a try?可故事發展到最後,卻只有搔不到癢處,「蛤?這樣就沒了?」,上網搜尋才發現原來還有續集!(書名:Joe Victim2013年出版,暫無中譯。)


《清掃魔》在網路上已有不少書評,以下僅簡短記錄閱讀感想(微劇透)。

2015年1月8日 星期四

2015年書單:《往事不曾離去(Past Imperfect)》

Image via goodreads
“In my defence I can only say that her past, too, like mine, like everyone's in fact, was a locked box. Occasionally we allow people a peep, but generally only at the top level. The darker streams of our memories we negotiate alone.” ― Julian Fellowes, Past Imperfect



我只能如此辯解:她的往事和我一樣,也和天下人一樣,同是一口緊鎖的箱子。偶爾,我們會開箱,准許別人一窺其內,但也只准看最上層。至於那些更黝暗的記憶渠澗,人們只能容許自己隻身溯溪。-《往事不曾離去》第12


《往事不曾離去(Past Imperfect)》
出版社:新經典文化
作者: 朱利安‧費羅斯(Julian Fellowes
譯者:宋瑛堂
評分:85/100

自去年十一月初翻閱《往事不曾離去(Past Imperfect)》一個章節後,我就一直擱在書架上,心裡明白,這是本需要心靈沉靜時細細閱讀的好書。直到這三天,我才把整本書看完。闔上書本的那一瞬間,心中滿是讚嘆。相見恨晚。巴不得背下篇篇是佳句的整本書!(這點得歸功於編譯的文筆,我有在網路上搜尋到片段的英文原文,就沒有中文譯筆來得震撼…)

很久沒有讀一本書讀到哭。真的,熱淚盈眶,就是這麼感動!作為2015年的第一本書,未嘗不是個好兆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