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馬行空浪漫魔幻的電腦書編輯。
閱讀&電影心得,心情雜記,小說創作,手作天然石飾品…。

黑心湖。the black lake 臉書專頁(Facebook Page)https://www.facebook.com/heixinhu
Ellen塔羅牌與仁倫動中禪:https://ellentarot.blogspot.tw/
顯示具有 皇冠文化出版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皇冠文化出版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6年8月9日 星期二

2016年書單:《黑殼(Husk)》、《賓士先生(Mr. Mercedes )》


我覺得中文譯本的封面設計的不錯,有反派初登場顯現在虛擬螢幕上的森冷感覺…(或者暗示主角最終的命運…)
反而goodreads上的封面就單純只是大眾驚悚小說的構圖了~
Image via 金石堂


《黑殼(Husk)》
出版社:臉譜
作者:   J. 坎特.莫桑( J. Kent Messum  )
譯者:力耘
評分:70/100
Goodreads平均評分:4.15

【短評+微劇透】

「切記:一心尋求永生與單純畏懼死亡的人,兩者截然不同。」(page 152)

這本techno-thriller 在科幻和驚悚的分配上拿捏的恰到好處,題材新穎,香豔刺激(?),唯一可惜的是劇情的演進有些拖沓,懸疑感稍嫌不足(讀沒三分之一就知道反派是誰,基本上書背文案就已劇透了一大半),好險作者的筆觸充滿黑色幽默,閱讀的旅程既是感慨萬千,又忍不住莞爾一笑,而透過第一人稱敘述製造的盲點,讀者一路心心念念主角及其友人的安危,提心吊膽地期望咱們男主角能像好萊塢電影裡演的一樣,反敗為勝,打得心機反派滿地找牙(沒牙齒可打也要砸爛他的電腦主機!),並成功脫險…

可惜事與願違。作者選擇在最尾聲讓讀者希望落空,來一記回馬槍,男主角最終的沉默和無可奈何,令人背脊發涼。2030年距今不算遙遠,也許未來的某一天,靈魂/意識真的也能數位化,可以上載、儲存、傳輸、分享。可是,當科技真的演變至此,人們再也無須害怕疾病和死亡,尋求永生永續永存,如此執念,個人與社會,家庭與國家,皆需要付出多大的代價?作者拋出一個想像的未來,殘酷的反烏托邦,在那裡,美國淪落的跟南非還有委內瑞拉等第三世界國家沒有什麼兩樣,M字型的一端極盡淫亂奢華,另一端則是擠滿苟且偷生的螻蟻,踩踏著彼此往上掙扎求生…


Image via collider

小說裡的男主角羅德茲(Rhodes )年輕英俊,而同樣從事黑殼工作的同事們:涼子菲尼亞斯,設定則是亞洲人和黑人,所以放張電影<環太平洋>的劇照來做角色代入吧,話說Charlie Hunnam若是開放肉體租借的話,一定門庭若市!男的女的都搶著要上載靈魂程式當三日猛男遊戲人間~~(這位太太講話不要這樣)



Image via goodreads


《賓士先生(Mr. Mercedes )》
出版社:皇冠
作者:    史蒂芬.金 ( Stephen King  )
譯者:柯乃瑜
評分:90/100
Goodreads平均評分:3.89

【短評+微劇透】

這本書真的是金叔的巔峰之作!不愧是2015年度的Edgar Award for Best Novel !(是說他的作品我也只涉獵約三分之一而已,所以這句話是針對我歷年來讀過的作品下的結論。至少贏過去年的話題大書《安眠醫生》太多太多了!但感覺goodreads讀者們對《賓士先生》的評價滿兩極的~當然,閱讀本來就是主觀的嘛,自己享受整個歷程就好囉!)

天時地利人和都有了:劇情流暢、各項元素掌握的恰到好處(搞笑溫馨、黑色幽默、毛骨悚然,一併俱全!)人物嘛,無論是主角配角跑龍套的,甚至是反派賓士先生本人,都很「討喜」,沒有讓人感覺無聊或不耐煩、或是巴不得他閉嘴消失。最重要的是翻譯流暢,譯者本人是專職口譯,我平常都有在潛水看她的臉書,她翻譯的《小婦人》和這本《賓士先生》都很不錯,值得收藏。(我這本《賓士先生》是買二手的,我正在考慮把手中這本賣掉,然後買一本新的中譯本,或者買英文原文書來收藏…但查了一下,發現金叔把這系列發展成三部曲了!也許我該等皇冠出完三本後再來考慮收藏方案…)

基本上《賓士先生》真的沒什麼好劇透的,因為兇手的真面目讀者很早就知曉了,七早八早就把底牌掀光光,兇手、手法、甚至動機,一目了然,這在偵探推理小說可算是新鮮(不像John Hart 、Tess Gerritsen還有Jeffery Deaver都喜歡把令人豁然開朗瞠目結舌的壓箱寶貝擺最後面)。上一回讀到類似的底牌掀光光小說,是兇手第一人稱敘述的《清掃魔》,但相較之下《賓士先生》的寫作技巧還是高超許多(手法和動機也有趣多了)。

那這本還有什麼可看之處?我本來也是這樣納悶,豈料越看越有意思,可看之處原來就在退休警探和兇手之間的鬥智(或者該說互相挑釁激怒彼此的過程),還有兇手的日常。是的,兇手的家庭和工作日常(有如此母親、同事和客戶,還有對已逝小弟的埋怨內疚,完全可以理解他犯罪的起心動念是怎麼來的)。

雖然明知殺人犯法是很嚴肅殘忍的議題,但看著一正一邪的兩人在匿名交友網站上言語交鋒,卻是讓人越讀越有興致。然後退休警探和他的「共犯們夥伴們」一起打擊邪惡,復仇成功,雖然結尾是令人爽快的happy ending(跟上面那一本不同,上面那一本讀完會鬱卒一陣子),但金叔還是埋了個兇手可能會捲土重來的伏筆(!!)好吧是說我也覺得內心戲這麼有趣的反派就這樣變植物人,是真的有點可惜。

不過我看了一下goodreads上第二集Finders Keepers和第三集End of Watch的簡介,咱們賓士先生再度登場的時候應該是第三集,第二集的文案感覺有《戰慄遊戲(Misery )》的既視感,但一切還是只能等讀到書本本身才能下定論。

本書主角霍吉斯(Hodges)是個62歲胖嘟嘟的退休警探,本來想代入柯林法洛或是約翰庫薩克的,但是這兩個人的年紀不對,所以我決定還是代入連恩尼遜北北的憂鬱老人形象來閱讀:拿A Walk Among the Tombstones劇照來用,剛剛好,正巧霍吉斯的小幫手傑若米也是個黑人青年~

Image via collider

而身兼電腦維修員和冰淇淋先生的反派布雷迪,他的戀母情結/怨母情結則讓我聯想到美劇Bates Motel

Image via collider

但我還是覺得Dan Stevens的年紀還有氣質更接近我閱讀時的感覺(表面平靜無波,內心卻波濤洶湧,靜靜地埋伏在人群裡,這種孤狼型的兇嫌最嚇人了):

Image via indiewire



以上記錄。

August 10, 2016

2015年9月20日 星期日

2015年書單:《忘憂地(Joyland)》

Image via 

《忘憂地(Joyland)》
出版社:皇冠
作者:史蒂芬‧金(Stephen King)
譯者:吳妍儀
評分:70/100
Goodreads平均評分:3.9

『有些日子就是寶藏,這種日子不多,但我認為幾乎每個人生裡都有幾天,那是我的其中一天,而在我憂鬱的時候--在生活給我打擊,一切都顯得花稍庸俗,就像雨天的忘憂地大道--我就會回到那一天,就算只是為了提醒我自己,人生並不總是騙人的把戲,有時候獎品是真的,有時候獎品很珍貴。』
-摘自 《忘憂地》 第257到258頁



Image via


【無雷短評】

上述這段摘錄可謂本書精髓,特別摘錄分享。我觀望這本書很久了,直到上個禮拜才買回家。距離上次我閱讀金叔的小說,已經過了兩年…2013年剛回台灣時,我瘋狂地自圖書館借閱他的作品,可惜那時候還沒有持之以恆記錄心得的習慣,僅簡單製作一張表格寫下評分。如今對劇情還有深刻印象的書,只剩《鬼店》、《必需品專賣店》和《魔女嘉莉》。這本《忘憂地》是我在逛家樂福買水果時,鬼遮眼把打八折的書放進購物籃裡(誤)。

《忘憂地》的開頭還滿引人入勝的,美式復古+鬧鬼遊樂園都是我感興趣的題材,導致我一直「預期」這會是本靈異驚悚+犯罪推理的小說。我卻是直到尾聲才發現,靈異和推理只是點綴,是餐盤最外圍的一圈醬料和配菜,主菜是個老人在回憶往事,對讀者敘述影響他非常深遠的那一年:1973年,戴文是徬徨的大學生,對世事一知半解,為了學費和生活費來到忘憂地遊樂園打工。初戀逝去的同時,戴文也結交許多新朋友,拯救他人,也被他人拯救,破解了一樁懸案,還讓一個小男孩的人生沒有遺憾,簡單來說,這是一段神奇且溫暖的成長歷程,我還真沒料到這本書是走「清新感人」路線…(皇冠的封面或許還有溫馨感,是說旋轉木馬要詭異也是可以很詭異的,但美版的兩種封面怎麼看都是驚悚小說啊!)

史蒂芬﹒金是細節魔人,這也是閱讀他作品的樂趣(同時也是障礙和煩惱,哈哈)。特別記錄一下在《忘憂地》第108頁讀到的:『…通常我們一早的雜務牽涉到搬運一箱箱的獎品(上面大部分蓋著台灣製造),還有替遊戲舖子補貨…』

這本書的背景是1970年代的非連鎖美式遊樂園,這一段講到的是戴文要替空氣槍的攤位補上獎品,即絨毛玩偶/玩具。60和70年代正是台灣製造業、紡織業、加工出口蓬勃起飛的時刻,如今這類老式的遊樂場/巡迴表演/馬戲團逐漸沒落消失,歐美日本等國家皆充斥著中國製造的物品…讀到這段先是會心一笑,然後突然覺得滿感慨的。

《忘憂地》和《往事不曾離去》還有《上流法則》都是第一人稱在回憶往事,風格迥異,我個人還是喜歡後兩者多一點(傷感路線是我的菜),但《忘憂地》卻是笑中帶淚,短短三百多頁,想讀「輕鬆一點」的金叔作品,可以考慮這本(當然若是想被嚇,首推《鬼店》,話說《鬼店》續集《安眠醫生》也出版了,近期該找來讀讀~)

國鳳 Sept 20, 2015

Image via 

2015年7月20日 星期一

2015年書單:喚魔者三部曲(Demon’s Lexicon Trilogy)

Image via goodreads
這系列有三本,中文翻譯和原文書名分別是:
《喚魔者 1 黑曜石的印記(The Demon's Lexicon)》(皇冠出版)
《喚魔者 2 焚屋巷的魔法(The Demon's Covenant)》(皇冠出版)
《喚魔者 3 灼燒的願望(The Demon's Surrender )》(皇冠出版)
不是很喜歡台灣版的夢幻封面,就放原文版書封吧(書中主角尼克拿劍應該就像這樣?)

Image via axn-taiwan
不過,因為劇情說到斬妖除魔兄弟檔,
閱讀時忍不住一直聯想到美劇《超自然檔案(Supernatural)》中的這一對~

Image via eonline
偶爾也會聯想到只演兩季就被腰斬的美劇Witches of East End
劇情也是走兄弟倆同時和女主角糾葛不清這個路線~

(好了不廢話了~~)

有陣子沒更新讀書心得了,主要是二度感冒,導致多數時候都是意興闌珊的(買樂透和摸彩都沒有這樣的運氣),其次就是一時心血來潮從圖書館借來的《喚魔者三部曲》耗了我不少時間。花了近三個禮拜,好不容易讀完三本書後,我還是無法確定自己是喜歡還是不喜歡這套書。

喚魔者系列,Demon’s Lexicon Trilogy,講述的是一個都會奇幻的故事。倫敦都會與魔法共存,這系列有很多新穎迷人的特色:魔法師的對決、跳舞召喚惡魔、哥布林市集的傳承…還有撲朔迷離的曖昧情愫,不看到最後還真無法確定誰會跟誰在一起(這真的是優點)。唯一的缺憾大概就是作者埋梗和鋪排劇情的方式有點隨心所欲,這邊丟一點資訊、那邊扔一點線索,很多時候我都是不耐煩的,霧裡看花的感覺在第一集尤其明顯,要不是第一集的結尾來個劇情大逆轉,我應該不會有興趣繼續讀第二集。第一集根本是災難啊,薄薄一本竟折磨我近一個禮拜(嘆氣)。

第二集和第三集雖漸入佳境,但真要評比,我認為僅有第二集是這系列表現較好的一本。第二集的尼克表現非常「黑暗」,亦非常「迷人」,這應該得歸功於譯者楊佳蓉的譯筆。我特別喜歡她翻譯「感情戲」和「情慾戲」的部份,尼克每次和還有蓮楠互動,欲拒還迎,挑逗魅惑,文字彷彿躍然紙上,而尼克艾倫之間像兄弟又像「主僕」(有時又像「父子」和「仇敵」)的矛盾關係,亦讓人心糾。這樣的譯筆來翻譯限制級的西洋羅曼史一定很精彩(不要自己腦補)。我就是讀了楊佳蓉翻譯的《獵狼之歌》,才想說找她的其他翻譯作品來讀,豈料會踩到這麼一套讓人左右為難的書~(棄之可惜!於是只好強迫自己拿出啃教科書的精神苦讀!)

第三集嘛,勉強及格,敘事人稱換成的確有加分效果,所有的角色我最喜歡的就是她,可惜她在前兩集的戲份有點薄弱(我反而覺得詹米這對姊弟檔滿囉嗦的哈哈哈)。上一次讓我有這種落差感的書是《松林異境三部曲》,在我心中同樣也是第二集>>第三集>>>>>>>第一集。只是《松》的作者比較高竿,有讓人廢寢忘食不知道謎底死不瞑目的本事,《喚》就敗在太瑣碎,也許有人會喜歡這種日常生活處處有魔法和威脅的設定吧,但不是我的菜啊…

國鳳   July 21, 2015

作者Sarah Rees Brennan在官網分享的粉絲創作圖好可愛啊~
從左到右是艾倫,梅,詹米,和尼克!


2015年4月10日 星期五

2015年書單:《明天,你依然愛我嗎?(Demain)》



《明天,你依然愛我嗎?(Demain)》
出版社:皇冠
作者:紀優‧穆索(Guillaume Musso
譯者:梁若瑜
評分:70/100
Goodreads平均評分:4.1

【短評】

在高鐵上一口氣讀完了皇冠近期的主打書:《明天,你依然愛我嗎?》。這是我第一次閱讀紀優‧穆索的作品。法文書名是Demain,意即tomorrow/明天。本書氛圍讓人聯想到電影觸不到的戀人The Lake House (2006) ,還有蝴蝶效應。雖有推理成份,也有精心安排的陰謀(!),但畢竟是包著懸疑外皮的愛情故事,嚴肅卻不失甜蜜有趣正是本書的優點和特色,有時候配角甚至比主角還吸睛(就是在說電腦天才+阿宅:羅慕)。

總結:《明天,你依然愛我嗎?》是本讓人目不轉睛的page-turner,兩個小時即可完食,是短程旅行殺時間的好夥伴~

只是,當同樣對明日感覺茫然的馬修艾瑪都有了第二次扭轉人生的機會,唯一讓人覺得遺憾的地方,就是無論在哪一個平行時空,凱特尼克最終的命運都令人覺得惋惜。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秘密和真相揭曉的那一瞬間,與其說是罪有應得,帶給讀者的感觸,更多的卻是同情和反省。

珍惜每一個當下,每一個明天。

又,我覺得皇冠這次的封面設計就滿成功的,水藍色和淡紫色的天空感覺非常浪漫可親,很符合本書的主題(釋懷,與擁抱未來)。本書的外文封面卻是一片血紅,文案寫著:
She is his past…he is her future.
(直譯:她是他的過去…他是她的未來。)



搭配這封面,愛情故事的簡介讀起來都像是靈異故事了。(快跑啊有喪屍在追我~~~)

(但不可否認本書是真的有超現實/科幻/不可思議且懸而未解的關鍵物品:一台舊蘋果筆電,神秘地連接兩個平行的宇宙,和過去戀愛,和未來攜手,兩個願望一次滿足,根本是幫蘋果電腦打廣告啊~哈哈~)


國鳳  April 10, 2015

2015年2月10日 星期二

2015年書單:《冷月【全新版】(The Cold Moon)》 ,《馭電人(The Burning Wire)》

Image via 皇冠讀樂網

《冷月【全新版】(The Cold Moon)》
《馭電人(The Burning Wire)》

出版社:皇冠
作者:傑佛瑞.迪佛( Jeffery Deaver
譯者:宋瑛堂
評分:冷月-75/100;馭電人-65/100

這兩本書是我的第五和第六本傑佛瑞.迪佛。我的閱讀順序如下:《險局》(2010/2014)、《藍色駭客》(2001/2005),《妖術師》(2003/2012),《空椅》(2000/2012),接著就是《冷月》(2006/2012)和《馭電人》(2010/2011)。括弧內的年份為英文原文書的出版年份/中文的出版年份。

《馭電人》最後一章的標題是『最後一案(the last case)』。這本書應該也是我今年度最後一本傑佛瑞.迪佛吧(除非能在租書店覓得經典《人骨拼圖》或《棺材舞者》)。一連閱讀同一作者的六本著作,難免開始感覺疲乏,就像去年瘋讀泰絲.格里森一樣:一開始感覺新鮮,然後主觀的倦怠開始介入,甚至影響閱讀評價。當讀者因為閱讀太多同一作者/同一類型而出現這樣偏頗(甚至任性)的情緒時,對作者是不公平的。這時候就該「適可而止」,轉換閱讀題材,也就是說,又是時候暫且跟犯罪懸疑說掰掰了~(哈囉奇幻故事/愛情小說/科幻冒險~)

我還沒機會觀賞基努李維的這部電影【捍衛任務(John Wick)】。
放這張海報純粹只是因為他是我心目中鐘錶匠的不二人選~
Image via thefineartdiner

我還是維持我在這篇寫過的整體心得:六本閱讀過的作品當中,我最推薦的還是《藍色駭客》,然後才是《妖術師》,再來就是《冷月》和《馭電人》(建議這兩本要一起看)。至於《險局》和《空椅》,只能說很遺憾,它們不是我的菜。

以下簡短心得(有劇透):

2015年2月2日 星期一

2015年書單:《妖術師(The Vanished Man)》,《空椅(The Empty Chair)》

The Prestige (2006)
Image via 

“Who are you?” Rhyme whispered, despairing now.
“Me?” The Conjurer leaned forward and passionately rasped, “I’m the Wizard of the North.  I am the greatest illusionist who ever was. I’m Houdini. I’m the man who can escape from the burning mirror. From handcuffs, chains, locked rooms, shackles, ropes, anything…” He eyed Rhyme closely. “Except…except you. I was afraid that you were the one thing I couldn't escape from.  You’re too good. I had to stop you before tomorrow afternoon…”
-- The Vanished Man by Jeffery Deaver, page 285




《妖術師【全新版】(The Vanished Man)》
  &
《空椅【全新版】(The Empty Chair)》

出版社:皇冠
作者:傑佛瑞.迪佛( Jeffery Deaver
譯者:何致和
評分:妖術師-85/100;空椅-60/100

這兩本書是我的第三和第四本傑佛瑞.迪佛。我的閱讀順序如下:《險局》(2010/2014)、《藍色駭客》(2001/2005),《妖術師》(2003/2012),然後才是《空椅》(2000/2012)。括弧內的年份為英文原文書的出版年份/中文的出版年份。《險局》和《藍色駭客》的翻譯都是宋瑛堂,《妖術師》和《空椅》則都是何致和。真要針對這四本作個排名,我會強力推薦《藍色駭客》,然後才是《妖術師》。至於《險局》和《空椅》,只能說很遺憾,它們不是我的菜。

Houdini (TV Mini-Series 2014)
找時間要來搜尋這部電視電影~
Image via 

以下簡短心得:

《妖術師》是林肯萊姆系列的第五本。反派Malerick頗有《藍色駭客》的反派Phate的既視感。一個擅長變裝易容,一個擅長社交工程(social engineering),他們演技精湛,不靠武器和蠻力,僅用psychological manipulation就能將警方和小百姓們耍得團團轉(我愛智慧犯~)。

印象最深的片段,就是Malerick潛入萊姆家裡,質問萊姆,挑釁萊姆,最後還在萊姆房裡縱火…不過Malerick沒有留在現場看萊姆被火焚身就很俗辣的逃跑了(嗯,《妖術師》不是走割肉放血掐蛋蛋這種SM路線的。本書最精彩的是正反派之間的言語威嚇。緊接著莎克斯登場,她訪問萊姆取得「證詞」的片段也滿精彩的,凡事講求科學證據的萊姆一向不相信人證,他認為目擊者的證詞遠遠不如案發現場的微物跡證來得可靠。可偏偏萊姆又是唯一和妖術師正面交鋒過的人。妖術師神出鬼沒,一次又一次的從警方眼皮底下逃脫失蹤,逼得萊姆也不得不破例採信人證,和自己的記憶力打賭。

又,《妖術師》當中有某些角色極度仇視「有色種族和外來移民」,這也難怪,《妖術師》出版的年份是2003年,距離美國911事件也不過才兩周年。小說出版十一年後的今日,對照當今歐美的移民政策,還有時事,尤其是歐美國家與中東國家之間的衝突和糾葛,格外感覺諷刺。


《空椅》(林肯萊姆系列第三本)的表現就遠遠不如期待了。我一直以為這本書的劇情會和「空椅療法」有關,但沒想到空椅只是小小小配角(雖然對劇情有關鍵影響),但主角卻是一隻隻的昆蟲們。是的,書中的天氣又濕又熱,蟲蟲到處飛。
I. hate. BUGS!(摔筆)

這本書還有個讓我不是很喜歡的點(微劇透):
共犯結構也未免太綿密太龐大,警方涉案的人多到離譜的程度,連那名被「綁架」的護士都參了一咖,根本是整個小鎮都淪陷了(跟《松林異境》一樣。)

不過這本書一直讓我回想到《最後的守護人》和《鐵山之家》。大概是因為場景同樣是設在北卡羅萊納州,然後關鍵角色同樣是名男孩的緣故(還有廢棄的礦坑,腐朽的磨坊,鬱蔥的森林和詭譎的沼澤…)

我手邊還有一本《冷月》(林肯萊姆系列第七本)。這次因為有讀冊的折價卷,買了三本林肯萊姆系列來玩玩,本來是想三本讀完再寫心得的,但摸了一下《冷月》的厚度,我決定先寫兩本(其實是怕自己的短期記憶不可靠~)


國鳳 Feb. 3, 2015


2015年1月22日 星期四

2015年書單:《藍色駭客(The Blue Nowhere)》


《藍色駭客(The Blue Nowhere)》
出版社:皇冠
作者:傑佛瑞.迪佛( Jeffery Deaver
譯者:宋瑛堂
評分:85/100

能有機會閱讀這本書,還真的是緣份。若非如此,只讀過《險局Edge)》的我是不會有興趣更進一步「涉獵」傑佛瑞.迪佛其它作品的。

閱讀IMDb的討論區一向是我的興趣。日前有國外網友在電影討論區提到Chris Hemsworth的新電影<黑帽駭客(Blackhat)>貌似有小說The Blue Nowhere的既視感(而這篇post底下居然沒有任何回覆,我該註冊一個帳號留言感謝他/她讓我有機會閱讀這麼精彩的一本好書嗎?

基於好奇心,我上網搜尋,發現The Blue Nowhere是《人骨拼圖》和《險局》的作者Jeffery Deaver2001年出版的作品,goodreads上的評價有3.9中譯《藍色駭客》於2005年由皇冠出版,講述的是警方要一名入獄服刑的天才駭客協助辦案緝凶的故事,兇手也是駭客,總而言之大概就是「諜對諜」的故事。而故事的發生地就在加州矽谷,是我待過近十年的故鄉/異鄉。《藍色駭客》今已絕版,實體書店的庫存不詳,我帶著懷念和好奇將此書默默列進「待買待讀的二手書清單」,說巧不巧,上禮拜和好友去鹽埕區的Booking租書咖啡店偷閒,恰巧在書架上發現這本書(這不是緣份是什麼?),書況近九成新,可當天待的時間不長,所以只讀了五十頁。今天下午再次造訪,花了三小時,把整本書速讀完畢!本來是打算慢慢讀的,但我錯以為該店營業時間只到晚上七點,結果我記錯了,是到八點,我六點四十分讀完的時候還有些緊張,但證明我是多慮了。下回造訪我要再提早一些。但無妨,該有的樂趣不減,夜深了,鹽埕區的某些巷弄形同鬼域,早點回家比較安全(搭捷運轉車加步行回家也要半小時,是有段距離),還能順道去買素食便當~

回到主題。我在搜尋網路書評的時候,意外發現博客來網路書店底下一片批評翻譯的罵聲,我有數本宋瑛堂翻譯的書,我從不覺得他的譯筆有何缺失,還很欣賞他的用詞,今天讀了《藍色駭客》才知道怎麼一回事:對有電腦/電機/理工背景的讀者來說,可能會覺得有些地方翻得不是盡善盡美吧。我非理科生,是個半桶水的假文青,速讀時很不敬業地皆採「偷吃步」,亦即有專業術語的地方我幾乎都是快速掃過,只專注在辦案和緝凶的過程,還有角色之間的對話。嘿,我是個連上印表機官網下載驅動程式都要耗費數小時尋找的愚婦,最終大動肝火,還會遷怒到遠在天邊辛苦賺錢的理工腦公身上啊。駭客之於我就如同外星生物,充滿詭譎、神秘和浪漫的傳奇色彩,但在小說裡翻翻就好,我真心希望不要在現實生活裡遇見任何一方。

寫這篇心得的時候,由於手邊沒有實體書,我也只有針對幾頁有關鍵劇情的頁面拍照留念(又不敢拍得太勤,怕店家不高興,心裡也怪怪的),以下分享幾張頁面(沒有劇透),推薦大家去二手書店或租書店尋寶,這本書真的值得一讀,讓我還想回到Booking繼續讀完所有迪佛的作品(是的,迪佛在我心中又洗白了~完全忘記讀完《險局》後的失落感!我在書架上有看到一整排,雖然不確定是不是全部作品都在架上,但要依序讀完大概要好一段時間,假設每本書耗時三到五小時,低消約莫在一百五到兩百塊台幣之間,我口袋應該沒有深到天天造訪,但一個月訪一次應該會是不錯的消遣~)


國鳳 Jan. 22,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