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馬行空浪漫魔幻的電腦書編輯。
閱讀&電影心得,心情雜記,小說創作,手作天然石飾品…。

黑心湖。the black lake 臉書專頁(Facebook Page)https://www.facebook.com/heixinhu
Ellen塔羅牌與仁倫動中禪:https://ellentarot.blogspot.tw/

2015年12月20日 星期日

【手作日記第五篇】:市集擺攤記錄

以下是2015年11月14、15日還有12月19日在少女茉茉市集的擺攤記錄,其中12月19號的收穫最佳,共賣出7條手鍊、4對耳環、2條項鍊、2只戒指,也算是一種年終大豐收囉!

11月時的擺攤陳設和10月份時差不多,但這次串了比較多的手鍊,小的擺攤箱差點擺不下:



12月19號時我嘗試將陳列項鍊的背景布換成米白色,結果視覺效果較黑色柔和、也較能凸顯深色的石頭作品(如紅瑪瑙、蘇打石、藍瑪瑙等等):



水滴型天河石項墜是當日價位最高的品項,很高興它初次亮相就覓得有緣人:



期待明年新氣象、新的擺攤體驗囉!


國鳳   December 21, 2015

2015年11月18日 星期三

2015年書單:《泡沫宇宙:霧與雪之歌(A Thousand Pieces of You)》

Image via goodreads

《泡沫宇宙:霧與雪之歌(A Thousand Pieces of You)》
出版社:臉譜出版
作者:克蘿蒂亞‧格雷(Claudia Gray)
譯者:林欣璇
評分:85/100
Goodreads平均:3.94

最近是部落格讀書心得空窗期,主因大概是沒有讓我讀來特別驚艷(或特別想吐槽)的書,直到我這兩個星期開始讀《泡沫宇宙:霧與雪之歌》和《曼谷的發條女孩》。

《泡沫宇宙》講述的是一個對平行宇宙的想像,和「前世今生」與「過去未來」等題材有異曲同工之妙,但平行宇宙的概念更新穎一點:人的靈魂是一種能量,如果能讓靈魂自由地在各個不同的時空之間旅行,體驗數千個不同的「我」擁有的人生,感覺比穿越到古代或是移民外星球有趣。雖然乍看之下是科幻題材,但我也是讀完才發現原來《泡沫宇宙》又是一本YA三部曲!也就是說,這本書雖包著科幻外衣,但骨子卻是不折不扣的言情小說呢!(又要敲碗等續集啊…,這本書的原文於2014年出版,中譯則是2015年10月,目前原文的續集還在醞、釀、中……我的等待續集中譯list上除了《試煉者》、《提靈女王》、《瘋人之女》、《紅星革命/紅色覺醒》外,又得增加這本《泡沫宇宙了》,嗚,我討厭癡癡的等……)

劇情大概是這樣的(無劇透):女主角玫格莉(Marguerite)的父母成功發明在各平行宇宙之間旅行的裝置:『焰雛(Firebird)』,但父親卻在不久後失蹤,種種跡證都指向研究生保羅是兇嫌。因保羅已經逃往別的宇宙,於是玫格莉和另一位研究生席歐展開宇宙追尋之旅,誓言找到保羅復仇。玫格莉先是到了極具未來感的倫敦,接著又來到危機四伏的俄羅斯皇宮,個人覺得俄國皇室這一段寫得非常棒,我還重讀了三次!(直接透露頁數,就是第106到220頁),如果沒有俄國這段我大概只會給這本書50分,因為反派最後的現身有些倉促,動機也有點牽強,這大概要等到第二集和第三集才會給個完整的交代吧!

《泡沫宇宙》有復古風也有未來感,還有命運、緣分、宿命論等等我很喜歡的設定,臉譜出版雙面書衣的設計也很美,一面是高科技與摩天大樓林立的霧都倫敦,另一面則是白雪皚皚宏偉聳立的俄羅斯皇宮,呼應中文譯名裡的霧與雪。但我覺得英文原名也很有意境:A Thousand Pieces of You,一千個的宇宙,一千個不同卻又相同的你我定會相遇並深愛的每一個你…意境多美啊!不管哪個宇宙都只會跟同一批人相識相愛,比重生輪迴還可怕(不要亂畫重點)。

Nov. 18, 2015

查了作者網站才發現第二集原文已於2015年11月初出版,
中譯不曉得要等到何時,希望明年就會出版,下為第二集原文書封:



2015年10月22日 星期四

【手作日記第四篇】:首次擺攤心得

其實我的擺攤初體驗是10月11號的少女茉茉市集大統場,可惜備攤不到兩小時就遇到「鴿子突襲」,還沒開市就無奈地收攤返家了。不過,塞翁失馬,倒是讓我觀察到兩件事


  • 新崛江商圈的客層畢竟太年輕,人潮雖然洶湧,但停下來觀賞天然石飾品的少年少女們並不多,匆匆路過的幾乎都是14歲到20歲的學生,唯二有停下來把玩詢問的兩組人,都是25歲到30歲左右的青壯年男女。有此認知後,我以後報名時,會把「逛街族群」「客層年齡」考慮進去。

  • 第二件事就是我必須買張新桌布。初次擺攤,我不曉得是哪根筋不對,拿了條墨綠色毛織圍巾隨便鋪鋪就出發了,到了現場才發現色系偏暗,飾品擺在墨綠色圍巾上,看起來無精打采,而隔壁攤那塊海藍色的雲彩桌布很有質感,沒特別擺置,作品就這麼隨興地灑在桌面上,讓我決心要把墨綠色針織大圍巾換掉,買了兩塊藍色和白色的布來襯托飾品。

11號初次擺攤的墨綠色圍巾看來無精打采:



好險10月17號和18號在高雄茉莉二手書店亦有兩天可以試水溫!17號的擺設還有點混亂,18號就大概抓到自己想要的風格,總之日後這兩塊布可以隨意調整。白色本來就是百搭,而藍色的感覺就像湖水波光粼粼,也算是呼應「黑心湖 the black lake」這名稱:


17號時,我用8個自製別針(非賣品)固定兩塊白布,結果誤導客戶以為寶石別針也是賣品…18號時我就把別針通通收起來,把白布裁小塊一些,用價位區隔:
白布為中價區,藍布為低價區。

10月17號

10月18號


果然是人要衣裝佛要金裝,書本要有吸引人的封面,電影要有吸睛的海報,而一張好桌布能讓飾品更有精神!(下圖中多數耳環已售出,好險有照片留紀念~)



感恩這三次的機會(嚴格來說是兩次,因為真正擺完全程的只有17號和18號),讓我的作品能被欣賞和被購買配戴,也得到許多隔壁攤友和客人的鼓勵。儘管乍看之下是選擇了一條些微孤獨的路,親友們認同與不認同的話我都放在心上,期許自己能逐步摸索,走出和擁有自己的價位和風格。

又,擺攤時亦意外發現很多人都沒有耳洞,許多客人都在詢問有沒有夾式的耳環,於是我買了4個古銅耳夾來DIY試試看效果。因為怕無法支撐太重的石頭(怕會因為太重夾不住,或者往下滑),所以我只選擇較輕巧的綠松石,還有小顆的紅紋石和紅瑪瑙,效果不錯,日後若有再入選擺攤,會拿出來試水溫:


國鳳 Oct. 23, 2015

2015年9月24日 星期四

【手作日記第三篇】:黑瑪瑙與紫水晶耳環

昨天我在第二篇手作日記分享了小紫水晶珠珠耳環黑瑪瑙耳環(見該文章第二張照片),今天又多做了一些,三串黑瑪瑙,四串紫水晶。同場加映在第一篇手作日記分享過的紅瑪瑙條紋瑪瑙項墜(見該文章第四張照片),彼時還沒找到合適的墜頭,今日有幸找到三個,先改造三個,感覺加了墜頭之後,質感有稍微提升一些,就差搭配皮繩或銅鍊了~

用手機拍的第一張照片色調偏黃,第二張近拍一些,色調偏白。(我也不曉得為什麼色調會有差別…)




國鳳 Sept 24, 2015


2015年9月23日 星期三

【手作日記第二篇】:瑪瑙和玉髓耳環

(手作源起/緣起,參見第一篇手作日記

老實說,我分辨玉髓和瑪瑙的依據一直都是看有沒有『紋路』(或者該說『石痕』?),珠子在日光照射下,透明中帶點紋痕,我就認為是瑪瑙,沒有的話就認定是玉髓。染色與否我還不太會分辨,但通常只要圓珠的顏色和造型順眼,價錢合理,串起來賞心悅目,就不計較錙銖了。我是不太迷信某某石頭會帶來某種好運這樣的說法啦,我個人的體驗呢,只要自己認為手中的某樣飾品會帶來好運(錢財、桃花、事業、靈感、健康、甚至防小人……),只要對飾品有這樣的直覺,而飾品也跟主人心有靈犀,這樣的緣分會比刻意配戴追尋來得持久,至少我的經驗是這樣。於是,尋求寧靜和靈感的時候我都會選擇黑瑪瑙,或黑璧璽,總之就是黑色系列的石子。約會的時候我會選藍色系列的石頭(我很適合藍色,藍色讓我更有自信!)。不安迷惘的時候,我總是回到古玉和翡翠的懷抱(淺綠、深綠、或灰白)…

不廢話了(疑,日記不就是要廢話+流水帳嗎~),底下這張照片是這幾天的耳環創作,以紅瑪瑙項墜為分界(是的我終於找到一條皮繩來搭配這只墜子了!),左邊是藍玉髓綠玉髓耳環,小花配件是藏銀,耳勾則是一般的鍍銀材質。右邊較大顆的則是紅瑪瑙綠瑪瑙。紅瑪瑙耳環和項墜可當套組。

最下方兩只耳環則是綠玉髓搭配切角水晶藏銀配件(貓頭鷹好可愛啊~之後要再來多做一些貓頭鷹款的~)



同場加映:
我也替綠松石(土耳其石)配了一條皮繩。我打算替另外一只綠松石項墜找條合適的銀鍊或鋼鍊,這樣就會有兩種不同的風格。

最左邊淺紫色的是塑料糖果珠,是從一個準備丟棄的化妝包上拆下來的,想說珠珠還很新,丟掉可惜,拿來串耳環也滿可愛的。

淺橘和深橘色的珠子是老黃玉(其他老黃玉耳環可參見第一篇手作日記)。黑色的是黑璧璽,搭配金色角珠或藏銀配件,各有風情(我個人是比較喜歡搭配藏銀小花的那一對)。

紫色的小水晶珠本來是準備拿來串戒指的,但我發現搭配藏銀小花串成耳環也滿可愛的。

最底下是藏銀小牛配件,可以當手鍊配件,也可以做成項墜。而拍照時,我沒注意到照片最右下方的藏銀小兔不小心入鏡了,因為小兔是我想自己留著戴的,所以沒打算將它納入作品介紹,但我不會修圖把它修掉/裁掉,就………請大家自動忽略它吧~~(小兔不存在~不存在~)(這不是此地無銀三百兩嗎~~?)(笑)


國鳳 Sept 23, 2015

2015年9月20日 星期日

2015年書單:《忘憂地(Joyland)》

Image via 

《忘憂地(Joyland)》
出版社:皇冠
作者:史蒂芬‧金(Stephen King)
譯者:吳妍儀
評分:70/100
Goodreads平均評分:3.9

『有些日子就是寶藏,這種日子不多,但我認為幾乎每個人生裡都有幾天,那是我的其中一天,而在我憂鬱的時候--在生活給我打擊,一切都顯得花稍庸俗,就像雨天的忘憂地大道--我就會回到那一天,就算只是為了提醒我自己,人生並不總是騙人的把戲,有時候獎品是真的,有時候獎品很珍貴。』
-摘自 《忘憂地》 第257到258頁



Image via


【無雷短評】

上述這段摘錄可謂本書精髓,特別摘錄分享。我觀望這本書很久了,直到上個禮拜才買回家。距離上次我閱讀金叔的小說,已經過了兩年…2013年剛回台灣時,我瘋狂地自圖書館借閱他的作品,可惜那時候還沒有持之以恆記錄心得的習慣,僅簡單製作一張表格寫下評分。如今對劇情還有深刻印象的書,只剩《鬼店》、《必需品專賣店》和《魔女嘉莉》。這本《忘憂地》是我在逛家樂福買水果時,鬼遮眼把打八折的書放進購物籃裡(誤)。

《忘憂地》的開頭還滿引人入勝的,美式復古+鬧鬼遊樂園都是我感興趣的題材,導致我一直「預期」這會是本靈異驚悚+犯罪推理的小說。我卻是直到尾聲才發現,靈異和推理只是點綴,是餐盤最外圍的一圈醬料和配菜,主菜是個老人在回憶往事,對讀者敘述影響他非常深遠的那一年:1973年,戴文是徬徨的大學生,對世事一知半解,為了學費和生活費來到忘憂地遊樂園打工。初戀逝去的同時,戴文也結交許多新朋友,拯救他人,也被他人拯救,破解了一樁懸案,還讓一個小男孩的人生沒有遺憾,簡單來說,這是一段神奇且溫暖的成長歷程,我還真沒料到這本書是走「清新感人」路線…(皇冠的封面或許還有溫馨感,是說旋轉木馬要詭異也是可以很詭異的,但美版的兩種封面怎麼看都是驚悚小說啊!)

史蒂芬﹒金是細節魔人,這也是閱讀他作品的樂趣(同時也是障礙和煩惱,哈哈)。特別記錄一下在《忘憂地》第108頁讀到的:『…通常我們一早的雜務牽涉到搬運一箱箱的獎品(上面大部分蓋著台灣製造),還有替遊戲舖子補貨…』

這本書的背景是1970年代的非連鎖美式遊樂園,這一段講到的是戴文要替空氣槍的攤位補上獎品,即絨毛玩偶/玩具。60和70年代正是台灣製造業、紡織業、加工出口蓬勃起飛的時刻,如今這類老式的遊樂場/巡迴表演/馬戲團逐漸沒落消失,歐美日本等國家皆充斥著中國製造的物品…讀到這段先是會心一笑,然後突然覺得滿感慨的。

《忘憂地》和《往事不曾離去》還有《上流法則》都是第一人稱在回憶往事,風格迥異,我個人還是喜歡後兩者多一點(傷感路線是我的菜),但《忘憂地》卻是笑中帶淚,短短三百多頁,想讀「輕鬆一點」的金叔作品,可以考慮這本(當然若是想被嚇,首推《鬼店》,話說《鬼店》續集《安眠醫生》也出版了,近期該找來讀讀~)

國鳳 Sept 20, 2015

Image via 

2015年9月19日 星期六

【手作日記】我與天然石/半寶石的相遇(以及作品照片)

我與天然石/半寶石的相遇,起源於阿嬤留下的一只塑膠箱。我母親在我這個年紀的時候(或許再年輕個三、四歲),家逢劇變,我的阿嬤為了家計,開始從事珠寶批發與金工。據我母親回憶,阿嬤的「起家」地點(台語),就是現在的高雄大統騎樓。那些年,我的阿嬤靠著一只皮箱、一把飾品,領著全家人走過低潮。阿嬤在我讀幼稚園的那幾年決定退休後,這些上個世代的首飾被鎖進保險箱,偶爾被女兒們「借」走,卻再也沒有歸還。阿嬤常笑著說,「女兒賊、孫女賊,就只會回來撒嬌耍賴,都不花錢買」(台語)。阿嬤過世後,兒女孫輩們各拿了一小部分這些近半世紀的玉石珠飾,而阿嬤生前的那只「材料箱」,就來到我母親手中。

今年夏天久咳不癒,回高雄老家休養。某個周末假日,我跟母親去逛市集,她買了一條串珠手鍊,但隔天她大概是拉扯太用力,串珠手鍊就這麼斷了,水晶串珠落了一地。當晚她拿出那只塵封在櫥櫃角落已久的塑膠「材料箱」試圖修復手鍊,我這才知道原來還有這麼一只寶貝:有彈力線、金銀銅鍊、小碎鑽(專門補掉鑽用的)、玉石、珍珠、瑪瑙、蛋白石…各種材質形狀和種類的寶石以及珠珠,琳瑯滿目,一包一包裝在夾鏈袋裡面,塞滿整個箱子。估計因為這些都是「原始素材」,大家都不知道該怎麼「創造」,沒人曉得該怎麼「料理」這只箱子,就被我母親收容了,我母親的想法大概是,「哼!先留著!我遲早會來DIY!」,豈料卻被我搶先一步(誤)

結果我母親自己綁的手鍊隔日又斷了,她一惱怒就說不管了,為了不讓她傷心,我趁她去上班,默默收拾殘局,上網查串珠手鍊的作法,重新綁好了手鍊,又接著玩了好幾條給我母親戴,還分送許多給親朋好友,這就是我對天然石/半寶石手作飾品產生興趣的起點,也讓我萌生「除了消遣紓壓賺成就感,也許還能當副業」的念頭,哈哈。

雖然離發展副業還有很多修煉和關卡,但做了許多飾品,只能閉門造車、孤芳自賞,自言自語自己嗨,似乎有點可惜!放上幾張照片跟有在關注這個部落格的讀者分享(有嗎?有讀者嗎?),也算是紀錄今年夏天的手工藝成果,期許自己的手藝和創意越來越進步!其實這也是我最近讀書心得變少的主因啦,但我個人是覺得最近沒什麼讓我眼睛一亮的書(連最近再讀的《闇黑之心》系列都啃得有點勉強,但明明這套網路上的評價很好啊!),所以乾脆推託是玩石子玩到失心瘋了吧~拉拉拉~

那些已分送親友(或被我母親拿走)、以及那些被我留下自己戴的,就不放照片了,僅放這些將來可能會拿去擺攤賣的(驕傲),或者日後需要送禮就不用煩惱要送什麼啦(女生最好討好的,哪像挑男生禮物這麼麻煩,一想到我腦公生日快到了我就頭疼…)所謂手工藝的好,就是送禮自用兩相宜!

不廢話了,以下簡短介紹:


【青金石(Lapis lazuli)與綠松石(即土耳其石Turquoise)系列】
耳環的部分,我覺得青金石跟鍍金的材質比較搭配,所以除了耳勾是選擇鍍金材質外,連配的小珠子都是選擇小銅珠和金色水晶珠。串珠戒指也是如此。至於綠松石,耳環部分我都選擇搭配鍍銀/苗銀配件,只有串珠手鍊試著搭配小銅珠,感覺綠松石的色澤是金銀皆可。
我個人很喜歡青金石和綠松石這兩種石頭的色澤,給人一種寧靜、舒適的靈感。我還挑了一顆蛋面的青金石,黏在可調整戒圍的戒台上,不須太複雜的戒台,即可襯托出石頭純粹原始的美。還有兩只大顆的綠松石項墜,我認為搭配銀鍊或皮繩都很合適(可惜人目前在北部,手邊只有金鍊子,沒有銀鍊可以示範…)



【瑪瑙(Agate)與玉石(Jade)系列】
最左邊的耳環主石是紅瑪瑙珠,10mm大小,搭配小花銀飾。其餘的耳環都是老黃玉,我特別選了兩兩顏色相似的,配成一對對,搭配亮綠色水晶串珠,分別作成「黃檸檬」、「甜柿子」、和「紅蘋果」三對耳環。兩條串珠手鍊則是東菱玉(又稱印度玉)搭配苗銀珠。同場加映我阿嬤留下的條紋瑪瑙蛋面(阿嬤共留下八顆,四顆被我拿去做耳針,一對已送人,一對我自留。三顆已作成項墜,底下會分開介紹,最後一顆就是這只可調整戒圍的戒指。)



【貝殼與蛋白石系列】
阿嬤留下的石頭,最多的就是蛋白石,真假都有(且真假難辨!),我拿了幾個來黏成簡單可調整戒圍的戒指,有的則拿去黏成項墜,剩餘的暫時留在塑膠箱裡,等待我尋得有緣且合適的配件囉。而色彩豔麗奪目的貝殼蛋面也很適合拿來做成吊墜,但貝殼跟蛋白石的共通性就是滿脆的,要小心碰撞和刮傷。(這張照片僅是作品的一小部分,大部分都在高雄。)

同場加映白色的硨磲石珠珠串成的手鍊還有耳環(硨磲這兩個字讀作「車渠」,是貝殼的一種,圓潤的白讓我聯想到冰玉,但價格比冰玉可親多了。)



最後,【瑪瑙項墜系列】
這一張的作品是我初次黏項墜的成品。上面三顆前面介紹過,都是條紋瑪瑙(我一開始不知道它們是瑪瑙,都暱稱它們「土星石」,顏色和形狀真的很像土星啊!就差光環了!)
底下三顆分別是紅瑪瑙和黑瑪瑙,我目前只替黑瑪瑙找到合適的墜頭,紅瑪瑙暫時沒有,但其實直接穿銅練或皮繩也是可行的,加墜頭雖然比較「有質感」但其實滿有重量的,對脖子來說是負擔啊。我個人非常喜歡黑瑪瑙,我自己就有收藏黑瑪瑙的耳環和手鍊,每次配戴黑瑪瑙的飾品都會有靈感和好運,屢試不爽,也許是我跟這種天然石特別有緣吧。



【有時候,創作時也會有意想不到的意外、驚喜和樂趣】
某日做綠松石項墜的時候,心裡是想做一個「藍色柿子」造型的,日後拿來搭配銀鍊,配合綠松石耳環和串珠手鍊,剛好一套組。怎知做好後,這柿子造型越看越像一坨米田共(驚!),而手邊沒有銀白長鍊可以搭配,只好先拿背包吊飾用的鍊子代替…順手抓一隻貓玩偶擺飾來當模特兒拍照紀錄,結果滿搭的!感覺就像貓咪侍從提了一盞藍色燈籠一樣(或穿和服的貓拿著錢包?),就決定不當項墜,送給它當裝飾吧!
(不要說貓咪玩偶提著一袋米田共,它會傷心)


國鳳 Sept 20, 2015

2015年9月3日 星期四

2015年書單:《親愛的你(The Hidden Love)》

圖片來源:博客來


《親愛的你(The Hidden Love)》
出版社:尖端出版
作者:李柏青
評分:75/100

這次北上搭高鐵,我帶的讀物是李柏青的推理小說<親愛的你>。這本書是我在復興二手書店挖到的,只要一百元。有在follow我寫的讀書心得就知道,我從大學畢業後,甚少(或者該說幾乎沒有)接觸華文或日文翻譯作品,都是偏食地閱讀英美翻譯小說,最近在想是不是該重拾閱讀華文/日文文學的興趣,所以買了這本。

我想這樣的演變跟我的成長背景多少有點關係。十五歲開始,到二十六歲的這段「人格養成關鍵期」,我人都在美國,彼時閱讀華文創作是為了思鄉,而研讀日本文學則是為了學分(誤)。如今嗜讀英美類型有一小部分原因是為了懷想,牽念,懷念那段在美國生活過的日子。總是在當今的落角處想念每一個曾經的過境唉。主因嘛,我想我是個天生就迷戀詭譎和暴力的抖M,閱讀和觀賞此類作品是紓壓方式之一(姆哈哈哈)

<親愛的你>是一本紮實的社會推理作品,氛圍陰冷、殘忍,對人性與情慾的描寫尤其駭人,我讀到一半大概就猜到兇手和共犯是誰,但由於作者對人物的細膩描繪,偶爾還帶點黑色幽默,能將解謎的興致延伸到最末頁,然後不勝唏噓。作者描述的年代以及大學生活對我來說有點陌生(畢竟我沒在台灣讀大學啊),但人與人之間剪不斷理還亂的糾葛讀來卻很有感觸,能和當今許許多多的新聞社會案件有聯想,也算是一種另類的「警惕」(?)

劇情簡介可以參考作者本人的部落格,我就不劇透了(應該說,光是描述人物之間的關係,就免不了要劇透關鍵人物,還是讓想讀的人自己解謎吧,短短兩百多頁,一趟高鐵就讀完了~)

總之,我很慶幸我給這本華文推理創作一個機會。推薦這本給想嘗試閱讀台灣推理作品的讀者。

國鳳 September 4, 2015

圖片來源
這張<我可能不會愛你>的劇照圖上寫
『愛情有時候
是個moment的問題,過了也就沒了』
拿來形容《親愛的你》這本書的主題,也算貼切。


2015年8月17日 星期一

2015年書單:《瘋人之女(The Madman's Daughter)》

Image via goodreads

《瘋人之女(The Madman's Daughter)》
出版社:總是出版
作者:梅根.謝菲爾德(Megan Shepherd)
(國鳳8/18按:昨天打這篇心得時因複製貼上、沒注意到作者名字誤植,已更正)
譯者:徐凡、孫維琪
評分:85/100
Goodreads平均:3.7

《瘋人之女(The Madman's Daughter)》是總是出版於2013年8月出版的作品。發現這本書也算是偶然的驚喜,約莫是今年(2015)8月初的時候瀏覽博客來的近期新書,《孤注一擲》的書名引起我的注意,可點進去一看,書介卻引不起我的興趣,然後我發現這本書的出版社我連聽都沒聽過,我心想,看看他們還有出版哪些譯作好了,結果這間小出版社截至目前為止,只出版了兩本書!《瘋人之女》的封面和簡介引起我的注意,於是幾個點滑鼠搜尋的動作便將我推入瘋人之坑(誤)

Image via 博客來

《瘋人之女》的原文於2013年年初上市,是The Madman's Daughter這個青少年小說系列的首部曲(歸類居然是青少年小說!),去年和今年(2015)分別出版了第二集Her Dark Curiosity和第三集A Cold Legacy,目前台灣只有第一集的中譯。第一集的靈感源自The Island of Doctor Moreau這本科幻小說,我大略看了一下維基百科,劇情是講一個於海難倖存的男子Edward來到Doctor Moreau的小島,卻發現自以為是天才/上帝/造物者的瘋子醫生居然在島上進行恐怖駭人的實驗。

《瘋人之女》的根基(或靈感來源)和上述的科幻小說差不多,只是主角換成了Doctor Moreau的女兒,16歲的茱麗葉(Juliet)。醫生在一次駭人的醜聞後於倫敦醫學界銷聲匿跡,大家都以為他過世了,而醫生的太太為了生活,變賣衣服首飾,甚至無奈地成為他人的情婦。父親失蹤時茱麗葉年僅10歲。6年過去了,母親因肺病過世,茱麗葉在父親昔日同事的引介下加入醫學院的清潔婦團隊,從事陰暗、汙穢、刺鼻、甚至血腥的清洗工作,偶爾還要面對另一名老教授的性騷擾。

劇情發展至此,很有小說《骸骨花園》的氛圍,我還滿喜歡這種發生在維多利亞時代的故事(跟醫學或殺人魔有關就更刺激了)。因緣際會茱麗葉和昔日的僕人蒙哥馬利(Montgomery)重逢,也因此知道父親仍健在並遠在海洋另一端繼續從事研究的事實。而茱麗葉為了抵抗老教授的侵犯而發生流血衝突,別無選擇,她只能要求蒙哥馬利帶她遠走高飛,逃離倫敦,前往父親所在的小島。

航行的途中茱麗葉和蒙哥馬利逐漸找回昔日青梅竹馬的默契和情愫。在接近小島時他們的船救援了一名奄奄一息的海難者愛德華(和莎士比亞作品裡的主角、以及The Island of Doctor Moreau的主角同名,都叫Edward。巧合嗎?自己翻書就知道此人究竟是白馬王子還是暗樁囉…科科科科…)。

神秘而風度翩翩的愛德華對茱麗葉一見鍾情,堅持和他們一起前往小島。茱麗葉夾在新歡和舊愛之間,情竇初開,搞不清楚自己究竟想要魚肉還是想要熊掌,此刻又急欲討好久違的父親,卻不禁要埋怨他的狠心,千頭萬緒,這時,茱麗葉發現父親和蒙哥馬利駭人且殘忍的秘密,而小島上,有一不知名的「怪物」,於風雨交加的夜,展開嗜血報復……

鬼月不想(或不敢)讀傳統的飄飄鬼故事,想來點不一樣的驚喜和刺激嗎?不妨換口味,給《瘋人之女》一個機會,看女主角如何周旋在禽獸與禽獸不如的男人之間(無誤卻也大誤),看造物者如何泯滅人性,不擇手段,人類在走向極端走向毀滅的同時,又是如何的懦弱無助,而動物的心靈卻是單純柔軟,無論是和藹是仇恨,都是發自本能,直接而且無畏,如書封上紐約時報的評論所言:恐怖、神秘、超自然、厄運、死亡、頹廢、癲狂、詛咒等元素一樣不少!,期待第二集(女主角逃回倫敦後的故事)和第三集的中譯上市!

作者Megan Shepherd於pinterest上分享靈感素材圖片,讀完書後來看,有些真的滿有意境的,無論是優美、溫馨、還是毛骨悚然~
https://www.pinterest.com/meganhshepherd/madmans-daughter-series-inspirations/

作者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meganshepherdauthor/timeline

-國鳳 August 17, 2015


The Island of Dr. Moreau
by H.G. Wells
Image via goodreads

2015年8月3日 星期一

2015年書單:《血棋局(In the Blood)》

 Paperback 書封
Image via goodreads

《血棋局(In the Blood)》
出版社:臉譜
作者:麗莎‧昂格爾(Lisa Unger)
譯者:林亦凡
評分:75/100
Goodreads平均:3.97

這本書我觀望已久,終於在今年(2015)七月入手。買書的動機說來莞爾,我有點被中譯書名誤導,以為會是被害者與兇嫌(或獵物vs. 獵人)的「血腥對弈遊戲」,「我設計遊戲給你玩」、「你挖坑我來跳」之類的受虐與被虐劇情姆哈哈哈(不要亂腦補!)

豈料這本書卻讓我上了一堂兒童心理學以及變態心理學的課!讀《血棋局》的時候也讓我回憶起大一時拿的那堂普通心理學。老實說,該堂通識課讓我又愛又恨,在沒選修前我一度還想換心理學當主修咧,選修後才真正認清自己不是理科的材料,還是待在自己擅長的東亞文學比較安全。我還記得,那堂課是2008年的春天,大講堂裡至少塞滿三百多人。教授是個綁著馬尾的白人北北,每次都會牽著一條像是導盲訓練犬的拉布拉多來講課,而我關注那隻狗的時間比看著黑板抄筆記還多(攤手)。那時候的英文程度還不夠「完備」,也很缺乏自信,很多時候都是鴨子聽雷,好險考試都是選擇題,看不懂就轉鉛筆亂塗答案紙也能以C的總成績低空過關,也算是天公疼憨人啊~(好孩子不要學~)



(以下可能會有些微劇透,不想踩雷就讀到底下第一段就好~)

我本來以為原文書名In the blood 是單純暗示「在血泊中」(像是屍體躺臥血泊,或兇手站在血泊中之類的),讀完整本書才發現,書名應該暗指「在血液裡流動」(或「在家族血緣裡」,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我的體內流著我父親/母親的血」)。家族有精神病史的人所生的孩子,是否一定會朝「邪惡」和「黑暗」的那一端靠攏?先天的基因後天的教養師長的善導自我的追尋何者才是人格發展的影響關鍵?我想這些都沒有肯定的答案。作者利用這幾項元素講述一則毫無冷場的故事,心理學結合驚悚(和一點點的推理),我認真推薦對兒童心理學和變態心理學有興趣的人翻翻這本書。想被「心機屁孩」嚇得一身冷汗嗎?那就不要錯過《血棋局》!

2015年7月20日 星期一

2015年書單:喚魔者三部曲(Demon’s Lexicon Trilogy)

Image via goodreads
這系列有三本,中文翻譯和原文書名分別是:
《喚魔者 1 黑曜石的印記(The Demon's Lexicon)》(皇冠出版)
《喚魔者 2 焚屋巷的魔法(The Demon's Covenant)》(皇冠出版)
《喚魔者 3 灼燒的願望(The Demon's Surrender )》(皇冠出版)
不是很喜歡台灣版的夢幻封面,就放原文版書封吧(書中主角尼克拿劍應該就像這樣?)

Image via axn-taiwan
不過,因為劇情說到斬妖除魔兄弟檔,
閱讀時忍不住一直聯想到美劇《超自然檔案(Supernatural)》中的這一對~

Image via eonline
偶爾也會聯想到只演兩季就被腰斬的美劇Witches of East End
劇情也是走兄弟倆同時和女主角糾葛不清這個路線~

(好了不廢話了~~)

有陣子沒更新讀書心得了,主要是二度感冒,導致多數時候都是意興闌珊的(買樂透和摸彩都沒有這樣的運氣),其次就是一時心血來潮從圖書館借來的《喚魔者三部曲》耗了我不少時間。花了近三個禮拜,好不容易讀完三本書後,我還是無法確定自己是喜歡還是不喜歡這套書。

喚魔者系列,Demon’s Lexicon Trilogy,講述的是一個都會奇幻的故事。倫敦都會與魔法共存,這系列有很多新穎迷人的特色:魔法師的對決、跳舞召喚惡魔、哥布林市集的傳承…還有撲朔迷離的曖昧情愫,不看到最後還真無法確定誰會跟誰在一起(這真的是優點)。唯一的缺憾大概就是作者埋梗和鋪排劇情的方式有點隨心所欲,這邊丟一點資訊、那邊扔一點線索,很多時候我都是不耐煩的,霧裡看花的感覺在第一集尤其明顯,要不是第一集的結尾來個劇情大逆轉,我應該不會有興趣繼續讀第二集。第一集根本是災難啊,薄薄一本竟折磨我近一個禮拜(嘆氣)。

第二集和第三集雖漸入佳境,但真要評比,我認為僅有第二集是這系列表現較好的一本。第二集的尼克表現非常「黑暗」,亦非常「迷人」,這應該得歸功於譯者楊佳蓉的譯筆。我特別喜歡她翻譯「感情戲」和「情慾戲」的部份,尼克每次和還有蓮楠互動,欲拒還迎,挑逗魅惑,文字彷彿躍然紙上,而尼克艾倫之間像兄弟又像「主僕」(有時又像「父子」和「仇敵」)的矛盾關係,亦讓人心糾。這樣的譯筆來翻譯限制級的西洋羅曼史一定很精彩(不要自己腦補)。我就是讀了楊佳蓉翻譯的《獵狼之歌》,才想說找她的其他翻譯作品來讀,豈料會踩到這麼一套讓人左右為難的書~(棄之可惜!於是只好強迫自己拿出啃教科書的精神苦讀!)

第三集嘛,勉強及格,敘事人稱換成的確有加分效果,所有的角色我最喜歡的就是她,可惜她在前兩集的戲份有點薄弱(我反而覺得詹米這對姊弟檔滿囉嗦的哈哈哈)。上一次讓我有這種落差感的書是《松林異境三部曲》,在我心中同樣也是第二集>>第三集>>>>>>>第一集。只是《松》的作者比較高竿,有讓人廢寢忘食不知道謎底死不瞑目的本事,《喚》就敗在太瑣碎,也許有人會喜歡這種日常生活處處有魔法和威脅的設定吧,但不是我的菜啊…

國鳳   July 21, 2015

作者Sarah Rees Brennan在官網分享的粉絲創作圖好可愛啊~
從左到右是艾倫,梅,詹米,和尼克!


2015年7月8日 星期三

【夢境日記】:地下街市的詭異廁所

Image via 


【夢境日記】

夢境裡,我身處陰暗、詭異、卻熱鬧無比的地下街市,本來跟著一群人站在一間人聲鼎沸的拉麵店外,飢腸轆轆地等著,接著突然想起我還有約,匆忙地走至一十字路口,那熟悉又陌生的男孩就在那等著。

我還記得,我和他都穿著黑色厚重的長大衣,我腳上是一雙黑色厚重的長靴(現實生活中我的小腿肚根本不可能有適穿的馬靴⋯),他說,吃泰國菜喔,我說好,然後他突然牽起我的手,觸感冰涼(非常逼真!),兩個人突然跑了起來,跑向一條死巷,面對一扇必須按開關才會開啟的門。

他說他要上廁所,我說我也順便,兩個人牽著手,我按下開關,裡頭卻是另一扇電動門,我再按開關,還是又一扇電動門,就這麼經過五道電動門後,我們來到像是沙發酒吧那樣的場所,而座位就是馬桶(呃⋯⋯⋯⋯)

我們分頭去尋找空座位,但沒有女生願意理我,大家都在專心聊天,後來男孩過來問我,我說我要去外面上廁所然後吃火腿吐司了,接著我又重複開啟好幾扇電動門的動作,抵達戶外時我就醒了,這才真正的拜訪了一下馬桶。

這是一個本來有機會發展成良緣,卻因為肚子餓和尿遁而破局的詭異夢境。

國鳳 July 8, 2015

2015年6月29日 星期一

2015年書單:《星塵(Stardust )》

Image via 

《星塵(Stardust )》
出版社:繆思
作者: 尼爾.蓋曼(Neil Gaiman)
譯者: 蘇韻筑
評分:65/100
Goodreads平均:4.04

【短評】

電影星塵傳奇Stardust )>是我跟老公的定情物之一(我送他DVD的時候我們還沒在一起呢),去年他在偏鄉小學的替代役即將期滿,他告訴我,學校的圖書館整理淘汰了一批要拿去回收的書,說來也是緣份,讓他注意到《星塵(Stardust )》這本書。因此書已絕版,我表示非常有興趣,託他詢問學校老師,看能否轉讓給我,也算是他利用職務之便「搶救」下來,這本舊書於是輾轉到我手裡。我手中的《星塵》是2008年初版5刷的版本,表面看似發黃,但內頁其實很乾淨,看來是沒人翻閱過,就這麼擺在老舊圖書館的角落長灰塵,直到有緣人的出現。

Image via dailymail


因為很喜歡<星塵傳奇>,讀完《星塵》不免要覺得失望,人物和世界架構是一樣的,但敘述的卻是兩個氛圍截然不同的故事,根本是平行宇宙呀!<星塵傳奇>講述的是一個男孩長成男人的歷程,還有他的冒險,每個配角都有血有肉,甚至比男女主角還吸睛,但原著《星塵》卻像是一首冗長的,詞藻浪漫唯美,角色的情感卻很平淡,要說是童書嘛,偶爾還是會出現一些兒童不宜的床戲描寫,只能說,要是能搭配插畫,會是不錯的成人童話/青少年繪本吧!但對總是喜歡閱讀重口味的我來說,感覺還是太清淡了,結尾甚至是帶有感傷和遺憾的,沒有電影那樣的happy ending,反而有點失落,若是能早幾年邂逅這本書就好了~(掩面表示:大嬸只要陽光帥哥或暗黑猛男,這本書沒有Charlie Cox或Mark Strong的身影,連Robert De Niro的搞笑戲份都沒有,還是電影改編比較歡樂,也比較合我胃口~)

國鳳  June 30, 2015

Charlie Cox as Tristan and Mark Strong as Septimus
Image via thehunchblog

Image via goodreads

2015年6月27日 星期六

【照片日記】潘朵拉的回憶。

攝影:國鳳

阿母下達聖旨,表示我的書房空間有限,角落有三大箱國小和國中的雜物,要我有空清理一下,(好有空間擺放/藏匿新的雜物?科科~)

日前整理了一箱,全都是水彩、粉彩還有書法用品,僅留下三盒還算七成新的彩色鉛筆,兩個陶瓷調色盤,還有一個紙鎮,其他就扔的扔,回收的回收。

最近因為藥效,時常都是睡睡醒醒的狀態,今日七點就自動起床了。醒著閒來無事,不如來整理第二箱吧,結果驚訝地發現第二箱居然都是國中和國小時收到的紙條和卡片!數量驚人,我一直以為我已經全部都清理過了(忘記是什麼時候的事,總之那時候丟了不少,只留下幾張我認為比較有「紀念價值」的~)

沒想到還有這麼多啊啊啊(

一想到自己以前人緣這麼好,逢生日過聖誕節就像皇帝要接見文武百官和藩屬朝貢似的,對照現在的孤僻和潔癖,不免覺得莞爾。時間真的會改變一個人待人處事的風格,環境也是。

總之我又整理了一大袋準備明天拿去丟。已失去聯絡的無須回味,還保有聯絡的將持續創造新的回憶,基於環境衛生和空間收納,就只好跟這些發黃長霉(卻滿載情感重量)的紙張說掰掰囉。但我還是又過濾保留了一些:前男友(們)的書信,朋友寫來決交的信,朋友寫來重逢的信,瑋珊搞笑逗我開心的信,等等等等…

還有書籤,意外地在許多信封內發現大大小小狀況良好的書籤,例如彼時有位好友知道我喜歡夢幻遊戲,畢業時把我當時心儀的星宿小卡割愛給我,就全部留下囉(如照片所示。而最底下那張藍色的紙是在美國讀高中時,加入合唱團那一年的練習樂譜,僅留下狀況最好的這一張留念)。

本來還想繼續整理第三箱的,打開一看,不得了,全部都是以前的創作:國中的週記,寫在測驗紙上的隨筆,一大疊稿紙創作(完成與未完成的小說共六部,沒記錯的話),非常驚人的寶藏,我青春時期的喜怒哀樂愛恨情仇有很大一部份都被遺忘在這潘朵拉的盒子裡,我打算再找一日空檔,細心地閱讀整理過後,再決定哪些該留哪些要丟。

國鳳 June 28, 2015

Pandora (detail) by John William Waterhouse


2015年6月26日 星期五

2015年書單:《失蹤(Gone)》



《失蹤(Gone)》
出版社:春天出版社
作者:莫.海德(Mo Hayder)
譯者:尤傳莉
評分:65/100
Goodreads平均:3.97

《失蹤(Gone)》應該是春天出版今年六月主打的新書之一,但感覺沒什麼宣傳,我有好一陣子沒碰推理懸疑小說了,是看到推理謎這個臉書專頁的介紹才知道有這本書。讀了一下簡介,乍看之下是我的菜,於是默默把這本書放在心上,想說等讀膩了青少年小說,要換胃口或轉心性時(!)再來挑戰~

兩個禮拜前到大醫院看診,為了打發漫長的候診時間,我走進書店閒晃,看到這本書就擺在新書區,封面上的紅色折扣貼紙閃閃發光,像是在無聲吶喊「買我買我買我~~~」,一時衝動,我就把這本書買回家了…不過,我卻一直擱到今日複診,才帶著這本書前往醫院候診區,一邊等候一邊閱讀懸疑小說,才不覺得度秒如年~


攝影:國鳳
(有應景的兩隻恐龍入鏡~)


《失蹤(Gone)》這本書是作者Mo Hayder筆下Jack Caffery系列的第五本(或Walking Man series)。我本來有點擔心沒有閱讀前作會不會影響理解,開始翻閱後發現我是多慮了,沒有前集鋪陳也很快就能進入狀況,但我看goodread網站上對第一集Birdman還有第二集The Treatment的評價頗高,不曉得出版社有無意願出版一整個系列?(我個人是滿有興趣閱讀中譯本的~)
國鳳2017年11月30日補充:春天出版社於2017年4月出版了系列第一集《啼死鳥(Birdman)》,有雷讀後心得請參考:https://heixinhu.blogspot.tw/2017/05/2017birdman.html


Karl Urban in Almost Human


先說說我對這本書的無雷感想好了:我很喜歡本書前半部的鋪陳,但我覺得後半部的表現讓我有些失望,原因很多,最主要的就是男主角凱佛瑞的戲份被稀釋了,讓我覺得有點可惜,他雖然是個脾氣不太好的警探,還常常爆粗口,但有他出場,彷彿躍然紙上,場面整個都活了起來。我經常在腦海裡將他想成是Karl Urban,於是時而嚴肅時而慍怒的小缺點反而成了魅力所在(好帥好帥!)(不要自己腦補!)偶爾不小心想像成是Colin Farrell或Tom Hardy在演出這個角色,就會覺得這男人怎麼講話這麼苛薄,小心眼又機車,真不體貼,我如果是家屬或同事一定會被氣到心臟病發,帥哥了不起啊我呸!(兩種極端的以貌取人標準,什麼邏輯?)

讓我有點小失望的次要原因還有結局正邪對決的關鍵時刻,收得非常…非常令人錯愕,沒給反派機會說明(或嗆聲)自己的心路歷程,神秘固然有其餘韻,我卻覺得非常可惜。

我沒追True Detective這部美劇,
但 Season 2這張角色海報(?)
剛好可以拿來分配給小說《失蹤》的四位要角~
科科~
Image via strangeorphanboxes


(以下微劇透)


2015年6月19日 星期五

國鳳的投稿(六篇)

XXXXX
2018年4月更新:國鳳的投稿<十>:皇冠雜誌第765期(2017年11月)
雙人床 ◎國鳳
https://www.crown.com.tw/MagIndex.aspx?pid=765
我有拍攝實體雜誌的照片數張為紀念(投稿被留用就會贈送一本當期雜誌,算是稿費的一部分吧!自由花編副刊在2017年末畫下句點,以後素人們可以投稿的報章雜誌會越來越少吧…)
XXXXX

日後我想把我投稿至自由時報花編副刊(或其他報章雜誌)獲得留用刊登的創作,一併全文分享至部落格,所以新增了一個【投稿】的標籤!以後再有刊登,就會將文章同步放到部落格上。底下這六篇創作就只附上自由時報的網站連結和報紙照片,純紀念/記錄囉。

祝大家端午佳節愉快~

國鳳  June 19, 2015

XXXXXXXXXX

國鳳的投稿<六>
自由時報花編副刊
2015年6月19日週末生活版第E31版
小小說》別來本無恙
◎國鳳
自由時報電子報網址連結:
http://news.ltn.com.tw/news/supplement/paper/890560
報紙照片:黑心湖臉書


國鳳的投稿<五>
自由時報花編副刊
2015年3月13日週末生活版第E31版
天堂郵筒》曾經有一個少年
◎國鳳
自由時報電子報網址連結:
http://news.ltn.com.tw/news/supplement/paper/862321
報紙照片:黑心湖臉書

國鳳的投稿<四>
自由時報花編副刊
2014年9月7日週末生活版E26版
深藍色心境》心魔
◎國鳳
自由時報電子報網址連結:
http://news.ltn.com.tw/news/supplement/paper/811092
報紙照片:黑心湖臉書黑心湖臉書

國鳳的投稿<三>
自由時報花編副刊
輕輕一瞬》窗外的鳥
刊載於2008年8月10日
報紙照片:黑心湖臉書

國鳳的投稿<二>
自由時報花編副刊
天涯小手札》雪梨無雪
刊載於2005年9月7日
報紙照片:黑心湖臉書

國鳳的投稿<一>
自由時報花編副刊
偶像劇道具》戀情香氣七十六小時
刊載於2004年9月21日
報紙照片:黑心湖臉書



2015年6月9日 星期二

2015年書單:完美世界三部曲-《配對》、《交錯》和《終點》


終於完食完美世界三部曲:《配對》、《交錯》和《終點》(尖端出版)。整體來說是及格邊緣。(以下有些微劇透。


第一集《配對》有不少讓人眼睛一亮的世界設定,兩位男主角乍看之下也是「勢均力敵」,(雖然我個人比較偏好薩德這種既聰穎又貼心的類型),我可以理解女主角的兩難,哪個人初墜愛河時不被「神秘寡言還帶點憂鬱」的男孩吸引?可要認真選擇,妳會選擇如摯友般貼心舒適的那一位,還是讓妳心跳加速、五臟六腑全攪成一團的那一位?(大嬸已經到了不想挑戰雲霄飛車的年紀,我選前者,這也就是我無法體會凱伊究竟有何吸引力的原因吧?)「配對宴會」和「最後宴會」的概念是第一集的亮點,一個人從居所、配偶、職業、乃至死亡年紀、作夢與否,都能被「監視」、「記錄」、「設定」以及「操控」,多駭人卻新穎的設定啊。

但故事來到第二集就開始迅速走下坡,在我看來主要是三個原因:一,男女主角遠離社會國,展開「大峽谷N日遊」,所以第一集的「有趣設定」在第二集全不見蹤影;二,寫作手法從單一視角變成雙視角(和《傳奇》三部曲一樣,但技巧差遠了),很多時候我都得翻到章節開頭確認現在到底是卡希雅還是凱伊在說故事;最後就是一連串「逃亡」、「猜忌」與「任何時候都要吟詩(!)」的劇情頗為枯燥,簡直歹戲拖棚,直到書本最後三分之一,女配角擺出亦正亦邪的面貌,順便將故事從三角戀拉成四角戀,才稍微變得精彩一些。



我認真的覺得第三集應該改名為<愛在瘟疫蔓延時>(被作者踢飛)。《終點》的表現則介於《配對》和《交錯》之間,社會國、革命軍、農夫組織與檔案管理員…這些人們其實是一丘之貉,一體兩面,推翻了一個政權就能保證下一個掌權的完美無缺?別鬧了,只要有人群的地方就會有內鬥和派系,這個概念在《飢餓遊戲》和《傳奇》系列都有出現過,我想在其他反烏托邦的小說裡應該都會提到類似的觀點。第三集作者更大膽嘗試「三視角」寫法,薩德、卡希雅還有凱伊輪番上陣,用「我」的角度跟讀者說話,簡直一團混亂,但薩德這條線比較有看頭,所以我很偷懶地只專注閱讀他的篇章,卡希雅和凱伊的部份則是快速瞄過即可(偏心無誤),我很開心薩德最後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務,也有一個屬於他的、適合他的歸宿(好險沒跟女主角在一起,我放心了)(喂!)

我本來只想在臉書專頁發表簡短感想的,但近千字的感想還是貼到部落格比較適合吧。整體來說我是很喜歡第一集的,所以我會推薦第一集給想讀青少年反烏托邦小說的讀者,至於該不該(或想不想)讀第二和第三集,就見仁見智了。我第一、二集是在二手書店買的,第三集是在圖書館借的。給這系列(的第一集)一個機會吧,如果有機會到圖書館走一遭的話。

-國鳳 June 10, 2015

Matched series by Ally Condie (goodreads)
第一集平均有3.7,第二和三就降到了3.5…
https://www.goodreads.com/series/52928-matched

Matched Trilogy by Ally Condie (Facebook page)
https://www.facebook.com/matchedbooks



2015年6月5日 星期五

2015年書單:《順流而下(Down River)》

攝影:國鳳


《順流而下(Down River)》
出版社:春天出版社
作者:約翰.哈特(John Hart)
譯者:景翔
評分:75/100
Goodreads平均:3.86

【短評】

《順流而下(Down River)》是 John Hart第二本作品,原文於2008年獲得美國「愛倫坡獎」最佳小說獎,中譯則於2010年由春天出版,五年荏苒,書店裡的新書如雨後春筍般不斷上架,如今大概只剩圖書館還能尋獲此書。我在讀完《鐵山之家》和《最後的守護人》之後一直想找這本書來看,之前在圖書館有找到兩本,但書況慘不忍睹,我告訴自己有空再來內閱,卻遲遲沒有付諸行動。

因緣際會,日前在二手書店買了青少年反烏托邦小說《配對(Matched)》和《交錯(Crossed)》,一心以為這系列只有兩本。一口氣讀完《配對》後覺得表現不錯,人物雖然有點單薄空洞,但世界設定是我的菜,上網查書評,才發現這是一套「小屁孩談戀愛順便搞革命」的三部曲(誤),也就是說我還缺一本完結篇《終點(Reached)》,不想再花錢就只能跑圖書館惹(攤手)。但圖書館的書況一向讓我卻步(有潔癖,沒藥醫),於是,在前往圖書館的路上,我順路繞去租書店,想說碰碰運氣,看能不能在尖端出版的專屬櫃位上尋得《終點》。(我當時的想法是:「說不定租書店的書況會好一點?」,但當我看到熱門叢書架上的《魔戒》、《分歧者》和《飢餓遊戲》書況時,我想我是誤會了。)

結果我沒找到《終點》,我找到了放在最底層最角落且佈滿灰塵的《順流而下》。抖落灰塵後,我發現這本出版近五年的書狀況近乎全新,外表泛黃的程度不太明顯,估計擺上書架後被借閱的次數不超過三次,內頁則是雪白如新,書頁的邊邊角角完全沒有摺痕,於是我就像挖到寶貝似的租回家看了。

《順流而下》採第一人稱敘事,男主角和我同年(哎呀洩漏年紀啦),所以讀來格外感同身受(不要裝熟)。亞當睽違五年後再度回到家鄉,那些促使他遠離的一切也是他回歸的主因:他血緣上與名義上的家人、他的舊識、舊友、舊愛,還有一整片滿是新仇舊恨的土地與河水。(以下為心得記錄,有些微劇透。又,我覺得博客來網路書店的這篇心得寫得很棒,對劇情點到為止,卻也說到這本書的核心重點:家庭、信任、與背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