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馬行空浪漫魔幻的電腦書編輯。
閱讀&電影心得,心情雜記,小說創作,手作天然石飾品…。

黑心湖。the black lake 臉書專頁(Facebook Page)https://www.facebook.com/heixinhu
Ellen塔羅牌與仁倫動中禪:https://ellentarot.blogspot.tw/

2018年12月31日 星期一

2018年書單:《提靈女王3:王國的命運(最終回)(The Fate of the Tearling)》

22698569
Image via goodreads

《提靈女王3:王國的命運(最終回)(The Fate of the Tearling)》
出版社:大塊文化
作者:  艾瑞卡.喬翰森(Erika Johansen)
譯者:王心瑩
評分:75/100
Goodreads平均評分:3.77

提靈女王 3: 王國的命運 (終)
圖片來源:誠品網路書店

前兩集的心得,給大家參考…:
《提靈女王2:敵軍壓境(The Invasion of the Tearling)》
《提靈女王1:真命女王的崛起(The Queen of the Tearling)》

2018年最後一個禮拜,我卻得了重感冒,原本計畫利用元旦連假好好閱讀看劇的計畫全泡湯了!過去這八天幾乎都是泡在鼻涕和痰液裡面(噁~),為此還跟公司請了兩天病假,所謂連假比別人長,卻也沒有比較快活。

其實我早在十二月中旬就讀完《提靈女王3》了,卻一直拖著沒有寫心得,今天是2018年的最後一日,再過四小時就要迎來2019年了,所謂書債不要拖過年,趕緊來寫~(望向桌面一堆待讀的書…嘆氣…)

因為我是2015年提靈1一出版就買來看了,還記得當時的欲罷不能,提靈2儘管隔了一年才出版,在幾乎不記得提靈1的前提下,我還是覺得提靈2精彩無比,於是一直引頸盼望著提靈3的出版…等啊等,等到了2018年中,提靈3終於上市了,可這時候我已經完全不記得故事在講什麼了,提靈1和2都放在高雄沒有帶來汐止,於是就硬著頭皮讀,每天利用中午休息時間讀個十來頁,讀完之後卻有種莫名空虛的感覺。我想,若是對這系列有興趣的讀者,強烈建議一氣呵成讀完三本,不要像我一樣間隔太久、又沒有時間重新回顧,感覺最終結局的震撼(和遺憾)也因此打了一點折扣。

論文筆(譯筆),論劇情,提靈系列確實是值得花時間投入和細細品嘗的作品,但如果是抱持著閱讀奇幻小說的心情來讀,到第二集、尤其是第三集,就會覺得跟想像有點差距,要我說這系列其實比較偏科幻,在玄學(宗教的權威)政治(政體:獨裁還是民主?)、還有管理統治(個體的自由vs.群體的規範)方面也有不少著墨,有許多論述甚至沒有絕對的答案,許多橋段甚至暗喻古今的歷史和新聞事件,不僅僅是「女王登基/女王的身世/王國該何去何從」這麼輕鬆簡單的奇幻故事。

如果可以重新打造,你想建立什麼樣的烏托邦?讓烏托邦的假象毀於一旦的,真的是人類的自私和偽善嗎?我們的人性,我們的靈魂,真能如此惡毒,真的無可救藥嗎?威廉·提靈帶著大家渡過時間之海,想要打造一個沒有對立和紛爭的平等社會,但他卻忽略了人性天生帶有的嫉妒和怯弱,蠢蠢欲動的不滿和猜忌有如癌細胞,在他一手建立的小鎮中悄悄蔓延、增生、突變,最終導致無可挽回的背叛,以及一連串後續的連鎖反應,也導致了數百年後,凱爾希必須做出抉擇的艱困局面…

(以下有雷)

我覺得第三集寫得最好的段落就是大渡海初期,凱蒂、強納森·提靈、羅蘭·芬恩這三位年輕人之間的三角關係。要說他們之間只是情愛糾葛嘛,問題也沒那麼簡單,三人之間有更複雜更糾結的猜疑、討好、嫉妒,而他們的父母輩也是不惶多讓。

強納森是威廉·提靈和莉莉的兒子,但在那之前威廉·提靈已經讓羅蘭的母親懷有身孕,也就是說,原來咱們黑暗魔物(也就是羅蘭)也有威廉·提靈的血緣啊!羅蘭跟強納森是同父異母的兄弟呀,你也難怪羅蘭會心裡不平衡!威廉·提靈這是始亂終棄吧?讀到這裡不免要對威廉·提靈的優雅形象大打折扣,雖然他為了救莉莉在二次渡海中付出了生命,雖然他用盡一切努力想要維持小鎮的和平,但還是不免要責怪他根本就是一切的始作俑者嘛…

原本的時間線應該是這樣的,凱蒂在威廉·提靈死後成了強納森護衛小隊的領頭羊,但沒想到羅蘭不僅收買了整個小鎮的心,也說服了護衛小隊成員的叛變(小隊成員之一的蓋文就是後來的「幽靈」),然後羅蘭殺了強納森,自立為王,凱蒂因為懷有身孕,在蓋文心軟的協助下逃跑,但逃亡之際也拿走了藍寶石,甚至不忘詛咒羅蘭和蓋文等人…這也解釋了黑暗魔物為何需要「擁有提靈血緣的人」原諒他才能得到自由,以及「幽靈」為何能活這麼久的原因…

搞了半天,凱爾希的身世(父母是誰)根本不是重點,重點是她是凱蒂的後代,而凱蒂在逃亡前的「關鍵時期」先後都有跟羅蘭和強納森發生關係…無論肚裡孩子的爸爸是誰,都有「威廉·提靈」的血緣!也就是說,凱爾希也是威廉·提靈的後代!(第476頁,凱爾希和威廉·提靈對話時,威廉·提靈問她:『我知道妳身上流著我的血,否則我不會在這裡。不過,妳是提靈的後代,還是芬恩?』呃呃呃~不都是你的小孩嗎?為什麼要有差別待遇!難怪書中不只一次提到「該隱」的故事,這麼偏心強納森,你也難怪羅蘭要有該隱情結,甚至想要推翻和破壞一切吧~)

而第三集的腥紅女王氣勢就減弱不少,甚至還怕黑暗魔物的「孤兒」大軍怕得要死,和凱爾希相處時也不時展現出軟弱、無助、甚至有點友善的一面,跟前兩本的形象有點落差,但她中途就領便當了,是個隆重登場,但最後卻有點雷聲大雨點小的角色。但她的童年真的是滿悲劇的,她也是用她「自以為合適的方式」在保護自己的國家,但這也不能成為「合理化」她奴役提靈子民的藉口就是了。

總之最後凱爾希運用的寶石最後的力量,在和威廉·提靈對談過後,她選擇回到一個過去的時間點,這個時間點很關鍵,能夠改變未來的所有一切。凱爾希選擇強納森被羅蘭殺害的那一天,化身黑桃女王,先宰了強納森(!)、再滅了羅蘭(!!),然後功成身退,由凱蒂和其他護衛小隊的成員們一起收拾善後,一群人發揮各自所長,並陸續成立了「提靈憲法」、「提靈議會」,『把大渡海之前的英國和美國的制度做了最好的結合』(508頁)…

但這樣的後果跟蝴蝶效應這部電影一樣,凱爾希醒來後卻發現,世界雖然和平了,但熟悉的一切卻再也不存在了。凱爾希就只是個在圖書館工作的平凡小員工而已。她周邊原有的人事物,都有了各自不同的發展,沒有人記得她…她卻記得每一個人在另一個時間線的點點滴滴…雖然傷心難過,卻也無法挽回,畢竟這是個已成定局的「美好未來」,只能接受這樣的事實…

令人感嘆的結局啊!悲喜參半!你也難怪第一、二集goodreads評分都有破4,第三集就掉到3.7,這樣傷讀者的心,作者的良心不會痛嗎~


「良心不會痛」的圖片搜尋結果


不過我還是很推薦這系列啦,但我再次強烈建議,一定要一氣呵成,一次馬不停蹄地看完三本,不要像我一樣追這系列追了近三年(2015年到2018年),就算有再多的衝擊或感動,都免不了被其他書籍或雜務給分心稀釋了~

目前正在讀丹·布朗的<起源>,希望2019年一月底之前能看完,再來寫心得。

2018年的最後一篇,就先這樣啦,祝福大家新的一年,平安、健康、快樂,都能有餘裕閱讀喜愛的書籍,觀賞喜歡的電影,在喧囂忙碌的塵世中,擁有一小坪文字的淨土~!


國鳳
2018年12月31日

26889261

Image via goodreads
我滿喜歡這個沙漏的封面的,完美呼應本書(甚至該說本系列的主題):時間。



~2018閱讀、電影與影集記錄處~(最後更新:2018年10月4日)

Image via Doug The Pug‏

2017年開始嘗試用『簡短評論』來記錄所有的閱讀,結論是,呈現出來的效果有點混亂~啊哈哈哈~(窘)中文書單整體回顧還算豐富,可惜的是,給自己擬定的英文書單一本也沒讀完,只讀完一本沒列在預期書單上的It Ends with Us,所以2018年想採取合併記錄的方式,以月份或是日期為單位來記錄閱讀和影視心得,如果有特別喜歡、特別難忘、特別想吐槽的,才會獨立寫一篇長篇大論醬~

國鳳
2018年2月4日(寒流來襲,冷!死!了!!!這種時候最適合窩在暖暖被子裡讀犯罪驚悚小說惹~)(熱茶~)

*** 分隔線 ***

2018年12月3日 星期一

Let it snow, let it snow, let it snow...

Image
via
Keep Calm and Let it Snow
https://www.pinterest.com/pin/205054589257535146/


下標一直是我的罩門。標題就用今天吃晚餐時聽見的聖誕洗腦歌吧:Let It Snow!

只要你很愛我~讓天下雪吧~下雪吧~下雪吧~

一年又到了尾聲。每逢這個處處可見聖誕裝飾的時刻,除了回顧、反省和展望,或多或少還有點惆悵和遺憾的失落感,感覺自己似乎什麼都沒做,一眨眼又失去了一整年的歲月,距離死亡又更近了一咪咪。(此咪咪非彼咪咪,不要想歪)(妳不提醒就不會有人亂想)(那就不要寫一咪咪,寫一點點嘛~)

若說去年(2017年)是我最依賴佛道教指引、以及對人生感悟特別深刻的一年,今年(2018年)就算是驚喜/驚嚇/動盪不斷的一年吧。先是另一半貸款買了屬於我們自己的小窩,再來就是我終於重新回歸睽違已久的職場,誤打誤撞找到一份算是70%接近理想規劃的正職工作(剩下的30%就是每天早起都好痛苦,鬧鐘響起的瞬間只覺得厭!世!!

因為忙碌和疲憊,還要分心家事與其他雜務,也因此犧牲了不少閱讀和看劇的時間。以前當自由業米蟲的時候愛看多晚就看多晚,現在能利用中午吃飯休息時間翻個十頁就偷笑了。或多或少可以理解台灣閱讀人口/購書金額逐年變少的原因,中壯年有太多的精氣神都花費在職場上啦,下班就只想放空腦袋而已~而青少年的課業壓力也不比我們的工作壓力小,鼓勵課外閱讀的同時也得考慮孩子們的負荷量呢~

總之,十月找到工作後,我就只看完了兩本書:《緘默的女孩》《尼羅河謀殺案》,目前正在讀的是睽違已久/期待已久的《提靈女王3:王國的命運》。但我自己估計應該要到明年初才能讀完它吧,每天的進度大概就是五到八頁而已。手邊還有一堆待看的書籍,舊的還沒看卻不斷地買新題材,反正我的心態就是慢慢地用自己的步調消化它們,只是這樣一來寫心得的間隔就會跟著拉長,所以我想明年的讀書心得分享應該也是維持跟這兩年一樣的模式:

開一篇2019年專屬的『紀錄處』,然後所有的心得感想就通通都記錄在同一篇裡面。唯一的小變動大概就是,如果不是印象很深刻的故事,或是看完沒有亟欲分享/吐槽的書籍,我大概就只會紀錄自己『閱畢/放棄』,最多再加上『評分』,而不會再寫簡短心得。也就是說,『簡短紀錄的心得』跟『獨立一篇的心得』以後將只屬於深得我心/非拉人入坑不可/我究竟看了什麼鬼我一定要警告大家』的作品~

奇妙的是,自己也算是誤打誤撞投身了一直都很想進的出版業,只是書種不是自己熟悉的文類(又或者該說,是未曾想過會踏入的領域,真的是從未接觸過的類型,我都覺得這份工作是我矇到的~)。但一直以來我對推廣閱讀的熱情從未冷卻,持續分享心得的初衷就只是不希望好書被埋沒,或是抱持著拯救他人別踩地雷的使命,況且吐槽也是一種歡樂的自娛呀~不敢說自己心得寫得好,但絕對忠實呈現自己的心情和感覺。在沒有買廣告的情況下臉書專頁的粉絲人數也有八十多位,謝謝這些默默關注的人們,相信各位都是一樣低調地在閱讀的世界裡悠遊。應該也有人是因為影劇電影心得來追蹤的,影視心得我更外行了,寫感想同樣只是希望用心製作的故事能被更多人看見罷了。

題外話:

話說應該有人關心《緘默的女孩》好不好看,十一月中旬寫的心得請點此:
https://heixinhu.blogspot.com/2018/11/2018the-silent-girl.html

至於《尼羅河謀殺案》嘛,我是想在改編電影上映前看完原著才買來收藏的。我買的是遠流的克莉絲蒂120誕辰紀念版,接在《緘默的女孩》後面開始閱讀,大約是在十一月底看完。不過和同為交通工具謀殺經典的《東方快車謀殺案》比起來,我覺得還是《東方》略勝一籌,《尼羅河》大概只贏在特殊的異國氛圍吧,但兇手和動機實在太好猜了,而且白羅這次比較不像在《東方》時那樣左右為難。因為白羅在《尼羅河》有一句話提到了《東方》的關鍵劇情,所以兩本都沒看過的讀者建議先讀《東方》,再讀《尼羅河》會比較有意思。

打個廣告

如果有人好奇我在哪當新手編輯,只能透露是某間專精電腦書籍的出版社,以防萬一哪天被炒魷魚或轉換跑道就尷尬啦~畢竟現在的心情就是盡人事聽天命,做一天的和尚敲一天的鐘,還在努力適應中…

但最近博客來和讀冊網路書店都有資訊月的活動(博客來到2019年的1月3日,讀冊到2019年1月15日),眾多電腦科技的出版社都有參加這些折扣活動,如果有人剛好想買相關書籍,不妨參考看看。

下一次寫心得可能是讀完《提靈女王3:王國的命運》的那一天吧,在此先預祝各位有個愉快順心的12月,無論今年是歡樂居多還是悲傷居多,總是捱到了最後一個月啦~Let it snow, let it snow, let it snow......

國鳳
2018年12月3日
心情紀錄

Image 
via 
Will it be a white Christmas and what are the odds of snow?
https://www.telegraph.co.uk/christmas/0/will-white-christmas-odds-snow/


2018年11月11日 星期日

2018年書單:《緘默的女孩(The Silent Girl)》

Image via goodreads


《緘默的女孩(The Silent Girl)》
出版社:春天出版社
作者: 泰絲.格里森(Tess Gerritsen)
譯者:宋瑛堂
評分:85/100
出版:原文2011年;中譯2018年10月
Goodreads:https://www.goodreads.com/book/show/9578677-the-silent-girl
Rizzoli & Isles Series:https://www.goodreads.com/series/41620

本人寫心得紀錄喜歡劇透,慎入…
但如果只是想知道這本書值不值得買…
拜託這是泰絲.格里森耶,還考慮什麼趕快結帳就是啦啦啦!!
(催促推~)

春天出版的Rizzoli & Isles Series(瑞卓利&艾爾思系列),除了<莫拉的雙生>和<漂離的伊甸>,其他我全看過了,評價皆是讚不絕口!(相關書評可參考我部落格的標籤/分類:春天出版。除了<再死一次>的短評是放在2018閱讀紀錄處外,其他我應該都有寫過獨立心得…)

《緘默的女孩》劇情說不上是最精彩緊湊的,兇手(們)和「正義」使者(們)甚至還有點好猜,卻是截至目前為止,在這整個系列(中譯本)之中,最觸動人心的一本,看到最後幾頁我還忍不住流眼淚,已經很久沒有看書看到這麼情緒起伏(暗潮洶湧)啦!

作者本人在最後的銘謝辭也寫道:『我寫過的小說裡,沒有一部比本書更貼近我的個人世界。』(page 351)

的確,看得出來作者在三個主要的華裔角色身上下了不少功夫,讀完後還會暗暗期待後面的書會不會有客串之類的。

最近的歐美電影圈剛好興起一股亞裔(Asian Americans)風潮:<瘋狂亞洲富豪>,還有即將推出的迪士尼真人電影<花木蘭>。2011年出版的這本書從當今許多流行的層面來看,也非常具有改編成影集或電影的潛力。只不過,懸疑緝凶的題材比較沉重,也許小螢幕會比較適合?(但看看最近才剛被Netflix取消的美劇<鐵拳>…嗯…)

雖然在我們亞洲人(即不是亞裔歐美人)的眼中,作者提及的中國神話隱喻(美猴王,也就是孫悟空的面具)神出鬼沒的中國功夫&武術、甚至還講到明朝武將對抗倭寇的歷史,種種元素混在一起做瀨尿牛丸,讀來多少會有點尷尬。但講到早期華人移民如何在波士頓中國城落地生根的部分就讓人很有感觸。無論你/妳在原來的故鄉從事哪種行業,無論你們如何能文能武,來到美國後,受語言能力、居留身分,甚至是外表膚色等限制(歧視),能從事的就只剩下低階的餐飲清潔服務等行業,為了生存,為了養家活口,無可奈何地只能困守在中國城內…

故事從一個虛構的「紅鳳凰餐館血案」展開。在十九年前那一夜,遇害的每一個人都是一條線索,而這個貌似已成定局的陳年舊案,和許多莫名失蹤的少女又有何關聯?這些女孩子彼此並不熟識,種族多元,經濟背景更是天差地遠,要說交集嘛,除了同樣都是面容姣好、氣質出眾、在音樂方面多才多藝,其它還真是毫無頭緒可言,也難怪瑞卓利發現不對勁時已經太遲啦……

最後的幾十頁,所有作者埋伏在各處的訊息終於交織成一張綿密的網,以鋪天蓋地之勢壟罩在讀者身上,縱然讀者知道瑞卓利是主角,她一定能化險為夷啊,但還是不免要替她和方老太太捏一把冷汗…好險有神出鬼沒武功高強的『美猴王』!!!(誤~)

而這本兇手(們)的犯案動機和做案模式也讓我聯想到<祭念品>。話說在梅菲斯特俱樂部祭念品有出現的安東尼‧桑索尼,在這本<緘默的女孩>也有客串一下下:他負責帶一個男孩(綽號:老鼠)來莫拉家作客。莫拉和老鼠之前似乎一同經歷過生死關頭,結局是老鼠救了莫拉一命。這段故事我沒有印象,看了一下Rizzoli & Isles的書籍順序,再查關鍵字和作者網站,推測應該是發生在Ice Cold (Rizzoli & Isles #8)的重要劇情。(註)

註:可參考作者網站這篇連結:http://www.tessgerritsen.com/creative-torment/,裡面提到:  To keep them safe, the police move the orphans to the mysterious Evensong boarding school in Maine, set in a remote castle surrounded by forest. (Evensong is the school where Julian “Rat” Perkins, the sixteen-year-old boy who saved Maura’s life in ICE COLD, now lives.) 

還有這篇連結:http://www.tessgerritsen.com/why-i-wrote-last-to-die/,裡面提到:
But Evensong is no ordinary school, and Evensong’s students are certainly not ordinary children. Among the students is sixteen-year-old Julian “Rat” Perkins, who saved Maura’s life in my book Ice Cold. 

反正不知道發生什麼事也不影響閱讀,本系列的特色就是案情都是獨立的,從哪一本看起都無所謂。但咱們莫拉還在為決心斬斷情絲的丹尼爾神父心神不寧,這段剪不斷理還亂的糾葛真的很讓人無言耶,神父一定長得跟湯湯Tom Hiddleston一樣高挑親切帥氣憂鬱,不然沒有道理莫拉要這麼痛苦啊啊啊…(戳太陽穴)

這本最出色的大概就是塵埃落定後的最後一個章節,也是這個章節讓我落淚。(劇透大雷)結尾,方夫人終於替死去的丈夫和女兒報了仇,而雖然罹患白血病,她卻很期待走完人生行旅後,能和亡故的他們在彼岸重逢。「徒兒」兄妹倆也替被控殺人再自殺的父親洗刷多年冤名。這名父親臨死前也要拚最後一口氣保護女兒、並要女兒千萬不要發出聲音,書名The Silent Girl原來是這麼回事!讀到這種父母真心為兒女、兒女全力為父母的劇情,認真覺得作者妳要不要這麼狠心啊!!!亞洲人在親情的表現上,刻板印象幾乎都是傳統的、保守的親情「勒索」,但其實凡事都有一體兩面,這本書呈現出失去後的懊悔與無能為力,以及追尋正義的過程中,那無怨無悔、一心一意的堅持,只為查出真相,沉冤昭雪,著實讓人動容,非常推薦這本書~

國鳳
心得記錄2018.11.11
(話說什麼時候台灣也開始流行起雙十一購物節了呢?)

圖片來源:博客來


2018年10月13日 星期六

2018影集:The Haunting of Hill House

The Haunting of Hill House(鬼入侵)
IMDb:https://www.imdb.com/title/tt6763664/

Image via IMDb

Netflix 2018萬聖節驚悚美劇,10月12日第一季十集全數上線,點開第一集試水溫就欲罷不能,兩日完食,好評價果真不是浪得虛名。如果喜歡《厲陰宅》或《腥紅山莊》那樣的詭譎氛圍,對童年陰影和家庭創傷等題材特別有感觸,卻又不想受到太多驚嚇,這部裹著鬼屋皮的家庭(慘)劇值得花上十小時的關注。若上半年讓我念念不忘的影集是 極地惡靈The Terror ,下半年應該就是這部了。

本劇號稱改編自Shirley Jackson著名小說,但基本上只有劇名和小說同名,人事時地物等血肉都是全新的創作。 書裡的要角Dr. Montague在本劇當中也只是客串一下小妹的心理醫生,所以如果讀過原著小說、或是看過連恩尼遜電影版的觀眾,可以放心地拋開包袱,清空任何預設立場,享受十集毫不冷場的鬼屋之旅。

劇情圍繞在父母和他們的五個孩子,一開始的時間線有些跳躍,但還不算突兀,只要習慣了今昔交錯的剪輯,就會發現導演這樣的安排是有巧思的。每個人都有一集完整交代各自的童年和成年,喜怒哀樂的一切源頭都環繞著兒時夏天待過的那間Hill House。雖然宅邸已成廢墟,雖然大家各奔前程,但屬於那棟古老大宅的記憶、回憶、感觸,悲傷也好,恐懼也罷,始終糾纏著每一個Crain家的人

歷史悠久的Hill House就像是不屈不撓的偷窺狂+跟蹤狂+詐騙慣犯,兄弟姊妹們被靈異現象捉弄,加上始終沒有釋懷失去母親的傷痛,究竟是真有怨靈作祟,還是一切只是幻覺?家族遺傳的是靈異體質,還是基因裡真有精神疾病?

(以下心得有劇透)

本劇的最大謎題,就是母親為何變得歇斯底里,最終選擇自殺?匆忙逃離大宅的那晚,父親隱瞞的真相,究竟發生了什麼事?那有著紅色大門的房間,任誰都無法開啟的房內,藏有什麼邪惡秘密?

第一集到第五集算是鋪陳,節奏偶爾會為了詳細鋪陳每個人的心路歷程而顯得拖沓,但適時穿插的 神祕現象 和 鬼魂出沒 成功地維持住觀眾的好奇心:

誰是歪頭女鬼?誰是高瘦拐杖爺爺?後者這位有夠恐怖,你也難怪弟弟Luke要靠吸毒擺脫幻覺,一般來說我都不太同情影集中有毒癮的角色,這是我第一個覺得情有可原的,小時候的Luke那麼天真可愛,最驚嚇的橋段都在他身上,真是可惡的臭房子!

而我覺得影集最成功的片段就是小妹Nell為何自殺、以及她的喪禮這兩集(第五和第六集)。小時候的她和弟弟Luke一樣都是純真無邪的,卻也是兄弟姊妹當中受到靈異騷擾最頻繁的。入住Hill House的第一晚就開始受到The Bent-Neck Lady黑影的糾纏,長大後在尋求睡眠治療時認識了深愛她的丈夫,以為從此以後幸福美滿,沒想到丈夫驟逝,鬼壓床依舊沒完沒了。Nell在婚禮翩翩起舞的幸福模樣,對照她最後套上繩索的憔悴面容,讓人心疼不捨。

這棟可惡的房子為了「得到」她竟如此不擇手段啊。最讓人起雞皮疙瘩的,就是在心理醫生建議下面對過往,Nell決定驅車前往荒廢的Hill House,原本打算好好揮別過去,豈料邪惡的宅邸竟在黑夜裡點亮溫暖燈光迎接她,還製造闔家團圓幸福快樂的幻覺拐騙Nell吊死自己。然後謎底揭曉,原來她自己就是The Bent-Neck Lady,小Nell看見的女鬼就是未來的她自己啊!

Image via IMDb

小妹的故事起承轉合完美呼應各兄弟姊妹的其他段落,原來一開始兄弟姊妹不約而同做了 小妹在鬼屋內旋轉跳舞的惡夢 是這麼回事啊!第五集是我覺得最好看的。而本劇從第六集開始到第十集毫無冷場:Nell死了,故事才正要開始呢。(鬼屋熱身完了表示:磨拳擦掌!)

母親和小妹先後走上自殺這條路,其他的四位兄弟姊妹在小妹的喪禮上爆發口角、互相宣洩不滿、撕扯彼此的傷疤。感覺大哥Steven、大姊Shirley、和老三Theo都是屬於比較「自我」和「孤立」的性格,尤其是老三Theo:

大哥Steven靠著書寫鬼故事賺錢,成名作就是改寫發生在鬼屋裡的家庭悲劇,這點讓兄弟姊妹不是很諒解。不相信鬼魂(不願意相信鬼魂)卻靠著他人的鬼故事賺錢,最後父親揭曉Steven才是家人裡靈異體質最強的,見鬼而不自知,最後一集宅邸鬼魂們目送Steven離開真是有夠毛骨悚然~(差點就要加入他們了,真是直冒冷汗!)

大姊因為兒時的經歷而走上殯葬業禮儀師這條路。她常常看見的男子幻覺原來只是自己曾經出軌的愧疚和罪惡感,感覺爆點不夠強烈。她的故事線算是中規中矩,沒什麼驚喜就是了。

老三的設定很特別,她很早就從母親口中得知她擁有家族遺傳的靈異體質,能力是靠肌膚碰觸來「感應」。一次在睡夢中被鬼握手而驚醒,母親送給她手套當作保護,從此Theo手套不離身,厭惡他人碰觸(抗拒感應),不願靠這個能力來幫助、理解自己的兄弟姊妹,卻又靠著這個能力成為兒童心理師,協助弱勢兒童,並在工作時揪出戀童癖。渴望有人陪伴,卻又殘忍地劃清界線。非常矛盾的一個人。結局最後扔掉手套,也算是揮別過去的難得突破啊。

弟弟Luke成年後不斷進出勒戒所的片段不是很吸引人(我看得有點心不在焉),兒時經歷則比較精彩:躲在床底下看見高瘦怪爺爺,在又黑又髒的地下室被抓破衣服,還有一位大家都沒看見的神秘女孩玩伴Abigail(這位Abigail是本劇爆點之一!)

Luke在小妹喪禮結束後,氣急敗壞拿著汽油想燒毀鬼屋,結果自投羅網差點命喪Red Room,好險最後在Nell鬼魂的協助,還有大家團結共渡難關,逃過一劫。

原來小時候匆忙逃離大宅的那晚,虛實不分陷入癲狂的母親受到惡女鬼魂Poppy的慫恿,想用老鼠藥毒死雙胞胎Luke和Nell還有Abigail,想讓他們擺脫bad dreams(這裡的惡夢我的理解是隱喻成年後的現實人生?社會化的過程將剝奪童年的純真也就是未來兒子將會吸毒毒發身亡、女兒則是心碎自殺離世的不幸結局,不如早點死一死,永遠留在這幢鬼屋裡,過著虛幻幸福與世隔絕的美好日子…)

豈料只毒死了Abigail,原來Abigail是幫傭Dudley夫婦的女兒!他們知道房子不對勁,禁止小孩到鬼屋玩耍,害怕房子的負面影響,所以Abigail和Luke玩都是偷偷來的~難怪大家都沒看過Abigail,真沒料到她從頭到尾都是活人啊!(驚訝到下巴都要脫臼了~)整部片看到最後我一直覺得她是Luke的鬼魂好朋友,真是死得有夠冤。父親堅持不動這幢房子,寧可讓其荒廢,原來有一部份是對Dudley夫妻的承諾,或者該說是三人的協議,不讓Abigail的死訊公開。

The family is like the unfinished meals for the house,父親如是說。而母親曾把房子類比成人,房間像是器官,管路像是血液(血管),最後一集神秘的Red Room秘密揭曉,上鎖的紅門房間就等同於房子的胃(消化器官),每一個它「吃下」的人,魂魄都會永遠留在房子裡,在塵世逗留,不得超生。

The Red Room is like the stomach of the house...根據小妹的解說,打不開的紅門房間就是(以下憑印象紀錄):

Theos Dance Room
The Toy Room for Nell
Reading Room for Mom
The Game Room for Steven
Family Room for Shirley
Treehouse for Luke

讓你們靜靜地在裡面作息,靜靜地消化、吞噬你們…(真有創意的設定~)

父親最後走進紅門房間和妻子女兒團聚,換取剩餘的四名子女安全離開。尾聲,宅邸內的眾靈魂送大哥出門,有種驚悚和溫馨混合的微妙感覺,無論是好人壞人,這些都是曾在宅邸內生活和死亡的人們啊!而老Dudley先生抱著將死的老Dudley太太走進Hill House,完成妻子死後能和(死在鬼屋裡的)女兒們團圓的心願,突然覺得這棟房子也沒那麼恐怖了,永久地滯留在同一個時空裡面循環,要說是殘忍還是仁慈呢?好像也沒有一個肯定的答案。

結尾Steven、Shirley、Theo和Luke以及各自的家人都迎來『重生』,第一起家庭悲劇幾乎撕裂整個家,但一起經歷了第二起家庭悲劇(甚至扭轉了第三起),卻讓彼此更珍惜能愛護彼此、照顧彼此的緣分,雖然不免要替Nell感到惋惜,但如同父親所說,Nell總是把兄姊們的需求擺在自己前面,她的愛和無私是這部戲最讓人動容的,相較之下,母親的「杞人憂天」和「走火入魔」就沒那麼讓人同情了,只能說「凶宅」的負面影響力不容小覷

話說飾演母親的Carla Gugino在這部片裡面好美,每一件衣服都讓人看得目不轉睛。飾演大哥的Michiel Huisman 靠 冰與火之歌:權力遊戲 走紅,看過他其它電影,覺得普普通通,但這部有演技爆發的感覺,這個角色很適合他。有訂Netflix不要錯過這部,對白和人物刻劃都很細膩,嚇人的片段畫龍點睛(不多不少,剛剛好,印象深刻但還不到做惡夢的程度~),非常推薦!

2018年10月14日 心得紀錄

2018年8月29日 星期三

2018電影:Sicario: Day of the Soldado

圖片來源:
Sicario: Day of the Soldado 
IMDb


最近忙著螞蟻搬家,從小套房搬到小兩房,忙著忙著,不知不覺部落格都長草了(是說本來就是個自言自語的小園地呀~)書和影集也累積了一堆,沒時間、或者該說沒閒情逸致好好閱覽,心裡實在難過。

回想2015年電影怒火邊界首映時,我還開開心心地去跑去看,好不容易盼到今年八月初續集上映了,卻拖到八月底快下檔才進戲院。影廳只剩小貓沒幾隻,但不減我的興奮和熱情。續集果然沒讓人失望,當然配樂攝影和第一集的震撼相比,還是有點落差,加上續集的商業口味重了一些,探討的問題也更多、更廣、更具爭議(而且沒有絕對的解答)。

曾經在北加州住過一段時間,對美墨邊界的非法移民問題一直都有關注,在當地生活時,無論是讀書還是工作,周圍也都有西語裔的身影,當新聞媒體和電影產業放大了他們國度的「窮困」和「罪惡」,在我看來,他們跋山涉水,遠走他鄉,僅僅只是為了一口飯(一口氣)而奮力一搏:在異鄉的夾縫中求生存,求安穩,求子女一個全新的未來…或者留在家鄉,不得不跟著墮落,跟著同流合汙。

撇開道德和政治不談,非法移民的動機就是想「平安」活下來,在台灣成長的我只慶幸台灣算是世界上少數治安和民情都頗「樸實良好」的國家,人民不需要去面對像中東那樣的屠殺戰亂、印度那樣的貧富懸殊(男尊女卑)、墨西哥那樣的毒梟橫行…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投胎時賭對家庭很重要,賭對國家更重要~

(以下簡短心得紀錄,有劇透)

續集的女孩Isabel就是賭對了家庭(有錢有勢的毒梟爸爸),但賭錯了國家(偏偏落腳在墨西哥),成了美國政府和眾販毒集團爭奪利用的「棋子」,從一開始在女校的理所當然、氣勢凌人,到最後絕望心死、兩眼無神,著實讓人不捨。Matt(Josh Brolin飾演)和Alejandro(Benicio Del Toro飾演)再度攜手合作,但這回兩個人都比上一集要「感情用事」一些,感覺第一集的兩人比較「冷血」,任務也都順順利利的持續進行,飾演FBI小白兔的Emily Blunt根本不是兩位阿北的對手。但這一集兩個人都被戳到「軟肋」,任務甚至出了差錯,只怪利益龐大,牽涉的人太多,難免有「抓耙仔」?導致Alejandro鬼門關前走一遭,Matt大開殺戒(有直升機就是開外掛嘛~),甚至違抗上級命令~!(我也想被Josh Brolin公主抱~~~)(這麼嚴肅緊湊的moment我只意猶未盡那個公主抱,真是沒救了~)

續集開場的超市炸彈案也點出一個美國當前的困境:恐怖份子再也不只是外來的「異邦人」,而是土生土長(或是歸化入籍的)美國公民,強大的軍事武器縱然可以打贏「戰爭」,毀滅「城邦」,統治「國家」,但子彈和砲火該如何擊毀「理念」和「思想」,該如何打贏「貧窮」和「貪腐」?

本來我有點不太喜歡Alejandro「活回來」的安排,認為電影應該收在他帶著重傷駕車駛離的那個場景,讓他領便當,整部片的調性就更黑暗了。但或許是為了第三集的安排,Alejandro奇蹟似地復原了,更神奇地找到那位射殺他的男孩,來了一場「密室會談」,談了什麼是伏筆,留給觀眾想像空間,但這位美國籍的西語裔男孩就是整個美墨難題的縮影:

年紀輕輕就為了金錢、為了得到認可,誤入歧途,多麼可惜!可惜他的父母輩千辛萬苦來到美國,白手起家,好不容易將小孩栽培成「美國人」,滿心期盼達成「美國夢」結果小孩長大後卻被困在邊境的兩端。昔日偷渡前來的那條湍急溪流,那片寸草不生的荒漠,那條無時無刻都有巡邏的黑暗小徑…男孩將一輩子卡在兩個國度中間無法動彈,無所適從,成為他人棋局中一顆可以被利用犧牲的棋子。(但Alejandro說想跟他談談未來出路的安排,培育成「殺手」也許會是突破困境的另類出口,但怎麼看都只是走上更黑暗更血腥的不歸路…)

膚淺一點的心得就是Josh Brolin和Benicio Del Toro兩位硬漢阿北在這部片又帥出一個新高度(漫威宇宙的造型根本是在惡搞他們),若是這兩位演員的粉絲一定要去看~

還在意猶未盡Josh Brolin最後那個「救援」公主抱,女孩Isabel在這部片左擁右抱(誤),羨慕忌妒恨!(咬手帕)(查了一下,女孩也有演變形金剛5的一個小角色,我完全沒印象,是說變形金剛系列在演啥我也都是每集看過就忘了……)

國鳳
2018年8月29日


2018年6月12日 星期二

2018影集:Manhunt: Unabomber

Image via IMDb
https://www.imdb.com/title/tt5618256/mediaviewer/rm4278201856


最近剛看完Netflix上的這部影集,中譯<緝凶:飛機炸彈客>,一共八集,看完後,每逢等待紅綠燈的時刻就再也不一樣了。抬頭凝視那盞深紅且醒目的燈,Ted Kaczynski的理念不僅僅是影響了影集中的男主角,也以某種形式(畫面,或是聲音)烙印在我的腦袋裡,算是後勁頗強的美劇,與極地惡靈(The Terror)並列2018上半年觀後餘悸猶存/意猶未盡的美劇,非常值得一看。

(以下純粹紀錄觀後感和心情抒發,有劇透;
詳細影集介紹可參考IMDb或搜尋批踢踢EAseries的討論。)

雖根據真實案件改編(搜尋Unabomber 可找到Kaczynski的wiki頁面,看完後對本劇的背景能有詳盡的了解),可真實世界中男主角Fitzgerald和炸彈客Kaczynski並不熟識,影集中多次對認罪的攻防是虛構的,是為了戲劇效果而做的安排,但這樣的改編,或者該說加油添醋,在我看來卻是整部影集最優秀的地方。印象最深的是最後一集前半段,Fitzgerald使出殺手鐧,根據他自己對Ted理念的深刻了解,將Ted帶到證物小木屋前,以幾乎是「言語霸凌」的方式逼迫Ted認輸,字字句句戳中要害,就是要逼他無條件認罪,以下是我覺得頗精彩的段落摘錄~

(上色的部分是我覺得很厲害的地方,從來不覺得演員Sam Worthington有演技,但他在這部分的表現很出色,讓人驚艷,劇本逐字稿來源:https://www.springfieldspringfield.co.uk/view_episode_scripts.php?tv-show=manhunt-unabomber-2017&episode=s01e08)
They're gonna stick you in an insane asylum where, slowly, you will be adjusted.
Pills, electroshock therapy, threat, punishment, reward, till finally you're cured.
It might take years, but it's gonna happen.
You will be normal, and you'll rejoin society.
You'll get a credit card, an apartment, business casual wardrobe, you know, some of those tops with the penguins on them.
And you'll get a job behind a desk where you'll work obediently 9:00 to 5:00, and your first paycheck, you get a cellphone.
Next one, you get a TV.
You know, if you splurge, you can get yourself a Nintendo.
And every night, you fall asleep watching that TV.
And every weekend, you're gonna go to the mall.
You're gonna walk around circuit city.
You're gonna look at the big-screen tvs and think, "should I get myself a 20-incher?" Or should I just keep saving up for the 27-incher? "I don't know.

" And, as you're thinking about this, slurping on your orange Julius, somebody's gonna recognize you and say, "weren't you that Unabomber guy," you know, the guy that wrote all that stuff "and killed all those people?" And you'll go, "yeah, that was me", but I was very sick.
"But I got help, and I'm much, much better now, thank you.
" And then you're gonna go back to watching your tvs.
And you won't even remember that you wanted anything more than this.
See, Ted, you predicted all this in your Manifesto.
"Many tame and conformist types seem to have a powerful need" to depict the enemy of society as sick so as to delegitimize "their valid complaints against society.
" This cabin used to be a symbol of moral courage, and now they're just gonna point it and say you've got to be insane to live this way.
上述文字簡直完美詮釋Ted的「惡夢」,但他的惡夢卻也是當代人類社會期許每一個男男女女都該「擁有」或「達成」或「令人欣羨」的目標學歷,工作,薪水,房子,車子,手機,各式各樣帶來便利、舒適與成就感的科技產品…Fitzgerald的咄咄逼人對照Ted的一臉驚恐,有那麼一瞬間觀眾會忘了Ted是造成多人傷亡的殺人兇手,甚至對他產生同情認同他才是被體制霸凌的受害者。

這就是本劇神祕的地方,觀影的同時我就像男主角Fitzgerald,受Ted的理念影響,卻又不得不正視他傷人無數的殘忍事實,佩服Ted的固執、耐性、有條不紊,欣賞他的純粹,卻又害怕他在宣揚理想的同時所造成的巨大破壞,害怕那毀滅的火焰會燒到自己身上

直到最後聆聽受害者們的心聲,即便接受Ted摧毀許多人的生活,耗費政府諸多資源和時間,在心裡深處的某個角落卻還是小聲呢喃,Ted在某方面真的算是先知,不得不承認他的理念就算是放在二十一世紀的今日還頗為貼切。只是Ted抵制科技,崇尚純樸,他應該也不會想要使用臉書或是部落格之類的,若他像咱們美國總統川普一樣無時無刻都要上twitter發表高見,或許能累積不少追隨他的信徒也說不定。(可這樣感覺就變成邪教了,感覺Ted也不是這個路線的,他是隱居的孤狼,而且手段偏激!不走斂財賣t-shirt馬克杯這種路線的。)
Fitz: I just don't know when I started to feel so powerless.
Natalie: We all feel that way, everyone does.
Fitz: Yeah, we all feel like that, but what do we do about it? Nothing. We like it. We like feeling trapped, crushed. I guess freedom is far more terrifying than slavery.
Natalie: There's nothing to do. That's life. We suck it up, and we live.
Fitz: But that's not life. That's sleepwalking. Watching TV, eating trash, working to become something for someone else. Nobody doesn't something, nobody even tries. Nobody except for Ted!
Natalie: Yeah, but Fitz, he's the Unabomber. He's evil.(劇本逐字稿,來源:https://www.tvfanatic.com/quotes/shows/manhunt-unabomber/page-4.html,Fitzgerald的心聲就是我的心聲啊啊啊~他的困惑也是我的困惑!好險理智的Natalie提醒了他。)
我也很喜歡第六集對Ted的童年還有大學時期的刻劃,推薦我看這部劇的老公卻認為這集很無聊,有點牽強,但我總覺得探討「罪人」的源起是一部作品很重要的部分,沒有人生來就是邪惡的,在犯下殘忍罪刑的很久很久之前,每個人都是可愛的小baby,單純的青少年,求知旺盛,渴望認同,Ted和弟弟David的相處,從合作蓋小木屋,到爭執,還有疏遠,最後只剩孤獨的寫信傾訴,如同Ted在第六集尾聲的想像,他也曾渴望成為人父,成為愛人,究竟是哪個環節哪個時間點出了差錯?

片尾的紅燈讓人深思,至少我從今以後收到包裹、看到紅綠燈,都會想到Ted的論點:

Hey, Gil? But you're a sheep, and you're living in a world of sheep.
And because you're all sheep, because all you can do is obey, I can reach out and touch anyone anywhere. (劇本逐字稿,來源:https://www.springfieldspringfield.co.uk/view_episode_scripts.php?tv-show=manhunt-unabomber-2017&episode=s01e01)

總之,推薦這部發人深省的影集給各位!

國鳳
2018年6月12日

2018年3月27日 星期二

2018年書單:Ghost Hunt 惡靈系列(6)來自大海之物

圖片來源:尖端出版
Ghost Hunt 惡靈系列(6)來自大海之物
作者:小野不由美
譯者:王靜怡

小時候很喜歡奇幻貴公子的漫畫,印象中收到第9集就斷尾了,高中畢業搬家時應該和其他中文書一起捐給地方圖書館了(年代久遠,實在不記得了…)不過,這系列的驚悚氛圍至今仍讓我印象深刻,尤其是小說版第五本:鮮血迷宮的那幾章畫風,讓當時年幼的我是又愛又怕啊~(鮮血迷宮的簡短心得寫在這篇2017閱讀心得集中處的中段。) 

實在很好奇漫畫第9集受詛咒的海邊餐廳一家人後續到底怎麼了,所以雖然不是很適應 對話框超多多到有時會分不清誰在說話 的 輕小說風格,還是買了小說版第六本:來自大海之物來一探究竟。

就印象中的小說第五本跟手邊的第六本來比較的話,鮮血迷宮是驚悚恐怖路線的,如迷宮一樣大又複雜的宅邸算是我很喜歡的題材(最好還有密道、機關、藏起來的妖怪實驗品之類的…嘿嘿…),像漫畫金田一的蠟人形城殺人事件、還有橫溝正史的迷路莊慘劇(心得在這篇後段)、 Winchester Mystery House的歷史等等,都很合我胃口。來自大海之物比較偏懸疑路線,解謎的過程佔了近四分之三的頁數,中途甚至會覺得追溯到好幾代以前的人物族譜非常混亂,要不是主要角色們相扶相持的溫馨互動救了拖沓紊亂的節奏,這本我覺得比鮮血迷宮還無聊(粉絲不要打我,怪只怪漫畫太傑出了~)

(以下有劇情雷)

結果作祟大魔王居然跟這堆族譜上的阿貓阿狗一點淵源也沒有,硬要說有因緣也都是無辜被牽連被捲入的吧!繞了一大圈,發了兩個無辜的便當,還是回到一根「不好好祭拜我我就要你們大家吃不完兜著走」的 木頭 身上(第336到340頁),海上漂來的佛形木頭凶狠無比,但還是敵不過男主角的威能,最後大對決其實有點爛尾的感覺,要說讓人驚豔之處,大概就是巫女綾子讓靈體們安息的橋段,和書背的巫女圖案有呼應,滿喜歡這段的呈現,有日本神道教獨特的韻味~(第329到334頁)

作祟的瘤佛/夷神/惠比壽,即來自大海的東西,見第170頁的解釋,google一下惠比壽,真是長知識了!搜尋 漂流木 供奉,找到這則新聞和圖片,台灣也有類似的信仰呢! 
漂流木神似觀音 東沙官兵供奉 (圖) 

這本書也讓我想到在marvel版上看到的兩篇日本怪談翻譯,分享在這裡:

[翻譯] 日本怪談:海裡來的東西
https://www.ptt.cc/bbs/marvel/M.1453814062.A.280.html

[翻譯]日本怪談:不能看海的日子
https://www.ptt.cc/bbs/marvel/M.1419013878.A.7BE.html

總結,跟海啊山啊有關的靈異故事最讓人起雞皮疙瘩了~無論是山裡的魔神仔還是海裡的拍咪ㄚ都是狠角色呢!(又怕又愛看,就是這種感覺吧~)

查了一下維基百科,Ghost Hunt 還有第7本 《打開那扇門》,不曉得尖端會不會出中譯就是了~

以上心得記錄。

國鳳 
March 27, 2018

2018年1月22日 星期一

2018影集:The Miniaturist (共兩集)

Image via 

The Miniaturist (中譯:娃娃屋,微縮屋工匠,微物工藝師)是2015年翻譯文學的話題大書,但相信很多慕名閱讀完畢的讀者心中仍然一頭霧水到底神秘的微物工藝師是人是鬼?女主角的未來將何去何從?

【延伸】國鳳2015年2月寫的讀書心得,有完全劇透,慎入:
2015年書單:《娃娃屋(The Miniaturist)》
https://heixinhu.blogspot.tw/2015/02/2015the-miniaturist.html

這些懸而未解的謎團在這部改編迷你影集當中都有得到『合理』的鋪陳和解釋。強烈推薦閱讀完這本書的讀者也給這部影集一個機會(很短,只有上下兩集而已,IMDb:http://www.imdb.com/title/tt6889090/)。

劇情的轉折雖然依舊莫名(這得歸咎於原著本身的瑕疵,這部戲真的就是照著小說拍,完全沒有更動任何「重大事件」),但如果你們跟我一樣是個古裝控,這部的戲服、佈景、還有細膩逼真的微縮模型真叫人默默讚嘆,將記憶中仍有印象的書中文字和影像一幕幕連結在一起,激盪著實難以言喻。(Anya Taylor-Joy在這部片裡好美,以前看她在<分裂>還有<魔詭>現代打扮還不覺得她特別,這部的戲服還有髮妝真的襯托出一股的清新堅毅,認真覺得她應該多接一些古裝戲。)

而且影集裡面有很多女主角跟丈夫互動的戲份我還滿喜歡的,小說相較之下就覺得這個男人有點影薄,但在影集裡他的表現就立體許多,而原來他一直不願意把那批糖賣掉的原因就是不想給「敵手」金錢和權勢,怕他們會「摧毀」自己。這點在小說裡描述的有點隱晦(還是根本沒提到?)影集則是直接點名敵視他忌妒他的有哪些族群。

記得初次閱讀時,比起微物工藝師到底是何方神聖,我還比較care約翰尼斯為什麼就是不肯快點賣掉那批糖(閱讀時很容易執著在一個很小的點哈哈),影集則是將毫無魅力的 家庭鬧劇 昇華成 時代悲劇,讓觀眾能簡單一窺十七世紀荷蘭在 宗教的保守(規矩、虔誠、虛偽的表象) 還有 商業的繁華(貪婪、慾望、真實的自己) 兩者之間的拉扯,接近尾聲,約翰尼斯的手裡拿著狗兒模型的那一幕,我還默默替這個男人的命運感到悲傷。女主角最後接手丈夫的事業,算是隱喻女權的覺醒必須建立在父權的墮落與消逝上?

以上簡單紀錄觀影後的心得感想,2018年的第一篇文章就獻給這部迷你影集啦。

國鳳
2018年1月22日

Image v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