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馬行空浪漫魔幻的電腦書編輯。
閱讀&電影心得,心情雜記,小說創作,手作天然石飾品…。

黑心湖。the black lake 臉書專頁(Facebook Page)https://www.facebook.com/heixinhu
Ellen塔羅牌與仁倫動中禪:https://ellentarot.blogspot.tw/

2015年1月19日 星期一

2015年書單:《骸骨花園(The Bone Garden)》


《骸骨花園(The Bone Garden)》
出版社:春天出版社
作者: 泰絲.格里森(Tess Gerritsen
譯者:尤傳莉
評分:85/100

「你總是能一眼認出你所愛的人。」
-《骸骨花園》397

這是我的第五本泰絲.格里森。我的閱讀順序如下:《喀邁拉空間》(1999/2014)、《貝納德的墮落》(1996/2009),《祭念品》(2008/2012),《梅菲斯特俱樂部》(2006/2011),再來就是這本《骸骨花園》(2007/2012)。括弧內的年份為英文原文書的出版年份/中文的出版年份。題外話,我認真覺得格里森作品在台灣的封面設計,比歐美版的書封來得更有寓意(甚至可以說更有質感):舉《骸骨花園》為例子吧,goodreads網站擺的封面就是個金髮女子趴在石棺(?)上,一臉剛失戀或者剛失去愛人的沮喪表情(好吧書中的兩位女主角也都遇上了類似的困境),作者官網上的封面更無言了,暗紅色的落葉,遠方還有個小女孩的黑影,這是鬼片的電影海報吧?咱們台版的就有萎靡的血紅色花朵,還有一具貌似沉思的人頭骨骸,這意境才符合原文書名呀~

一樣,這本書出版也好一陣子了,網路上已有不少閱讀心得,多數是好評,goodreadsAmazon上的評價分別是3.994顆半星星呢!連作者自己也說過,在她所有以波士頓為背景的創作當中,她最喜歡的就是這本《骸骨花園》(詳情見此英文訪談:https://jsydneyjones.wordpress.com/2011/04/17/a-dark-side-of-boston-tess-gerritsens-rizzoli-isles-series/)。

以下無雷心得:
(之於我,格里森的作品有個特點:一旦劇透、一旦知道大魔王(們)是誰,就沒意思了,這就是為什麼她的書我多半都已賣給二手書店。截至今日,我只保留有科幻色彩的《喀邁拉空間》,而這本《骸骨花園》應該也會納入收藏。當書架的空間有限,有時候就不得不作出取捨。不過,換個角度想,將短期內不會再次翻閱的書賣給二手書店,然後買回他人捨棄的書籍,其實也頗有「交換寶物」的樂趣。)

《骸骨花園》有迷人獨特的時代感,在作者的帶領下,讀者彷彿回到1830年:彼時的歐美國度,醫學研究正在起飛。可在美國,遺體捐贈並不普及,醫學院想要研讀解剖,只能在暗地裡雇用「盜屍賊resurrectionist(第173頁)。大體捐贈,無論今昔,都是個具爭議性的話題。百年前不普及,當今的推行也有不少挫折,無論原因是宗教信仰,隱私顧慮,或是各種千奇百怪的理由,大體捐贈/器官捐贈或多或少還是令人顧忌。而許多現今公認再簡單不過的醫療常識(比如說,醫生應當洗手),在一百八十年前,根本無人留意。在那個無論是治療疾病還是辦案緝凶都只能土法煉鋼的年代,「西城死神」的真面目究竟是何許人?他/她的動機和目的是什麼?奪走多條人命、令眾多名醫束手無策的「產褥熱」Puerperal fever or childbed fever),,它的緣由又是什麼?該怎麼預防和治療?

那具在百年古宅的花園裡出土的無名女屍,她究竟是誰?

和格里森的其它驚悚著作不同,《骸骨花園》有難得一見的溫暖和勇氣,推薦給各位。

Image via 



又,閱讀《骸骨花園》的過程也讓我聯想到多部小說,電影,和電視劇,以下羅列僅供參考:

The Knick 海報
Image via

  • 電影The Immigrant  (台譯浮世傷痕):二十世紀初的美國滿地都是出人頭地的機會。女主角Ewa是波蘭移民,和姊姊來到紐約,想展開新生活,卻因命運的捉弄不得不落入風塵。去年看完電影後的簡短心得在此,還附上一篇紐約時報的影評:
https://www.facebook.com/heixinhu/posts/234711426737540

  • 2001年的電影《開膛手(From Hell)》,強尼戴普飾演查案的警探。本片暗示19世紀末那位惡名昭彰的連續殺人魔開膛手傑克(Jack the Ripper)有醫療背景。我對這部電影的印象很模糊就是了,到底兇手是誰(有無落網),我都不記得了,哪天電影台有重播應該要來回味一下。至於開膛手犯下的一連串懸案,多年來,學者和「粉絲」提出的理論百百種,兇手有屠夫也有醫生,有上流社會仕紳,也有雙重人格(但並不知道自己是雙重人格)的病患,但根據這篇報導,兇手的真實身分其實是位理髮師(驚):


  • 2014年的電視劇The Knick(台譯: 紐約醫情)。我只斷斷續續在電影台上看過這部電視劇的片段,感覺《骸骨花園》裡塑造的醫院氛圍和這部戲很像,都是陰暗、殘酷而血腥的。根據亞洲官網簡介,「CINEMAX原創影集,背景是1900年代位於紐約市中心的尼克波克醫院,劇情描述醫院裡具開創性的外科醫生、護士和員工在一個死亡率極高且沒有抗生素的年代如何挑戰醫學的界限。


  • 《骸骨花園》裡的女主角蘿絲是愛爾蘭移民。2004年的BBC電視劇《北與南(Northand South)》也是有大略提到愛爾蘭勞工移民帶給本地勞工的衝擊,以及延伸而來的衝突和改革。North and South原著小說於1855出版,中譯本將由鸚鵡螺文化出版,但確切日期還是未知。又,電視劇裡的帥氣男主角Thornton和《哈比人》裡的矮人王子索林是同一個演員:Richard Armitage(他也即將演出電視劇Hannibal裡的牙仙/紅龍一角…角色tone 調差這麼多,這不是演技是什麼~)。


  • 1906年出版的小說The Jungle,台譯《魔鬼的叢林》,男主角一家是立陶宛(Lithuania)移民,和《骸骨花園》裡的蘿絲一樣,該面臨的移民困境沒有少,多了更多屈辱,更多難關,但卻沒有蘿絲那麼幸運。


-國鳳 Jan. 19, 2015


The Immigrant (2013) 劇照
Image via newyorker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歡迎留言。廣告一律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