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錄一下編輯過的書本們吧!
(陸續更新中……)
這是我在B社翻譯、編譯的第2本作品,耗時4個多月,記錄了好多篇「工作負能量日記」,還因此買了時報出版的《圖靈傳》來看呢!但閱讀進度緩慢,目前還在上冊,也就是圖靈的少年時期,然後又被其他書吸引過去了,哈哈!
以下是收錄在《無瑕的程式碼 軟體工匠篇》中的譯者序。試讀頁能挑選的有限,我希望挑選更多內文讓讀者參考,所以這次就沒有擷取審校序、譯者序或推薦序了。在此利用個人的部落格空間,提供給有興趣購買本書的讀者參考。(審校老師也有把他的審校序放在他自己的部落格上,有興趣的讀者可以搜尋他的部落格:https://blog.kkbruce.net/。)
不要老王賣瓜自賣自誇的話,單純從一位讀者的角度來看,老實說,《Clean Craftsmanship》並不是Uncle Bob寫得最好的作品,但肯定是他放最多感情的一本。(btw我個人覺得寫得最好而且必看的是《Clean Architecture》。)如果說《Clean Agile》是寫給敏捷社群的情書,《Clean Craftsmanship》就是寫給整個程式設計/軟體開發社群的告白/告解。
《Clean Craftsmanship》其實更像是兩本書合二為一:中間有將近一半的篇幅在講解測試驅動開發(TDD)和重構等技術,這部分我覺得其實可以獨立出來成為一本小書;至於前半與後半的篇幅則是經驗談,我尤其喜歡Part III,總覺得Uncle Bob講得不夠多,應該再寫更多一點,獨立出來成為另一本小書。我特別喜歡與歷史有關的所有描述,可以感覺Uncle Bob寫得迷人,對這一塊也很有興趣,果不其然,他在《Functional Design》後即將於今年底出版的作品,就是一部程式設計史:
We, Programmers: A Chronicle of Coders from Ada to AI
https://www.informit.com/store/we-programmers-a-chronicle-of-coders-from-ada-to-ai-9780135344262
看目錄就知道,又是一本要查資料查到昏頭的書呢!很想挑戰看看,但B社是否會簽下這本書,或是否願意讓我再次分飾翻譯與編輯這兩個角色,未來的一切都很難說。我唯一能說的就是《Functional Design》正在緩步製作中,我初步讀過一遍原文書,是一本徹頭徹尾的技術書(不愛歷史和講古的讀者可以鬆一口氣了),有興趣的讀者請再稍候一下下。
*英文版《POINTERS ON C》,1998年出版。以下簡稱「英文書」。
*簡中版《C和指針》,2020年9月出版。以下簡稱「簡體書」或「簡中譯稿」。
*繁中版《徹底研究C語言指標(經典修復版)》,2023年11月出版。以下簡稱「C指標」。
疫情前,B社買了一大批簡中譯稿,由於買多有折扣,「C指標」就是湊數的其中之一。那些書也陸陸續續出版了,只剩「C指標」是最後一本。原因很單純,因為它最難搞(定)。原本老大指派的編輯是阿山,可太多書籍與雜務不斷插隊,導致阿山分身乏術,我認為再這樣放下去也不是辦法(版權畢竟是有期限的),所以數個月前我決定自告奮勇拿過來做。阿山已陸續處理過本書前10章的文字部分,主要是專業術語的簡轉繁和句型修潤,所以版權頁上「C指標」的責任編輯有兩位,無論如何就是要拉一個墊背啦(誤)
我本以為照著做不會太困難,然而「整稿完畢」加「1校完成」後的感想是,老大當初指派給懂技術的阿山是正確的,「C指標」大概是我編過的書當中最難(懂)的一本。知識由淺入深,字多、圖多、程式碼也多,而且很厚(初排640頁),不愧是大學教科書等級的著作,讓我有點後悔挖坑給自己跳,哈哈!(苦笑)
接下來記錄的是製作這本書時,我認為最難搞定的「編輯」部分,至於內容的「編譯」部分,不敢(也不願)不懂裝懂,只能說術語和用語部分的簡轉繁還算容易,但概念就不是那麼容易理解的了,所以多數時候,我選擇相信中國的編輯和譯者的翻譯,大幅度改動的地方並不多。
以下這些文字原本是寫在臉書上的,起因是近日看到下面這幾篇連結,有感而發。後來想了一下,不知未來的某天回顧這些想法時,我會有何感觸?是不以為然呢,還是依然堅持所見?所以決定整理後,也放在部落格這裡留存。
【編編,牢騷🍀】
有此一說,編輯一本書的過程,就如同「孕育」自己的書寶寶。
看著一本書,從只有word文字的初稿,到初排成PDF,再到校樣,最後印刷成書、裝訂成冊,從無到有,然後送它入庫、上架。送它展翅遠颺。看著它,在市場上接受嚴苛的試煉,在排行榜上,或者腹背受敵,或者氣勢如虹,或在茫茫書海中,從未上榜便歸於沉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