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馬行空浪漫魔幻的電腦書編輯。
閱讀&電影心得,心情雜記,小說創作,手作天然石飾品…。

黑心湖。the black lake 臉書專頁(Facebook Page)https://www.facebook.com/heixinhu
Ellen塔羅牌與仁倫動中禪:https://ellentarot.blogspot.tw/

2017年6月19日 星期一

2017年書單:《該隱與亞伯(Kane & Abel)》

中譯本書封還有內頁第一頁的英文synopsis,完美簡述了這本小說的精髓

William Lowell Kane and Abel Rosnovski, one the son of a Boston millionaire, the other a penniless Polish immigrant. Two men, born on the same day, on opposite sides of the world, their paths destined to cross in the ruthless struggle to build a fortune.  An unputdownable story, spanning sixty years, of two powerful men linked by an all-consuming hatred, brought together by fate to save -- and finally destroy -- each other.

圖片來源:春天出版部落格
春天封面設計很有巧思,
兩枚美國和波蘭的硬幣圖案都是老鷹~


《該隱與亞伯(Kane & Abel)》
出版社:春天出版社
作者:傑佛瑞.亞契(Jeffrey Archer)
譯者:宋瑛堂
評分:85/100
goodreads平均:4.26
相關訊息:春天出版的書訊

《該隱與亞伯(Kane & Abel)》是春天2016年初的文學主打之一,goodreads上的評價一片好,好的讓人心動,但頁數高達544頁,以文學作品的厚度來說,是「巨作」的等級,有點讓人卻步,我雖然有高度興趣,卻一直遲遲沒有買來閱讀。直到最近幾日梅雨滂沱,雨天困守,此時不挑戰磚頭書,更待何時?

結果短短兩天就看完了,比我想像中的還更容易進入情境。這本的劇情安排流暢無比,轉折不斷,驚喜(驚愕)一波接著一波,跟政治歷史或商業金融有關的小細節都有留心鋪陳,就連尾聲都要讓讀者喟嘆中帶著讚嘆闔上書頁。

兩位男主角縱然有其道德瑕疵手段陰狠之過,卻不得不讓人欽佩、懾服,尤其是一路從波蘭私生子貧民爬升至全球連鎖飯店富豪的亞伯,他是舊時代偉大美國夢的完美代表,他相信「在美國有志者事竟成(page 417)」,他對祖國的熱愛,對美國的崇敬,對女兒的包容,以及最後誠心的懊悔,多項特質,在當今的美國甚至人類社會已不多見。而威廉雖然出生金融豪門,在人生的起跑點上比亞伯快好多步,但他也沒有鬆懈心防或坐享其成,反而不斷運用自己的聰明才能和個人魅力,智取想要的寶座,縱然重重摔落,也要保持鬥志和風度到最後一刻。

兩人的一生簡直像商戰電視影集一樣,讓人目不轉睛,忍不住一直翻閱,google了一下,這本1979年出版的小說還真的有改編成電視影集呢,Kane & Abel (TV Mini-Series 1985),主演之一是 Sam Neill,劇照的氣質和造型還真的有像威廉呢。話說亞伯的演員也太高了吧,在小說裡面一直強調他是胖胖的矮個子啊…(搔頭)

要說這部小說的缺點,大概就是對第三代(威廉與子女的相處,還有亞伯的女兒)的描述不夠詳盡,感覺安排威廉兒子理察和亞伯女兒芙倫婷娜談戀愛這個橋段有點突兀,最後的和解也有點倉促,不過話說回來,作者讓亞伯憎恨威廉、讓威廉討厭亞伯,也是始於一連串巧合到有點刻意的誤會啊!誤會!真的是西方鄉土劇,老梗齊發,卻還能讓讀者牽腸掛肚,非常高竿~(稱讚語氣)

作者還有寫續集The Prodigal Daughter,應該就是理察和芙倫婷娜和他們下一代的故事吧,不曉得春天會不會出中譯就是了。

June 20, 2017

Image via panmacmillan

Image via panmacmillan



2017年6月6日 星期二

掰掰,PAUL & JOE

圖片來源:蘋果日報


今天新聞說Paul & Joe即將要撤出台灣了(蘋果新聞稿自由新聞稿)。Paul & Joe是Facebook開始推出「對粉絲專頁按讚」這項服務時,我第一個按like的粉絲專頁。很久很久以前,在我還是個屁孩高中生的時候,我曾經短暫地在南台灣某私立高中讀過約莫十天的恍惚歲月。那時候有個單純善良的富二代女孩,特別照顧我,帶著我參觀學校、觀摩社團、課後時間還會約我出來吃飯聊天。後來我去了美國唸高中和大學,每年暑假回台灣,她都還是很積極的找我出來,讓我陪著她逛百貨專櫃、吃下午茶、買日本雜誌,像小貴婦和她的小玩伴、小隨從。

我隱約猜想,她大概是因為懷抱著「對國外世界的美好想像和期待」,才持續跟我來往吧。不然我倆財力懸殊,她一出門就是萬把塊萬把塊的在花,而我對她喜歡的東西完全沒有興趣,也不懂那些東西的價值,加上美國的高中生活逐漸把我折磨成一個陰沉自私的潔癖鬼,我亦從來不是主動聯繫或關懷的那一方,我實在想不透她想跟我做朋友的理由,大概我真有什麼讓人喜歡接近的特質,只是我不知道罷(有嗎?)(聳肩~)

她就像是我十四歲之前的縮影。每次看到她,我就要想像,若我的父親還在人世,我就會是(也還會是、持續是)這樣的一位富家女。可惜父親過世的太早。也許是有點嫉妒和比較的心理,每次和她相約我都有點不情不願,但我在台灣的朋友越來越少,於是我的心情是有點尷尬的,既感恩有她的邀約,又苦於自卑,甚至對彼此沒有共鳴感到困窘。她的神經大條相較於我的神經質,怎麼看都是我的問題比較大。

她第一個帶我去體驗和購買的化妝保養品專櫃,就是Paul & Joe。我還記得當天我有點腸胃發炎,兩位櫃姊當中有一位提議幫我按摩手指,說能舒緩,不知道是她的美麗溫柔感化了我的腸胃,還是按摩手指和手掌真的有效果,腸胃不適還真的緩解咧。可是一、兩千塊的商品對富家女來說稀鬆平常,對當時的我來說簡直是不可理喻。我是藥妝店平價保養品那個路線的,美妝保養超過五百塊簡直是搶錢啊!加上那時候只是學生,十幾歲的女孩皮膚一個比一個還天生麗質,是需要保養化妝什麼啦~哪像現在,即將跨越三十歲,往後還有好幾十年需要妝點修飾歲月的痕跡啊~錢要存起來花在後面的歐巴桑歲月不是前面的一枝花歲月啊啊啊…

印象中應該是2007到2009這段時間的故事(我記得是2007、但網路上查到的歷史活動又好像是2009,說真的我也不記得了),反正就是那時候有個兩人同行購買某某金額還是某某商品,可以免費拿資料夾還是化妝包的活動。她大概是為了找人一起達成任務而找上我。於是我花了一千二還是一千四買了一條效果跟肥皂水差不多的洗面乳。然後拿了一個小小的資料夾回家。

至今,這個資料夾的紋路有點剝落,但還是安穩地放在我的書桌抽屜內,收藏著我的電影票根、捐款收據等等,品質非常耐操。

就是這個圖案的小資料夾(網路找到的圖片):
圖片來源

後來。很久很久以後。我從美國回到台灣,她從台灣去了英國。然後我們的聯繫就漸漸變少了。我的感覺是,她來往的對象一直都是那些往返海外與國內的女孩們,也許沒有了「在美國留學、在矽谷工作」這個標籤,我就不再是優先選擇了吧。當然這也可能只是我單方面的臆測啦,生活圈不同,還有時差,本來就很容易漸行漸遠。

巧合的是她前幾天有留言問候我,我也簡短客套回覆了一些話,然後就沒有後續了。我想大概是夏天了,她即將回來台灣放暑假吧。我真的不討厭她,我其實是感謝她的,她是一個沒有心機的好女孩,在那間私立高中的十天也只有她願意對我伸出友誼之手,無論如何我都希望她一切順利、平安。但不知道為什麼最近就是沒有想約會的興致,說我依舊自卑也好、說我們沒有話題也罷,也許我就是忍不住會羨慕她,忍不住比較我們的家境,忍不住悄悄感嘆,忍不住要難過我曾經擁有卻一無所有的一切一切,父親、金錢、還有純真的年代……也許,我這個人就是特別難搞…(茶)

相關心情日記:黑色夾克的回憶
這篇寫的是不久前美國bebe要結束所有實體店面,也勾起類似的心情,感覺少女時期的店都要走入歷史(或轉型、或消失,總之就不再是我記憶中的樣子),好感嘆歲月的流逝啊…

June 6, 2017



2017年6月3日 星期六

2017年書單: 《清掃魔歸來 (Joe Victim)》

《清掃魔歸來(Joe Victim)》
出版社:春天出版社
作者:保羅.克里夫(Paul Cleave)
譯者:嚴麗娟
評分:75/100
goodreads平均:3.91
相關訊息:春天出版的書訊

下一本看到一半,洗澡時間到了。三十個人分成不同的社會階級,按著犯下的罪刑。有些罪刑比其他的好。我猜他們覺得比較健康吧。他們就這樣算是比較好的人。我不知道。這世界很奇怪,但我活在奇怪的時代,有人燒毀了裡面有十二個人的養老院,過得跟國王一樣,相較之下,強姦了三個小孩,在強姦第四個小孩的時候遭到逮捕的聖誕肯尼就頗受歧視。在這個世界上,到處都畫下不合理的界線。我不知道要站在哪一條線後面,又有哪些可以跨越。只有我屬於連續殺人犯這一幫,不過連續殺人犯又不只我一個。還有艾德華‧杭特,他也獨自站著。他殺了不少人,都是壞人,所以他是大英雄,可是不能出獄。迦勒‧寇爾也獨自站著。我們應該結會集社,訂做團體T恤。
-摘自《清掃魔歸來》第99、100頁


五月的某一天,我在金石堂閒逛,在書架上看到厚厚的《清掃魔歸來》的時候,還驚呼了一聲。(猶豫了一下,還是抵擋不了好奇心,馬上掏錢買回家~)(這本書有479頁~是真的滿厚的~)

讀《清掃魔》時是2015年1月的事了(遠目),那時候寫的讀書心得滿滿都是吐槽(這本的黑色幽默令人難忘),印象中2015年作者本人還有來台北國際書展。睽違多年,春天在今年四月悄悄地出版《清掃魔歸來》,臉書頁上沒什麼大規模宣傳(這種以殺人犯視角書寫的小說很挑戰讀者三觀,算小眾市場吧?)

《清掃魔》的劇情我都忘得一乾二淨了,只記得男主角被鉗子夾掉一顆蛋蛋(窘~)。然後作者另一本書《父仇者》裡的迦勒‧寇爾也有客串監獄戲份。我沒看過《父仇者》,不過沒看過也不會影響閱讀,作者很貼心的有簡單補充一下迦勒‧寇爾和「離職」警探施羅德的糾葛。反正《清掃魔歸來》一開場,已經被關進監獄了,裝瘋賣傻也說服不了任何人,一場死刑與反死刑的辯論和公投也因他而起。監獄外,他的「女友」梅莉莎想方設法不擇手段要把他救出來,監獄內,迦勒‧寇爾看他不順眼,一心想幹掉他。然後監獄警衛亞當還逼喬吃屎味三明治(我的老天鵝,這段我看得都要吐了…超有臨場感…!!!)


Image via 
因為《清掃魔》的讀書心得我放的是Tom Hardy的照片,形象代入也是他,所以這篇心得我還是要放他的照片~~能被夾掉一顆蛋蛋還能硬吞下屎味三明治然後拼命烙賽嘔吐,也只有Tom Hardy能辦到了,其他男神做不到~!(被Hardy粉絲圍毆)


藉由美女心理醫師和喬談話的過程,讀者終於理解喬何以成為連續殺人犯的起源。這段我覺得寫得很好,作者用黑色幽默包裝整個故事,包裝喬這個人,包裝他少年時期的恐懼、無奈、心碎乃至羞愧好氣又好笑的同時又有讓人省思的用意在。在《清掃魔》,喬的性格扭曲、偏差又不可理喻,但讀者不了解為什麼喬會變成這樣的一個人,在《清掃魔歸來》,喬的背景故事讓他變得立體許多,讀者在討厭他的同時也不免同情他,覺得好笑的同時又會覺得不妥,當然,他的母親還是一貫的豬隊友(這回連新男友也一起加入一搭一唱幫倒忙,完全可以理解喬為何會大吼大叫,有這樣的活寶阿母任誰都會崩潰…!)

《清掃魔歸來》就是這麼奇妙、歡樂、如此五味雜陳的一本書!果然不負四百多元的期待,這本續集比前作好看~

June 3, 2017

Image via 

國鳳的投稿<九>我們的徨恐

Image via 


這篇的原稿其實是2011年中旬(還是下旬?)的日記拿來稍微修改投稿的。無名小站一去不復返後,我本來就打算慢慢讓寫過的舊文重見天日,當然,要經過篩選,有些現在看來太尷尬幼稚的言論和牢騷就……隨風而逝吧~乘著風~乘著風~(攤手)

而除了重新整理發表在部落格這個選擇,有時候我也會嘗試先投稿看看,看看能不能賺點成就感和外快。畢竟無名小站熄燈後,我寫過的這些舊文字在網路上等於銷聲匿跡,等同未曾發表過,就這樣掩埋實在可惜。而網路的生態和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現在這個部落格平台也不曉得能持續多久,能有剪報作紀念也算是一種老派的踏實吧(我2004年第一次投稿的剪報到現在都還留著呢!)。

2011年寫這篇日記的時候,我剛從大學畢業。夏末,秋天的傷感隨侍在側,脫離了「學生」這個標籤和保護網,我錯愕的發現自己什麼都不是、什麼都不會、什麼都做不了。處於求職撞牆期,只有躲進書本或影集裡的時光是鬆懈平靜的,習慣黑暗和孤獨,討厭白晝與問候。許多時候都是在自我懷疑和滿腹憂鬱。這篇日記的心境和現下的我有幾處相似,也算是無奈的巧合吧。

June 3, 2017


xxxxxxxx

自由時報花編副刊
2017年6月3日週末生活版第E27版
【真言社】我們的徨恐
◎國鳳
自由時報電子報網址連結:
http://m.ltn.com.tw/news/supplement/paper/1107526
報紙照片:黑心湖臉書

昨天晚上,我正在看影集放空的時候,突然接到珍妮佛的電話。因為她已經從臉書上消失整整三個月,我一直以為她大概是找到工作,太忙碌了,才會把臉書關掉,或者因為其他私人理由而不想跟昔日的同學聯絡。直到此刻她才跟我說,因為一直被公司拒絕,她感到很沮喪、很自卑,也就不敢上臉書面對親朋好友的寒暄。

我完全可以體會她的心情。畢業後,女生朋友之間也沒什麼話題可聊,不是聊男人就是聊工作,如果有一個感情穩定的伴侶但是卻待業中,走到哪都會有跟妳不太熟的阿貓阿狗問妳找到工作沒有。於是,潛意識那個苦無機會一展長才的脆弱女孩就決定縮在角落,一直躲在家裡,寧可每天在家上網點看政局有多混亂、低薪有多嚴重的新聞來自我安慰,或是在各國影集中逃避現實,就是不敢去想,當所有同屆的人都有個辦公桌可以窩,所有人都在發光發熱,就只有我沒有,大概就是這樣的愁雲慘霧吧。

只是珍妮佛的運氣比我還差。她面試的每一間公司,都有走到最後一個流程,但結局都是一封封的婉拒信。她問我,我的狀況如何,我跟她說,我是沒有那麼糟糕啦,大部分都是履歷寄出後石沉大海,或是面試過後,我覺得我對這份工作不感興趣了,好像還沒遇過「我非常想要,但是被拒絕」的例子。

也許是一種初生之犢的理想和執著,如魚刺卡在咽喉吧?導致我無法輕易地說出OK然後遷就(甚至是屈就)我不是很有興趣和熱忱的工作。

我和珍妮佛兩位待業人士相互慰問,在電話的兩端彼此打氣,心情舒坦的同時,卻免不了有種比較心態。同屆的人還有多少跟我一樣正漂流在汪洋中找不到浮木呢?比上不足,比下有餘,鼓勵別人「慢慢來,不要急」,比對自己寬容或給自己肯定來得容易太多了。畢竟每個人遇到的狀況不同,她的失落,不等同於我的沮喪,但我還是很開心能夠接到珍妮佛久違的電話,得知原來還有人正默默承受跟我一樣的害怕、一樣的掙扎。

xxxxxxxx